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宇琪[寧波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 浙江 寧波 315211]
?
保羅·奧斯特《玻璃城》的敘事技巧
⊙莊宇琪[寧波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 浙江寧波315211]
摘要: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的作品《紐約三部曲》中的《玻璃城》除了偵探小說故事本身具有的神秘色彩以外,奧斯特常用的敘述技巧是多文本層次。作品中敘述層次豐富,也證明了奧斯特喜歡混淆實際文本和虛構文本的敘述。在小說中奧斯特沒有區(qū)分真實文本和虛構文本之間的差別,很多時候不同文本混合使用增加了小說的敘述層次。
關鍵詞:敘述技巧 《玻璃城》 敘述聲音敘述層次
《紐約三部曲》由《玻璃城》《幽靈》《鎖閉的房間》三部小說組成。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玻璃城》是關于丹尼爾·奎恩的故事,一個先前詩人和翻譯者,轉而成為私家偵探。他接到一個陌生電話,以為他是偵探保羅·奧斯特。兩次電話后,奎恩決定冒充奧斯特幫助來電者彼得。彼得稱其父親是一名變態(tài)學者,馬上要刑滿出獄,意圖殺掉彼得。奎恩的任務跟蹤老彼得??髟趫?zhí)行任務中,發(fā)現了一些怪事。在案件中,當奎恩走進死胡同,不知道如何調查下去。他聯系了在紐約唯一能找到的一個叫保羅·奧斯特的人。他以為找到了偵探奧斯特,結果發(fā)現其身份是作家。奧斯特是個虛構的人物,接近作者本身。會見完奧斯特,奎恩發(fā)現案件里的所有人都消失了。他把自己鎖在了屋子里,把整個故事寫在了紅色的筆記本上,那本在案件調查過程中一直做記錄的筆記本,最后奎恩自己也消失了,只留下一本紅色的筆記本給保羅·奧斯特。而這本紅色的筆記本所記錄的就是《玻璃城》的文本。
作者保羅·奧斯特在很多方面運用了大量的偵探風格, 除了偵探小說本身故事的神秘性以外,小說本身敘述也是一個謎。讀者的閱讀經歷就像破案一樣,拼命尋找奧斯特煞費苦心又十分巧妙留下的線索。奧斯特融合實際的文學文本和融合虛構的文本在他的《玻璃城》里,利用敘述的聲音和敘述的層次來展開敘述,形成撲朔迷離的敘述效果。
作者奧斯特常用的敘述技巧是多文本層次,即在文本中嵌入另外一個文本或者另外作家的作品,這就會造成敘述中的不同聲音,或者說立體聲效果。這種多層次立體聲效果,換句話說,就是在作品中誰是真正的敘述者?誰是主角?敘述是如何開展的?這些問題是吸引讀者的藝術魅力所在。當我們研究嵌入的文本如何影響敘述,也要研究文本本身的含義。奧斯特大量廣泛地使用不同文本,那么嵌入的這些文本在文本本身是如何展開故事的?奧斯特采取由故事人物訴說、精心設計情節(jié)展開故事的方法,甚至利用在曼哈頓街上散步來完成。
奧斯特由故事人物訴說來完成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最典型的是關于老彼得的歷史。由小彼得的妻子和小彼得自己告訴奎恩,但是以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小彼得以混亂的方式并帶著自我懷疑講完了自己的歷史?!拔覍⑾蚰阋灰坏纴?。要不我就不告訴你。是,還是不是。我的想法根本不應該是這樣。我這樣說是處于我自己的意愿。但我會嘗試一下。是,還是不是。我想試著跟你說說,盡管我腦子里要弄清楚這事情很困難。謝謝?!雹俣”说玫奶诟舯诜块g聽完奎恩和小彼得的對話后,說:“你肯定認為彼得說的不是什么真事兒。換個角度來說,這會讓人以為彼得在撒謊?!雹谥?,她又把這段歷史用正常的敘述方式娓娓道來。小彼得是一個神志不清的當事人,而小彼得的妻子是精神正常的歷史見證人,讀者很難區(qū)別兩個人敘述的故事情節(jié)的真假。
作者對小說情節(jié)的設置也是非常得精巧,小說隨著敘述情節(jié)焦點的轉移會造成不同的敘述聲音效果?!恫AС恰烽_始的時候是一個框架故事,其實是個半封閉式的故事,小說設有一個虛構的敘述者,即奧斯特的不明身份的朋友。小說開始采用的是第三人稱的敘述,這是個全知全覺的無所不知的敘述視角?!笆虑槭菑囊粋€打錯了的電話開始的,在那個死寂的夜里電話鈴響了三次,電話那頭要找的人不是他。……問題在于這件事本身,而且不管后來的一切是否意味著什么,那都不是這件事本身所要告訴你的?!雹圻@其實是作者跟讀者虛晃一槍,小說結尾部分,即當讀者讀到了筆記本插入的文本,讀者才意識到虛構的敘述者大部分的敘述是出自奎恩的記錄?!拔冶M可能仔細地照著這紅色筆記本來敘述,如果這個故事有任何走樣的地方,責任自然在我?!斎唬@紅色筆記本只是半個故事,任何一個敏感的讀者都會理解這一點?!雹苷麄€小說,除了最后的幾行(奎恩消失后)是從奎恩的視角來敘述的,奎恩的故事是通過虛構人物奧斯特的虛構的朋友來講述的,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多文本層次大故事套著小故事的敘述效果。
