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揚榮 陽金 威李元軍易成建
(1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肛腸科,遼寧 遼陽 111000;2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遼寧 遼陽 111000;3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遼寧 遼陽 111000;4 中鐵十九局集團中心醫(yī)院外科,遼寧 遼陽 111000)
?
復發(fā)性直腸癌的放射治療與臨床研究
陳 揚1榮 陽2金 威3李元軍4易成建4
(1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肛腸科,遼寧 遼陽 111000;2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遼寧 遼陽 111000;3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遼寧 遼陽 111000;4 中鐵十九局集團中心醫(yī)院外科,遼寧 遼陽 111000)
【摘要】目的 探討復發(fā)性直腸癌的放射治療的療效分析與臨床意義。方法 對66例復發(fā)性直腸癌的放射治療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疼痛緩解率93.9%(62/66);下墜感緩解率86.2%(50/58);止血有效率100%(12/12);腫塊完全消失或縮小超過50%者52.2%(32/58);腫塊縮小不足50%者31.2%(18/58);無效或進展者13.8%(8/58);1年生存率81.8%(54/66);2年生存率24.9%(14/46)。結論 放射治療對直腸癌術后復發(fā)再治療減輕癥狀,控制病情發(fā)展以及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復發(fā)性直腸癌;放療;預后
直腸癌為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高發(fā)的惡性腫瘤,手術仍是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單純根治手術治療5年生存率在50%左右[1-2],術后復發(fā)率亦在37%~48%[3]。術后復發(fā)仍是直腸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復發(fā)性直腸癌再治療的探討對改善患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66例復發(fā)性直腸癌患者,將放射治療后的療效作回顧性分析,以探討放射治療在復發(fā)性直腸癌治療中的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66例患者術后未行其他抗癌處理,58例復發(fā)診斷成立時失去再次手術切除機會,8例為復發(fā)后再次手術殘存補充放療。男40例,女26例。年齡在30~65歲,平均47.5歲。病理診斷均為腺癌。術前分期及手術情況資料不詳。術后第1年內復發(fā)26例,第2年中復發(fā)18例,第3年中復發(fā)20例。只有2例為術后九年后復發(fā)。多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腫塊、會陰部下墜感、出血及遠處轉移等。
1.2 方法:放療采用Co60γ射線或18MV-X射線,設盆腔前后野和兩側野或三野照射(前后野大小一般在12~14/l4~16 cm2,側野8~9/14~16 cm2)盒型照射,適當遮擋股骨頭。為減少放療反應及并發(fā)癥,提高局部控制率,多采用多野等中心技術以及野中小野和縮野技術以達到提高擺位準確性和提高瘤體的局部劑量。腫塊位置低或累及肛門、陰道者可補充會陰野腫瘤劑量在44~70 Gy/4.5~7周。有6例中途因故放棄治療,腫瘤劑量均不足40 Gy。兩例腹股溝轉移灶均放療,腫瘤劑量為50 Gy。
一般患者再次治療1~3個月自動返院復查,通過直腸指診,盆腔B超或CT檢查比較治療前后腫塊變化,未能按時復診者通過書信聯(lián)系,失訪4例按1年內死亡處理,隨訪率為94%(62/66)。放療后止血有效率100%(12/12);下墜感緩解率86.2%(50/58);腫塊完全消失或縮小超過50%者55.2%(32/58);腫塊縮小不足50%者31.2%(18/58);無效或惡化者13.8%(8/58)。有8例復發(fā)再治療到現(xiàn)在均足過1年,而不足2年仍健在。1年生存率81.8%;2年生存率24.9%(14/46)。
