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錦州,徐乃忠,趙茂平,顏丙雙
(1.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開采設(shè)計事業(yè)部,北京 100013;2.國家能源充填采煤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13;
3.山西晉城王臺鋪煤礦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8000)
?
高水材料短壁機械化充填開采地表沉陷規(guī)律研究
田錦州1,2,徐乃忠1,2,趙茂平3,顏丙雙1,2
(1.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開采設(shè)計事業(yè)部,北京 100013;2.國家能源充填采煤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13;
3.山西晉城王臺鋪煤礦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8000)
[摘要]為了研究高水材料短壁機械化充填采煤法的地表沉陷規(guī)律及地表沉陷控制效果,以某礦區(qū)試驗工作面地表沉陷數(shù)據(jù)為基礎(chǔ),研究了短壁機械化充填開采的地表移動與變形規(guī)律,分析了影響地表沉陷的主要因素,評價了地表沉陷控制效果。結(jié)果表明,短壁機械化充填開采地表沉降變常規(guī)開采的一次沉降為分階段的緩慢沉降,采用該方法在埋深230m,采高2.5m的近水平煤層充填開采時,地表最大下沉值、下沉速度分別為180mm與2.4mm/d,相比綜采垮落法地表下沉值與下沉速度分別減小92%與96.3%,且下沉盆地范圍明顯減小,地表移動與變形值控制在《“三下”采煤規(guī)程》規(guī)定的I級范圍以內(nèi),滿足地表一般建(構(gòu))筑物的保護要求。
[關(guān)鍵詞]高水材料;短壁機械化;充填開采;沉陷規(guī)律
[引用格式]田錦州,徐乃忠,趙茂平,等.高水材料短壁機械化充填開采地表沉陷規(guī)律研究[J].煤礦開采,2015,20(6):76-79,18.
1概述
充填開采是隨著工作面的推進向采空區(qū)送入充填介質(zhì),并在充填體對覆巖的支撐保護下進行開采的一種采煤方法,是“三下”壓煤開采較為可行的一種采煤法。近年來,尤其是2000年后,隨著充填材料、充填設(shè)備以及充填工藝的日臻成熟,充填開采進行了越來越多的試驗與推廣應(yīng)用[1-4]。
短壁機械化采煤技術(shù)是上世紀90年代末引入我國并開始推廣應(yīng)用的一種新型采煤法?!叭隆眽好簠^(qū)域分散、不規(guī)則、單塊壓煤區(qū)域賦存儲量小等特點,決定了主打短壁開采的連續(xù)采煤機配套較為合適。短壁工作面生產(chǎn)系統(tǒng)布置簡單、邊角煤回收適應(yīng)能力強、機械化程度高、生產(chǎn)能力較大,且投資規(guī)模小,如能與充填開采技術(shù)良好契合,便能高效、高采出率地解決“三下”壓煤的開采問題[5-6]。常用的短壁機械化采煤法工作面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短壁機械化采煤法工作面布置示意
筆者在山西晉城某礦進行了高水材料短壁機械化充填開采工業(yè)試驗。理論上看,采用圖1所示的短壁機械化充填采煤方法較為合理,但考慮到礦方為首次采用充填法解放“三下”壓煤,為確保充填工藝的順利開展,初步采用只采支巷、暫不掘采硐的方式進行。短壁機械化單翼充填開采是一種兩階段采煤法,第一階段沿煤層走向每采4m留設(shè)4m寬煤柱用以支撐頂板,同時對已開采支巷進行充填;待第一階段充填體固結(jié)并達到預(yù)定強度后,利用充填體柱支撐頂板,回收隔離煤柱,同時對已開采支巷進行充填,實現(xiàn)全采全充、充填體對煤炭全部置換的目的。圖2為短壁機械化工作面兩階段充填開采過程示意圖。
