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東
(遼寧省鳳城市中心醫(yī)院外二科,遼寧 鳳城 118100)
?
膽囊癌的外科治療
張維東
(遼寧省鳳城市中心醫(yī)院外二科,遼寧 鳳城 118100)
【摘要】目的 探討膽囊癌的外科治療。方法 從膽囊癌的分期及外科手術的類型展開分析。結果 膽囊癌根治術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腫瘤復發(fā)率,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結論 膽囊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應根據(jù)Nevin分期及患者個體差異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外科根治切除有助于提高NevinⅡ~Ⅳ的進展期膽囊癌的生存率,顯著改善其預后。
【關鍵詞】膽囊癌;根治術;單純膽囊切除術
膽囊癌是消化系統(tǒng)的常見惡性腫瘤,惡化程度高,早期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1],臨床雖不多見,但近年來有增加趨勢,必須引起重視[2]。膽囊癌患者由于經(jīng)常有膽囊結石等疾病癥狀的掩蓋,是一種早期診斷困難,就診已屬晚期,根治切除率低,預后差,術后生存期短的疾病。膽囊癌手術術后切除后5年生存率約在5%,術后長期存活病例多是被診斷為膽囊結石,在膽囊切除后發(fā)現(xiàn)的早期膽囊癌患者,近年來隨著影像診斷技術的進步,早期病例的診斷以及手術的擴大根治,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目前為止,手術治療仍然是可能治愈膽囊癌的唯一有效手段,國內(nèi)外很多學者的研究表明,膽囊癌根治術及擴大根治術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術后生存率[3]。
膽囊位于肝的左右葉之間,淋巴引流與肝臟直接溝通,膽囊癌好發(fā)部位以膽囊頸部和膽囊體不多見,其次為膽囊底,膽囊體加底,膽囊頸加管和膽囊管,病理形態(tài)分型①腫塊型(約15%);②浸潤型最常見,約占75%~80%;③膠質型;④混合型。組織學分型:①腺癌(硬化癌,乳頭狀,黏液性,管狀);②未分化癌;③腺鱗癌;④鱗癌。膽囊癌主要的轉移途徑是直接浸潤和淋巴轉移,此外還可以通過血行,腹腔種植和沿膽管擴散等途徑播散,膽囊癌的浸潤特點與膽囊解剖的特殊性有關。膽囊位于肝臟的膽囊窩內(nèi),膽囊壁與肝臟接壤處無漿膜層覆蓋,有淋巴引流和血運等方面與肝臟密不可分,所有膽囊癌較早便可通過上述途徑浸潤轉移至肝臟并累及肝門,此外膽囊癌可經(jīng)膽囊靜脈或經(jīng)肝外膽管靜脈叢經(jīng)門靜脈轉移入肝,這時便發(fā)生了雙側肝內(nèi)轉移,并可侵及肝門結構。膽囊癌經(jīng)淋巴途徑轉移時往往是累及膽囊三角內(nèi)的淋巴結(哨兵淋巴結)。膽囊壁內(nèi)有深淺兩層淋巴管,淺層位于漿膜下,深層位于黏膜和肌層,膽囊左半部的淋巴回流如膽囊淋巴結(位于膽囊三角內(nèi)),膽囊右半部的淋巴回流匯入網(wǎng)膜孔淋巴結。
膽囊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它的分期和分級,膽囊癌的分期多以Nevin的分期標準,根據(jù)癌腫浸潤膽囊的深度和癌組織分化程度將膽囊癌分為五期(S)及三級(G):Ⅰ期(SⅠ)限于膽囊黏膜內(nèi);Ⅱ期(SⅡ)侵犯黏膜和肌層;Ⅲ期(SⅢ)侵犯膽囊壁全層;Ⅳ期(SⅣ)侵犯膽囊壁全層并有膽囊淋巴轉移;Ⅴ期(SⅤ)侵犯肝臟并轉移至其他部位。GⅠ為高分化,GⅡ為中分化,GⅢ為低分化。
膽囊癌的治療仍以早期診斷,早期手術切除為原則,其中早期診斷應與急慢性膽囊炎,膽囊息肉,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及膽囊腺肌癥相鑒別,其治療效果取決于癌腫的發(fā)展和分期,也與術式的選擇及手術的徹底性有關。疑似患者應早期手術,并根據(jù)術中病理決定術式。具體手術方式有單純膽囊切除術、標準的根治性膽囊切除術、擴大的膽囊癌根治性切除術。
2.1 單純膽囊切除術:適用于早期SⅠ期膽囊癌,無膽囊周圍淋巴結轉移,單純膽囊切除就足以達到根治目的,此類患者多術前未能診斷為膽囊癌或診斷為膽囊息肉,術中或術后證實為膽囊癌。
在這里重點提及的是術后證實為膽囊癌的病例,若術后病理切片發(fā)現(xiàn)癌腫侵犯至膽囊黏膜層或為穿破肌層,單純切除足夠,不必二次手術。而位于膽囊頸或膽囊管的癌腫,無論其侵犯膽囊哪一層,均應再次行肝十二指腸韌帶周圍淋巴結清掃。對于浸潤超過肌層,切緣陰性及膽囊三角淋巴結陰性的隱匿性膽囊癌,均應二次根治手術。
2.2 標準的根治性膽囊切除術:手術包括完整的全膽囊切除,適當?shù)那谐懩掖哺谓M織,以及整塊切除肝十二指腸韌帶膽囊旁淋巴結,肝動脈旁十二指腸后淋巴結,淋巴結的徹底清掃,直接影響術后療效。適用于SⅡ、SⅢ、SⅣ期膽囊癌。有報道[4]通過觀察根治性膽囊切除術組3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組28例,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生存率及復發(fā)率等,探討根治性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早期膽囊癌的療效。結果對比分析顯示根治性膽囊切除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生存率明顯高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P<0.05,P<0.01)。但復發(fā)率明顯低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組(P<0.05)。作者認為早期膽囊癌患者,首選膽囊癌根治術,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腫瘤復發(fā)率,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
