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巖
(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撫順 113006)
血常規(guī)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王 巖
(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撫順 113006)
目的 探討血常規(guī)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方法將從2010年10月至2015年9月到本院進行就診的100例貧血患者來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將這些患者按照貧血的類型進行分組,將患有地中海貧血的患者50例做為研究的1組,將患有缺鐵性貧血的患者50例來作為研究的2組,并且隨機選取50例健康的成年人來作為對照組,針對這三組均進行采血化驗,然后針對3組成員血液中的不同指標來進行判斷。結果1組患者中Hb,RBC以及RBC/MCV的檢測值均明顯的高于研究2組,而2組中的RDW檢測值明顯高于其他兩組,在對照組中其所檢測出的Hb、MCH以及MLV的檢測值均明顯高于其他兩組,其比較的差值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 <0.05);研究2組的患者其臨床血液檢查結果中顯示特異性、符合率、靈敏度情況高于研究1組,其比較的差值不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即P>0.05)。結論在對貧血這一病癥進行鑒別診斷的應用的時候,使用血液檢驗的價值較高,并且可以用來分析患者的貧血類型以及發(fā)病情況和指標。
血常規(guī)檢查;貧血鑒別;臨床應用
在臨床醫(yī)學中認為,在人體內(nèi)血液中的紅細胞數(shù)量少于正常值這種情況屬于貧血,而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由于各種系統(tǒng)性的疾病類型引起的,在貧血這種癥狀中其主要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是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1-3]。本文主要針對100例貧血患者進行實驗,并且根據(jù)50例健康的成年人來進行在血液檢測報告出來后的相關分析,根據(jù)血液檢測中的各項指標來判斷血常規(guī)檢查是否可以有效的幫助臨床醫(yī)學中鑒別貧血的癥狀。
1.1一般資料:將從2010年10月至2015年9月到本院進行就診的100例貧血患者來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將這些患者按照貧血的類型進行分組,將患有地中海貧血的患者50例做為研究的1組,將患有缺鐵性貧血的患者50例來作為研究的2組,并且隨機選取50例健康的成年人來作為對照組其中研究1組為地中海貧血患者,包括了男23例,女27例,其年齡在19~69歲,平均年齡在(33.9±5.3)歲;研究2組為缺鐵性貧血患者,包括了男24例,女26例,年齡在18~69歲,平均年齡在(32.5±5.6)歲;而正常的健康成年人,包括男25例,女25例,其年齡在16~72歲,平均年齡在(31.6±5.7)歲。這三組研究人員的性別、年齡等相關的基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接受實驗研究的患者標準:所有的研究組的患者其自身都需要經(jīng)過臨床的檢查,并且已經(jīng)確定為貧血的患者,所有的研究組的患者在患病期間均出現(xiàn)過不同程度上的頭暈、心悸、乏力等等相關的臨床癥狀;而對照組的研究對象其體檢結果都正常,并且接受檢查的對象以及其家屬都在事先知情的前提寫簽署了相關的檢查方案的同意書,并且以及排除了患有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的障礙者,并且無相關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同時也沒有家族血液系統(tǒng)的患病者。
1.3實驗方法:三組研究人員在接受檢查之前都需要禁食12 h,然后在第2日的清晨6點半接受抽血2 mL左右。在進行空腹抽取靜脈血液的時候,所有的受檢者需要采用統(tǒng)一的、專用的血常規(guī)抗凝管來對研究對象的血液進行收集標本,然后在真空的狀態(tài)下,將所抽取的血液標本進行輕微的搖晃,讓血液標本和抗凝劑進行充分的混勻。所有的實驗過程中和檢驗操作必須由具有臨床資深血液檢驗科的醫(yī)師來進行完成。以保證試驗過程的可靠性以及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1.4評價標準:等待研究的三組的檢查報告出來以后,將這三組患者的臨床血液檢查報告中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其中包括了:紅細胞分布的寬度(RDW)、血紅蛋白(Hb)、紅細胞(RBC)、紅細胞的平均體積(C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以及RBC/ MCV。觀察并且分析研究組的患者臨床的檢驗符合率,特異性以及靈敏度,記錄并且研究患者自身的白細胞的水平情況。
1.5統(tǒng)計學方法:在本次實驗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的過程中,所有的數(shù)據(jù)處理均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用χ2檢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1組患者中Hb,RBC以及RBC/MCV的檢測值均明顯的高于研究2組,而研究2組中的RDW檢測值明顯高于其他兩組,在對照組中其所檢測出的Hb、MCH以及MLV的檢測值均明顯高于其他兩組,其比較的差值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即P<0.05);研究2組的患者其臨床血液檢查結果中顯示特異性、符合率、靈敏度情況高于研究1組,其比較的差值不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即P>0.05);研究1組和研究2組之間的白細胞比較無明顯差異[4]。
根據(jù)以上所述可以知道,貧血是一種相對于較為常見的病癥,其種類也相對于較少,只要可以快速的判斷出患者的貧血類型和貧血情況其治愈的速度相對較快,而應用血常規(guī)這種方法來鑒別患者是否患有貧血這一癥狀其自身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不僅可以有效的提示患者自身的貧血發(fā)病的情況,并且也可以根據(jù)患者的血液指標的狀況來初步的判斷患者所患的貧血的類型,這些在臨床醫(yī)學中都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王嫻默,肖林,李彥林.血常規(guī)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16):2422-2423.
[2]羅娟,葉慧明,陳旭.血常規(guī)檢測對缺鐵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1:74-75.
[3]覃秀蘭.探討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1):41-42.
[4]周廣政.探討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20):3114-3115.
R446.11
B
1671-8194(2016)24-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