圖2 短壁機械化兩階段充填開采示意
本文根據(jù)試驗工作面地表沉陷實測數(shù)據(jù),運用概率積分地表移動與變形分析方法,研究了高水材料短壁機械化充填采煤法的地表沉陷規(guī)律,分析了充填開采地表減沉效果,為類似條件下采用高水材料充填提供了技術(shù)參考。
2高水材料短壁機械化充填開采地表沉陷規(guī)律
2.1工程背景
山西晉城市某礦可采資源儲量日益枯竭,即將面臨關(guān)井閉坑的窘境。該礦仍有建(構(gòu))筑物下壓煤可采儲量57Mt,這部分資源的回采因涉及地面村莊建(構(gòu))筑物的保護問題而從未開展。如果關(guān)閉礦井,這部分資源將成為永久性損失,日后再恢復(fù)系統(tǒng)進行開采的成本過高,得不償失;而如果對這部分資源進行開采,常規(guī)采煤方法勢必破壞地面村莊等建(構(gòu))筑物。如何解放建(構(gòu))筑物下壓煤是該礦也是幾乎所有老礦十分棘手而又亟待解決的難題。為此,該礦在15號煤進行了充填開采試驗,煤層平均厚度2.5m,屬近水平煤層,埋深約230m。試驗工作面走向長295m,采用高水材料短壁機械化單翼充填開采方式,總計布置67條支巷,支巷斷面4m×2.5m,長度介于140~188m之間[7]。試驗工作面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試驗工作面充填開采布置
2.2地表移動觀測站的建立與沉陷觀測
試驗工作面對應(yīng)地表位置為坡地,林木密集,田地遍布,深溝與陡坎較多,地表標高介于800~880m之間。2012年5月30日建立了地表移動觀測站。觀測站分全盆地走向觀測線A線與全盆地傾向觀測線B線。按照《煤礦測量規(guī)程》要求,考慮到本工作面采深的條件,本測線采用工作測點間距15m,控制點間距50m,布置過程中根據(jù)地表地形和地物分布適當(dāng)調(diào)整點位和間距。兩條測線總長1486m,共64個測點,測樁采用鋼筋混凝土(C20)預(yù)制樁,工作測樁規(guī)格60mm×120mm×1100mm(長×寬×高),控制樁規(guī)格80mm×150mm×1300mm[8]。測站具體布置如圖4所示。
圖4 試驗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站布置
走向線測點間最大高差30m,傾向線測點間最大高差80m,各測點高差起伏較大,林木與田地較多,因此連接測量和首次觀測采用了3臺華測GNSS M500型GPS接收機進行所有測點和控制點的平面測量工作,定位精度采用D級。因充填開采地表沉降十分緩慢且量值很小,因此采用每月一次的頻率進行地表移動觀測。從2012年5月份建站以來至2014年2月15日地表移動穩(wěn)定,總計進行了19次高程觀測與6次平面觀測。走向測線A與傾向測線B部分觀測的下沉值分別如圖5與圖6所示。
圖5 走向測線A實測動態(tài)下沉剖面
圖6 傾向測線B實測動態(tài)下沉剖面
2.3地表移動規(guī)律
2.3.1地表下沉
試驗工作面開采時間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由圖4與圖5可知,2012年6,7,8三個月期間,測點未出現(xiàn)整體下沉。9月中旬開始,井下開采范圍從44支巷擴大到60支巷,此時第一階段連續(xù)開采10條支巷,開采范圍增大至75m,約為采深的33%,井下采動影響開始傳導(dǎo)至地面,A08,A09號測點開始移動。之后,測點進入快速移動期,2012年11月13日至2013年2月13日,3個月內(nèi)下沉增量達到100mm,最大沉降量達到71mm/月,此時采寬達到120m,約為采深的52%;2013年2月13日至7月20日,地表沉降較為緩和,平均下沉量5mm/月;2013年7月至10月中旬,第二階段隔離煤柱已基本采出并充填,該階段為第二次下沉活躍期,3個月內(nèi)地表下沉增量144mm。由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連續(xù)4個月內(nèi)地表累計下沉增量5mm,可判定地表移動期結(jié)束,地表最大下沉量298mm。
