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云 李 毅
作者單位:遼寧省人民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 110016
老年單純室性心律失?;颊郀顟B(tài)-特質焦慮問卷指標調查
趙冬云李毅
作者單位:遼寧省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110016
【摘要】目的調查老年單純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STAI)指標現(xiàn)況。方法選擇在遼寧省人民醫(yī)院2015年春季體檢中檢出的老年單純VA患者55例,對他們進行了STAI問卷評估,并與53例同期參加我院體檢結論健康、無VA同齡老人(對照組)相同問卷測試結果比較。結果老年單純VA患者STAI問卷中的狀態(tài)焦慮、非狀態(tài)焦慮、特質焦慮及非特質焦慮條目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P<0.05)。結論老年單純VA患者有明顯焦慮情緒及人格特質性焦慮變化,進行相應護理干預很有必要。
【關鍵詞】室性心律失常老年心理/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5.06.062
收稿日期:2015-10-23
精神及心理因素在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發(fā)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來,一些學者較為關注心律失常與前兩者之間關系[1~3],但是明確涉及到老年人口類似調查較少。為此,本研究選擇了在遼寧省人民醫(yī)院2015年春季體檢中檢出的老年單純VA患者為調查對象,對他們進行了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STAI)測試與評估,并與同期參加我院體檢結論健康、無VA同齡老人(對照組)檢測結果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選擇在遼寧省人民醫(yī)院2015年春季體檢中檢出的老年單純VA患者。納入標準:①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出了VA;②年齡≥60歲;③愿意接受各類問卷調查。排除標準:①各類器質性心臟病患者;②合并其他嚴重軀體性疾病;③認知功能障礙及老年癡呆癥患者。本研究入選老年單純VA患者55例,男性40例,女性15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6.25±10.49歲。對照組為同期參加我院體檢結論健康、無VA同齡老人,該組入選53例,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齡61~77歲,平均年齡65.87±11.70歲。
1.2方法
1.2.1心理情緒評定工具選擇、內容及測試方法:選擇STAI問卷為本研究心理情緒現(xiàn)況評定工具,STAI問卷分為兩部分:①狀態(tài)焦慮問卷(S-AI)包括20個問題,應用評估某一特定時間段焦慮情緒;②特質焦慮問卷(T-AI)也包括了20個問題,應用評估性格特征(焦慮情緒反應)及情緒體驗。各問題按1~4級評分,然后計算出S-AI和T-AI各條目分,反應患者狀態(tài)或特質焦慮現(xiàn)況評分。
2.結果
兩組對象STAI問卷各條目評估結果比較見表1。結果表明,老年單純VA組STAI問卷中的狀態(tài)焦慮、非狀態(tài)焦慮、特質焦慮及非特質焦慮條目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P<0.05)。
表1 兩組對象STAI問卷各條目評估結果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1。
3.討論
負性情緒可引起VA,其機制可能與心理應激發(fā)生后交感神經張力上升、迷走神經張力減弱導致心電不穩(wěn)定、QTc間期延長、QT離散度加大、跨膜復極離散度(TDR)增大,這都降低了心率變異性(HRV),使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1,2];另一方面,中央灰質及周圍腦區(qū)、下丘腦外側和后區(qū)及神經核團為VA中樞性區(qū)域及特殊通路,心理社會因素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刺激這些特定中樞性區(qū)域及特殊通路引發(fā)VA。臨床中許多作者[3]都觀察到了憤怒、恐懼、抑郁及焦慮等負性情緒與VA發(fā)作密切相關,后者最差結局就是心性猝死,其發(fā)生率高達13.3%,因此,關注及研究兩者之間聯(lián)系,尋覓可能的干預途徑較為重要。增齡及老年都是發(fā)生VA易患因素,迄今為止,國內專門涉及到老年VA患者負性情緒方面變化研究較少,為此,我們選擇了一組在遼寧省人民醫(yī)院2015年春季體檢中檢出的老年單純VA患者為調查對象,對照組為同期參加我院體檢結論健康、無VA同齡老人,接下來我們對兩組入選對象進行了STAI問卷評估,該問卷是一種較為可靠的心理情緒評估工具,它不僅反應受測對象即刻心理情緒變化,又能檢測出他們長期人格特點表現(xiàn)。統(tǒng)計結果表明,老年單純VA組STAI問卷中的狀態(tài)焦慮、非狀態(tài)焦慮、特質焦慮及非特質焦慮條目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老年單純VA患者有明顯焦慮情緒及人格特質性焦慮變化。國內一些報道[4]應用另一些心理情緒評估工具,得出了與我們觀察結果接近的結論。
綜上所述,老年單純VA患者存在著明確的焦慮、緊張情緒表現(xiàn),老年科室醫(yī)護人員應密切關注這些患者心理、情緒變化,進行健康教育及相應護理干預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楊菊賢,史春志.心理應激促發(fā)心律失常的機制及其干預[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7,28(6):860-862.
2向晉濤,朱剛艷,朱志先,等.心理社會因素與室性心律失常[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8,22(3):194-197.
3余國膺.心臟與精神[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4, 18(2):107-110.
4王麗靜,張洪蘭.情緒心理應激與老年心律失常80例臨床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2001,17(1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