2.3 擴大的膽囊癌根治性切除術:適用于中晚期膽囊癌。侵犯肝實質,可酌情行肝Ⅳ、Ⅴ段下段切除術侵犯肝實質深在廣泛,慎重行右半肝或右三肝葉切除手術。對于癌腫侵及膽囊管或肝總管匯合處,可行肝總管、膽總管部分切除術膽道重建。晚期膽囊癌姑息手術療效不佳,為解除梗阻,可行內(nèi)鏡置入引流管。
近年,膽囊癌的外科治療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從以往消極的、單一的手術治療變?yōu)榉e極的、個體化的綜合治療,總體上認為,術前確診為膽囊癌患者應作根治性手術;因良性病變行膽囊切除術,病理檢查意外發(fā)現(xiàn)膽囊癌患者,如為Nevin Ⅰ期不必再次手術,如為Nevin Ⅱ期應當再次手術清掃區(qū)域淋巴結并楔形切除部分肝臟;對Nevin Ⅳ、V期的患者,主張行擴大根治術[5],但也有報道認為該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34%~70%[6],如果對所有中晚期患者盲目施行擴大根治術,會造成一些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手術治療,而并不能達到改善預后的目的,相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7]。膽囊癌的預后影響因素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為膽囊癌自身的因素,第二方面為治療方面的因素。膽囊癌自身因素包括膽囊癌的分期、分級及膽囊癌關于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特性,其中分期是預后最主要的因素。治療方面的因素包括:①治療的時機;②手術治療方法的選擇;③是否進行綜合治療。膽囊癌術后隨訪主要是B超,腫瘤標志物CEA、CAI99做定期復查。孫學軍等[7]對2004年至2008年267例患者的隨訪資料分析,腫瘤分期、手術方式與患者預后有關,而年齡、性別、病理類型、血清CEA及CA19-9與預后無關。生存分析顯示,Nevin分期越高,生存曲線下降速度越快。施行標準根治手術的患者1~5年存活率及生存時間均高于其他治療方式。
總之,膽囊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應根據(jù)Nevin分期及患者個體差異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8]。外科根治切除有助于提高NevinⅡ~Ⅳ的進展期膽囊癌的生存率,顯著改善其預后[9]。
參考文獻
[1] 李東迂,蘇繼榮.膽囊癌病因的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雜志,2013,7(21):218-219.
[2] 閆曉剛,楊鐵成.38例原發(fā)性膽囊癌病因分析與診治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19(1):70-71.
[3] 李達,張水軍,趙永福,等.膽囊癌的外科治療進展[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1,20(3):56-57.
[4] 戚永勝.根治性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早期膽囊癌的效果比較[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1,7(12):108-109.
[5] 畢曉峰,穆慶嶺,施寶民,等.原發(fā)性膽囊癌46例臨床診治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2006,44(2):178-184.
[6] 俞文隆,楊曉宇,張永杰.膽囊癌擴大根治切除術的范圍與術式選擇[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3):209-212.
[7] 孫學軍,石景森,王林,等.原發(fā)性膽囊癌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4,34(2):179-182.
[8] 王越,葛春林,張軍,等.96例膽囊癌的外科治療與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0,16(11):828-830.
[9] 邱應和,劉辰,易濱,等.181例進展期膽囊癌外科治療的預后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0,16(9):655-658.
中圖分類號:R7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1-02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