因44~50支巷為試驗初期的充填支巷,充填材料未能達到設(shè)計要求,充填工藝也不完善,這幾條支巷充填效果較差,造成對應(yīng)的地面A08 ~ A11號測點下沉值偏大。仔細分析A,B兩條觀測線的觀測結(jié)果可以看出,兩條測線在下沉值180mm時均出現(xiàn)了平底,即正常充填開采時,地表最大下沉值應(yīng)為180mm。
試驗工作面兩條全盆地觀測線測得的地表最大傾斜值為2.0mm/m(A08號測點),最大曲率值0.09×10-3/m(A8號測點),最大水平移動值59mm(A03號測點),最大水平變形值1.8mm/m(A09號測點)。雖然試驗工作面對應(yīng)地表邊坡溝壑起伏較大,且第四系為濕陷性黃土,受開采影響顯現(xiàn)較為明顯,但量值均控制在《“三下”采煤規(guī)程》規(guī)定的Ⅰ級范圍以內(nèi),滿足一般建(構(gòu))筑物的保護要求[9]。
根據(jù)試驗礦綜采垮落法管理頂板工作面的開采沉陷數(shù)據(jù),地表最大下沉值2294mm,最大下沉速度64.5mm/d,活躍期104d;充填開采地表最大下沉值180mm,最大下沉速度2.4mm/d。充填開采地表減沉效果明顯,相比綜采地表減沉92%,最大下沉速度減小96.3%,且活躍期時間較短暫。
2.3.2開采沉陷影響范圍
試驗工作面充填開采最大影響邊界距離為回風(fēng)巷側(cè)114m(B37號測點附近),試驗工作面平均采深230m,因此該工作面充填開采邊界角為64.1°。
根據(jù)試驗礦綜采垮落法管理頂板工作面的開采沉陷數(shù)據(jù),地表最大影響邊界距離145m,邊界角56.6°;充填開采地表影響范圍減幅明顯,相比綜采影響邊界距離減小31m,邊界角增大7.5°。
2.3.3超前影響距與超前影響角
試驗工作面開采至15支巷時,走向測線A15號測點開始移動,超前影響距31m,超前影響角82.3°。
根據(jù)試驗礦綜采垮落法管理頂板工作面的開采沉陷數(shù)據(jù),地表超前影響距78m;充填工作面相較于綜采工作面開采超前影響距減小了47m,減小幅度60.3%。
2.3.4擬合求參
地表移動參數(shù)的計算是運用最小二乘原理,對地表觀測曲線進行概率積分計算方法的擬合分析。本次擬合求參采用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編制的基于概率積分法的SMD開采沉陷計算軟件[10],分別對試驗工作面走向觀測線、傾向觀測線的下沉值與水平移動值進行擬合分析。根據(jù)實測數(shù)據(jù)擬合計算得出:充填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q=0.07~0.115,水平移動系數(shù)b=0.22,主要影響角正切tanβ=2.3,拐點偏移距S=0,開采影響傳播角θ0=90°-0.55α。走向測線A與傾向測線B下沉擬合情況分別如圖7與圖8所示。
圖7 2014年2月15日走向測線A下沉擬合曲線
圖8 2014年2月15日傾向測線B下沉擬合曲線
試驗工作面44~50支巷為2012年6月份首次試充填支巷,材料配方與充填接頂效果均不理想,導(dǎo)致該區(qū)域?qū)?yīng)地表局部下沉量較大,下沉系數(shù)達到0.115;其他區(qū)域充填體固結(jié)及接頂效果均較好,對應(yīng)地表區(qū)域最大下沉量180mm左右,下沉系數(shù)0.07。
根據(jù)試驗礦綜采垮落法管理頂板工作面的開采沉陷數(shù)據(jù),綜采地表移動參數(shù)為:下沉系數(shù)q=0.91,水平移動系數(shù)b=0.28,主要影響角正切tanβ=2.35,拐點偏移距S走向=25m,S上山=17m,S下山=35m,開采影響傳播角θ0=90°-0.55α。充填工作面相較于綜采工作面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大幅減小,水平移動系數(shù)小幅減小,主要影響角正切與開采影響傳播角相當(dāng),充填開采基本上沒有拐點偏移距,這與全部垮落法開采不同。