不容置疑,那些嵌入的文本使小說的敘述聲音變得復雜。一個最清楚的例子就是奎恩每天在曼哈頓街跟蹤老彼得,用筆追尋老彼得一天之內的行動路線,并畫圖記錄下來,并且相信散步形成了字母和文字?!翱鞒逻@些字母,然后排列起來:OWEROFBAB。不停地擺弄了一刻鐘之后,又把它們打亂拆開,重新排列……答案似乎就有了:‘THETOWEROFBABEL-巴別塔。’⑤就像JohnZilcosky所說,奎恩甚至把罪犯每天的散步放入了文本。他在一張紙上追蹤他監(jiān)視的罪犯的旅程,就像念出信中的每個字母。⑥這也引發(fā)了什么是文本?誰是作家?文本是老彼得所寫還是奎恩所寫?誰在敘述?問題的答案很難回答,我們只能接受我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事情。
熱奈特說寫作本身是第一層次的敘事,而文學作品的內容是第二層次的敘述。按照這個理論,在《玻璃城》中虛構的書寫奎恩故事的作者是第一層次的敘述;作品的內容本身代表了第二層次的敘述;奎恩的故事是在第二層次里的敘述。紅色筆記本是奎恩的旅行日志,但我們從奎恩的紅色筆記本中讀到的信息是來自于另外一個敘述者的視角。紅色筆記本不只是小說中的重要物件,也是整個故事的重要物件。紅色筆記本不只是允許奎恩寫下他的經歷,也激發(fā)了奎恩寫作的欲望,就像有魔力抓住他一樣。不只是作家創(chuàng)造了文本,文本也創(chuàng)造了作家。敘述的藝術非常有趣,因為小說包含了很多來自筆記本的引用和章節(jié),豐富了敘述的層次。
在小說中奧斯特沒有區(qū)分真實文本和虛構文本之間的差別,很多時候不同文本混合使用增加了小說的敘述層次。其中一個例子是奎恩想知道更多關于老彼得的來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奎恩努力尋找老彼得寫的內容和他的所作所為之間的聯系。老彼得的這本書《花園與塔樓-新大陸的早期圖景》是關于美國第一個居住者亨利的故事。亨利相信自己是預言家,參與了《巴別塔》的故事。老彼得的部分內容是基于亨利的小冊子。在那個預言的小冊子里,亨利用圣經的故事去解釋他的宗教和哲學思想。再回頭看看作者的敘述層次:第一敘述層次是由虛構作家寫故事完成;第二敘述層次是由奎恩寫的筆記構成;第三敘述層次是老彼得寫的書;第四敘述層次是亨利寫的小冊子;第五敘述層次是小冊子里的圣經的故事。在解構《紐約三部曲》保羅·奧斯特的反偵探小說里,AlisonRussell 認為小冊子本身就是基于失樂園,而失樂園是基于圣經的。這又產生了另一個敘述層次。⑦
這種多層次的敘述方法,充分證明了奧斯特善于隱藏實際文本和虛構文本的敘述技巧的能力,也是造成他的小說謎一樣的藝術效果。亨利的小冊子是一個虛構的文學作品,基于圣經;老彼得的書融入了亨利的文章是另一個虛構的文學作品。圣經是存在于這個世界的真實作品,而由老彼得寫的書是故事里的真實作品。小冊子有可能是老彼得用來支撐他的觀點而假想出來的作品。另外一個有多層次敘述的典型文本是當奎恩遇到保羅·奧斯特,一個小說中虛構的人物,但和作者同名,在故事中也是一位作家。虛構的奧斯特已經寫了一篇文章在《堂吉訶德》上,來推測故事的源頭,“他詢問起奧斯特寫作上的事兒。……手頭正在做的題目是關于《堂吉訶德》的。”⑧在這個故事里,虛構的奧斯特寫了《堂吉訶德》的起源,來隱射《玻璃城》本身起源的復雜性。“塞萬提斯,如果你還記得,他用了不少篇幅要讓讀者相信他不是作者。他說這本書是一個叫西德·阿邁特·貝嫩赫里的阿拉伯人寫的?!聦嵣希踔炼疾荒鼙WC翻譯是否準確?!雹嶙罡叩臄⑹鰧哟问翘眉X德,嵌入在虛構的人物奧斯特寫的文章里。奧斯特的文章嵌入在奧斯特的敘述中,這種敘述當成文本的本身,奧斯特敘述又嵌入在奎恩寫的日記里。
總而言之,奧斯特使用了大量的外來文本在小說里,帶來敘述層次和敘述聲音的不確定性。閱讀的過程中,讀者經常忘記誰在敘述,整個小說游蕩在事實和虛構之間,無論是人物還是事件都亦真亦假。讀者在閱讀小說時,往往辨別不清謊言和現實,感覺是在走迷宮,永遠也到不了出口,看到的只是縫隙里的那一點光亮,正如小說開頭所說:“一切都不是真實的,除了偶然性”⑩,這或許就是奧斯特小說的魔力所在。
①②③④⑤⑧⑨⑩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文敏譯,浙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頁,第28頁,第3頁,第139頁,第75頁,第105頁,第105頁,第3頁。
⑥Zilcosky,John.“The Revenge of The Author:Paul Auster’s ChallengetoTheory”.PaulAuster,Harold Bloom(Editor).Philadelphia:ChelseaHouse,2004. 63-76.
⑦Russell,Alison.“Deconstructing The New York Trilogy:Paul Auster’s Anti—Detective fiction”.Critique Vol.32 Issue 2,p71-85.
作者:莊宇琪,碩士,寧波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方向。
編輯:趙紅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