目前,直腸癌經(jīng)過綜合治療后生存率提高,復發(fā)率明顯降低,然而,復發(fā)及遠處轉移仍是直腸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對直腸癌患者治療后的復發(fā)和遠處轉移的研究仍是當前直腸癌治療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組資料提示:絕大部分患者在術后3年內復發(fā),占96.3% (64/66)。如果按照直腸癌的倍增時間(DT)為90 d左右計算[4],平均6個倍增時間即達到局部晚期病變。并且直腸腺癌局部發(fā)展較慢,環(huán)腸管1周18~24個月的時間。由此說明直腸癌術后復發(fā)的主要原因是術后臨床灶或亞臨床灶的殘存未得到有效處理的結果,并提示術后3年內定期嚴密復診是必要的。BIUZEL通過大量手術標本的解剖病理研究顯示:腫瘤的局部復發(fā)率或局部控制率直接與腫瘤直腸壁的侵犯程序和直腸旁貧腔淋巴結受累程度相關[5]。Pilipshen發(fā)表一組治療數(shù)據(jù),按Aster-Coller分期:單純手術治療局部復發(fā)率:Duke's A:13.5%;Duke's B:29.7%;Duke's C:39.9%[4]。然而,Danjoud報道早期直腸癌單純放療五年生存率可高達70%~80%,晚期患者經(jīng)放療后約80%有一定的姑息效果。術后放療可以明顯降低復發(fā)率,復發(fā)后再補充放射治療預后很差[6]。因此,術后殘存是復發(fā)的根源,術后放療對術后殘存的臨床或亞臨床灶是有肯定的療效。
單純姑息放療雖然對復發(fā)性直腸癌的姑息減癥處理效果明顯,但總的預后仍不樂觀。本組58例未行手術切除單純放療,雖然本院采用Co60-γ射線或18MV-X射線,多野等中心技術以及野中小野或縮野技術等方法來提高局部劑量,減輕放療反應以希望改善預后,有52例患者放療腫瘤劑量在44~70 Gy/4.5~7周。腫塊完全消失僅4例,縮小超過50%者有28例,即48例有不同程度的殘存,6例中途放棄治療者,腫瘤劑量不足40Gy/4周,僅對疼痛及出血有效外,腫塊變化均不明顯。1年生存率為81.2%;2年生存率24.9%。因此,對復發(fā)性直腸癌的合理治療研究仍是不斷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組資料中有8例患者為復發(fā)后再次手術后補充放療,除2例患者為術后殘存較多,一般情況(Karnofsky<70%),在1年內死亡之外,其余6例均達到臨床治愈,隨訪2年局部均無復發(fā)跡象,有2例兩年后復診發(fā)現(xiàn)肝轉移,仍健在,在預后明顯優(yōu)于單純姑息放療者。對不能手術者,我們也嘗試對一般情況好,排除遠處轉移的患者,先行術前放療以希望提高手術切除率,減少術中種植及遠處轉移等情況來改善患者的預后,結果仍在觀察之中,WANEB報道:53例復發(fā)性直腸癌,術前放療腫瘤劑量在40~50 Gy后,再行根治術,47例達到臨床治愈。6例獲得姑息治療目的。4年生存率達33%,有10例無瘤生存期超過5年[7-8]。由此可見,復發(fā)的早期診斷及綜合治療可以改善預后。總之,單純姑息放療對復發(fā)性直腸癌的減癥治療有肯定的作用,部分病例可望獲得生存期延長,但總的預后仍不樂觀。術后3年內定期嚴密隨訪,復發(fā)的早期診斷,合理選擇治療措施,對改善復發(fā)性直腸癌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慕容洋洋,江山,龍三太.復發(fā)性結直腸癌的臨床外科手術治療與前瞻性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14,52(12):908-909.
[2] Berge T,Ekland G,Mellner C,et al.Carcinoma of the colonand rectum in a defined population[J].Acta Chir Ecand Suppl,1973,438(1):1-86.
[3] Danjoud CE.Combination chemo-radiotherapy for residual Recurrent or inoperable Careinoma of the rectum[J].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1985,11(4):765-771.
[4] Malaise EP.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rate,labeling index and histological tye of human soid tomurs[J].Eur J Cancer,1973,9(2):305.
[5] Brisel HE.TEPPERMAN B.S.-Post-operative adjuvaut irradiation for adenocarcioma of the rectum and sigmoid[J].Am J Clin Oncol,1984,7(6):679-685.
[6] Pilipshen SJ,Heilweiln M,Ouan SH,et al.Pattems of pelvic recurrence following definitive resections of rectal cancer[J]. Cancer,1984,53(6):1354-1362.
[7] Wanebo-HJ,Koness RJ,Vezeridis MP,et al.Pelvic resection of recurrent rectal cancer[J].Ann Surg,1994,220(4):586-595.
[8] 楊家心,劉祥堯.腹腔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術中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12):1590-1592.
中圖分類號:R735.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