3地表沉陷因素分析
3.1開采支巷及煤柱尺寸
支巷開采寬度越大,空巷時間越長,煤柱上受到的集中應(yīng)力越大,頂板也越難維護,從而引起頂板離層、煤柱壓縮量加大,進而增大了地表下沉值[11]。
合理的煤柱留設(shè)尺寸能保證第一階段支巷開采和充填過程中煤柱的安全和穩(wěn)定。支巷開采后,若能夠及時充填,充填體不僅在豎向方向上支撐頂板,而且在水平方向上對煤柱構(gòu)成了側(cè)限,使煤柱處于三向受力狀態(tài),提高了其穩(wěn)定性。但多種原因致使對支巷的及時充填難以實現(xiàn),易形成多條空巷與煤柱間隔的情形,此時煤柱載荷最大,對煤柱的穩(wěn)定性不利。因此煤柱留設(shè)尺寸的確定應(yīng)按此不利情況考慮,并通過彈塑性力學(xué)理論確定[12-14]。
3.2采煤支巷與充填支巷超前距離
隨著支巷的開采,煤巖層原始應(yīng)力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支巷上方的載荷轉(zhuǎn)移到煤柱上,上覆巖層依靠煤柱支撐。由于煤柱留設(shè)尺寸較小,隨著開采范圍的擴大,煤柱上方載荷逐漸加大,當(dāng)煤柱載荷超過承載能力時,有可能發(fā)生垮塌,從而導(dǎo)致連鎖的“多米諾骨牌”效應(yīng)。因此,從安全角度考慮,充填應(yīng)盡早進行,使煤柱處于三向受力狀態(tài)從而提高其支撐能力和穩(wěn)定性,防止頂板事故并提高減沉效果。但在現(xiàn)場條件下,由于多種不確定因素,并不一定能夠保證充填時刻緊隨開采,因此,需計算合理空頂面積,確定充填區(qū)與回采區(qū)的安全距離,為現(xiàn)場作業(yè)提供依據(jù),防止空頂面積過大而造成煤柱垮塌[15]。
3.3充填前頂板的下沉
支巷開采后、充填之前頂板發(fā)生的彎曲下沉是造成地表沉降的重要因素。因此,應(yīng)進行及早充填,盡量隨采隨充,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小頂板下沉量,從而減小地表沉降量。
3.4充填體的壓縮率
充填體強度不同其變形特性也不同。不同強度的充填體在承壓過程中產(chǎn)生的壓縮變形量不同,也直接影響到巖層移動的控制效果。充填體強度越大,對上覆巖層的控制效果越好,反之效果越差。同時充填體強度與材料配比相關(guān),較高強度的充填體其膠結(jié)料消耗量也偏大,導(dǎo)致充填材料成本偏高,因此在滿足安全生產(chǎn)及巖層移動控制要求的條件下應(yīng)設(shè)計合理的充填體強度,使充填體強度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nèi)[16]。
4結(jié)論
(1)高水材料短壁機械化充填開采實現(xiàn)了充填體對煤炭資源的全部置換,試驗礦區(qū)地表最大下沉值180mm,最大下沉速度2.4mm/d,相比綜采地表減沉92%,最大下沉速度減小96.3%;高水材料短壁機械化充填開采最大影響邊界距離114m,邊界角64.1°;充填開采相比綜采影響邊界距離減小31m,邊界角增大7.5°;充填開采超前影響距31m,超前影響角82.3°,相比綜采超前影響距減小了47m,減小幅度60.3%。
(2)高水材料短壁機械化充填開采相比于綜采工作面開采地表下沉系數(shù)大幅減小,水平移動系數(shù)小幅減小,主要影響角正切與開采影響傳播角相當(dāng),充填開采基本上沒有拐點偏移距,這與全部垮落法開采不同。
(3)充填開采地表減沉效果與開采支巷及煤柱尺寸、采煤支巷與充填支巷之間的超前距離、充填前頂板的下沉量和充填體的壓縮率直接相關(guān)。為
提高地表減沉效果,應(yīng)盡量縮短支巷空頂時間,減小采煤支巷與充填支巷之間的超前距離,適當(dāng)提高充填體強度。
[參考文獻]
[1]吳吟.中國煤礦充填開采技術(shù)的成效與發(fā)展方向[J].中國煤炭,2012,38(6):5-10.
