何艷輝
(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腦梗死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探討
何艷輝
(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目的 探討腦梗死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資料收集我院自2014年4月以來所收治的81例腦梗死患者,按照分段隨機化法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和康復組。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護理干預;康復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強化患者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評價:①偏癱肢體的康復效果;②干預前后患者NⅠHSS評分、改良Barthel、Fugl-Meyer評分。結果 ①康復組患者偏癱肢體的康復效果顯著比常規(guī)組高,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兩組患者干預前NⅠHSS評分、改良Barthel、Fugl-Meyer評分沒有顯著差異,而康復組干預后NⅠHSS評分、改良Barthel、Fugl-Meyer評分顯著比常規(guī)組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梗死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效果確切,有助于減輕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和獨立生活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腦梗死護理;偏癱肢體康復訓練;應用效果
腦梗死為缺血性腦卒中,屬于腦部常見血液循環(huán)障礙,臨床致殘率、致死率高,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語言障礙和吞咽障礙等,是多數(shù)中老年人主要致殘因素[1]。本研究就腦梗死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資料收集我院自2014年4月以來所收治的81例腦梗死患者,按照分段隨機化法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和康復組。所有患者經(jīng)頭顱CT或MRⅠ證實腦梗死,除外意識障礙、合并心肝腎嚴重疾病、嚴重感染、惡性腫瘤、糖尿病等患者。
其中常規(guī)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53~81歲,年齡平均值(64.21 ±5.28)歲。體質(zhì)量最低42 kg,最高81 kg,體質(zhì)量平均值(63.24 ±1.56)kg??祻徒M男26例,女15例,年齡55~80歲,年齡平均值(64.58±5.11)歲。體質(zhì)量最低41 kg,最高82 kg,體質(zhì)量平均值(63.32±1.93)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SPSS21.0軟件處理顯示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護理干預,常規(guī)指導家屬協(xié)助患者進行被動運動和日常穿衣、刷牙、進食等生活能力訓練??祻徒M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強化患者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①急性期采取對抗肌肉攣縮體位,保持健側臥位,3 h翻身和拍背1次,將上肢自然置于肩上部或身后枕上,伸展肘關節(jié),背伸腕關節(jié),下肢則維持髖關節(jié)輕度伸直,保持小腿、足底垂直,臥床期間給予床上訓練、坐起和坐位保持訓練。②恢復期給予坐位評訓練、上下肢活動訓練、站起、坐下訓練、站立平衡訓練、并逐漸過渡到步行、上下樓梯訓練等,指導患者進行穿脫衣、洗漱和吃飯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③后遺癥期強化前期訓練,充分利用殘余功能,以發(fā)揮健側肢體代償作用,主要是強化恢復期間的各項訓練。
1.3 觀察指標和標準:①偏癱肢體的康復效果;②干預前后患者NⅠHSS評分(總分45分,最低越好)、改良Barthel(總分100分,越高越好)、Fugl-Meyer評分(總分100分,越高越好)?;救篘ⅠHSS評分減少90%以上,病殘度0級;顯效:NⅠHSS評分減少45%以上,病殘度1~2級;有效:NⅠHSS評分減少18%以上;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傆行?基本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
1.4 數(shù)據(jù)處理:腦梗死患者護理結果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偏癱肢體的康復效果、護理缺陷發(fā)生率行χ2檢驗(百分比表示),干預前后患者NⅠHSS評分、改良Barthel、Fugl-Meyer評分行t檢驗[用()表示]。以P值<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判定標準。
2.1 偏癱肢體的康復效果比較:常規(guī)組5例基本痊愈,占12.50%,5例顯效,占12.50%,20例有效,占50.00%,10例無效,占25.00%,總有效共30例,占75.00%??祻徒M10例基本痊愈,占24.39%,19例顯效,占46.34%,10例有效,占24.39%,2例無效,占4.88%,總有效共39例,占95.12%,χ2統(tǒng)計處理有顯著差異,P<0.05。
2.2 干預前后患者NⅠHSS評分、改良Barthel、Fugl-Meyer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NⅠHSS評分、改良Barthel、Fugl-Meyer評分沒有顯著差異,康復組分別為(33.37±5.72)、(18.95±2.92)、(20.37± 6.72)分,常規(guī)組分別為(33.95±5.16)、(18.75±2.91)、(20.95 ±5.16)分。而康復組干預后NⅠHSS評分(8.18±1.71)分,改良Barthel(78.22±3.59)分、Fugl-Meyer評分(55.18±15.71)分常規(guī)組分別為(12.43±6.29)、(57.11±3.94)、(34.43±6.29)分,,顯著比常規(guī)組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發(fā)病后,缺血病灶短時間內(nèi)可完全壞死且發(fā)生不可逆改變,患者以偏癱為主要表現(xiàn),需及早進行康復訓練。一般認為,腦梗死發(fā)病后前3個月康復訓練為黃金時期,過了這個時期可導致康復速
度減慢。因此若患者病情穩(wěn)定且神經(jīng)功能缺損未進一步發(fā)展,即可進行康復訓練[3]。
康復訓練有助于患者神經(jīng)側支循環(huán)、神經(jīng)突觸、軸突聯(lián)系的建立,促進大腦功能代償和功能重建,可發(fā)揮腦殘余功能作用,加速患者恢復。經(jīng)康復訓練,有助于調(diào)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其治療信心,對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硬有明顯作用,還可加速機體新陳代謝,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5]。
本研究中,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護理干預;康復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強化患者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結果顯示,康復組患者偏癱肢體的康復效果顯著比常規(guī)組高,兩組患者干預前NⅠHSS評分、改良Barthel、Fugl-Meyer評分沒有顯著差異,而康復組干預后NⅠHSS評分、改良Barthel、Fugl-Meyer評分顯著比常規(guī)組好,說明腦梗死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效果確切,對減輕神經(jīng)功能缺損,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有明顯作用,還能提高患者獨立生活能力。李會鴿[6]的研究《探討腦梗死患者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措施》中也顯示,患者經(jīng)過康復訓練后,肌肉恢復力度得到明顯的恢復,肢體功能得到改善。孫玉玲,謝萍等人[7]的研究也有相似性,均證實了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對加速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確切效果。
綜上所述,腦梗死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效果確切,有助于減輕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和獨立生活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1] 安文峰.腦梗死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4,27(36):257.
[2] 張玉榮.腦梗死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的實施價值評述[J].醫(yī)學信息,2015,28(34):338.
[3] 楊晶.腦梗死患者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方法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3,17(21):1959-1960.
[4] 榮福紅.腦梗死患者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方法以及效果分析[J].現(xiàn)代養(yǎng)生B,2014,25(9):181.
[5] 徐道嵐.腦梗死患者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2(6):159.
[6] 孫玉玲,謝萍.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死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4):731-732,765.
[7] 李會鴿.探討腦梗死患者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措施[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24(9):151.
473.74
B
1671-8194(2016)32-02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