[2]吳吟.發(fā)展煤礦充填開采技術(shù),推動煤炭生產(chǎn)方式變革[R].泰安:全國煤礦充填開采現(xiàn)場會,2012.
[3]閆少宏,張華興.我國目前煤礦充填開采技術(shù)現(xiàn)狀[J].煤礦開采,2008,13(3):1-4.
[4]胡炳南.我國煤礦充填開采技術(shù)及其發(fā)展趨勢[J].煤炭科學(xué)技術(shù),2012,40(11):1-6.
[5]王新偉.短壁機械化采煤法在神東礦區(qū)的應(yīng)用[J].煤炭科學(xué)技術(shù),2006,34(8):36-37.
[6]李文,胡智.薄基巖淺埋旺采工作面覆巖運移特征研究[J].煤炭工程,2013,45(2):62-65.
[7]劉鵬亮,田錦州,崔鋒,等.王臺鋪煤礦XV2317(南)工作面充填開采方案設(shè)計[R].北京: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shè)計事業(yè)部,2012.
[8]劉鵬亮,田錦州,崔鋒,等.王臺鋪煤礦XV2317(南)工作面采動監(jiān)測方案設(shè)計[R].北京: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shè)計事業(yè)部,2012.
[9]國家煤炭工業(yè)局.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shè)與壓煤開采規(guī)程[S].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0.
[10]田錦州.開采沉陷智能化預(yù)計系統(tǒng)的研發(fā)[J].礦山測量,2012(2):72-74.
[11]李瑞群,張鎮(zhèn).短壁機械化采煤法煤柱—頂板力學(xué)結(jié)構(gòu)研究[J].煤礦開采,2010,15(3):22-26.
[12]汪華君.大柳塔礦旺采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及礦壓規(guī)律研究[J].煤炭工程,2013,45(6):69-72.
[13]周愛萍.短壁機械化采煤法頂板控制技術(shù)[J].煤炭科學(xué)技術(shù),2006,34(7):46-48.
[14]彭海兵,李瑞群.短壁機械化采煤法合理煤柱尺寸研究[J].煤炭工程,2009,41(1):5-7.
[15]劉鵬亮.刀柱充填工作面采充間隔寬度及充填體強度指標[J].煤礦開采,2013,18(6):70-74.
[16]張建功.具有膨脹特性膏體充填材料的物理力學(xué)特性試驗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4.
[責(zé)任編輯:徐乃忠]
·特殊采煤與礦區(qū)環(huán)境治理·
Surface Subsidence Rule of Mechanized Stowing Short-wall Mining with High-water Material
TIAN Jin-zhou1,2,XU Nai-zhong1,2,ZHAO Mao-ping3,YAN Bing-shuang1,2
(1.Coal Mining & Designing Department,Tiandi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13,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State Energy Stowing Mining Technology,Beijing 100013,China;
3.Shanxi Jincheng Wangtaipu Colliery Co.,Ltd.,Jincheng 048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surface subsidence rule and control effect of short-wall stowing mining with high-water material,applying surface subsidence data,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rule and major influence factors was analyzed,and surface subsidence control effect was evaluated.Results showed that short-wall mechanized stowing mining changed once subsidence of conventional mining into staged slow subsidence.The method was applied in mining 2.5m thick and sub-horizontal coal-seam with 230m buried depth,maximum surface subsidence value and subsidence speed was respectively 180mm and 2.4m/d,which was reduced 92% and 96.3% compared with full-mechanized mining method,and subsidence basin range obviously reduced,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value was controlled within I-grade range of Regulation of Mining under Buildings,Railways and Water-body,which met protection requirement of ordinary buildings.
Keywords:high-water material;short-wall mechanization;stowing mining;subsidence rule
[作者簡介]田錦州(1983-),男,江蘇連云港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開采沉陷理論研究、煤礦充填開采工藝研究與工程實踐。
[基金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2011ZX05064)
[DOI]10.13532/j.cnki.cn11-3677/td.2015.06.020
[收稿日期]2015-03-30
[中圖分類號]TD8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6225(2015)06-00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