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武軍祁晶
P2P網貸平臺:模式與監(jiān)管
文/孫武軍祁晶
P2P英文為Peer? to?Peer,即點對點的意思。2005年,P2P的概念被首次引入小額貸款領域,即個人對個人的信貸,借貸雙方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完成資金匹配,有資金需求的人群在P2P網貸平臺發(fā)布自身的貸款信息,有出借能力和意愿的人從這些貸款信息中進行剔選,選擇合適的貸款項目,直接向資金需求者提供資金。
20 05 年, 全世界首個小額信貸網絡平臺——Zopa 在英國成立,此后,眾多P2P平臺在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2006年4月,在我國成立了第一家P2P網絡平臺——宜信公司,自此中國的P2P行業(yè)緩緩拉開了序幕。自2010年起,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進入了迅猛發(fā)展階段。2014年,國內P2P網絡貸款行業(yè)的交易規(guī)模突破3000億元,達到了3291.94億元,較2013年增長268.83%,P2P網貸平臺數量為1680家,同比增長253.4%。全國P2P網貸參與人數日均7.65萬人,較2013年上升了201.18%。P2P網絡信貸的出現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國小額貸款需求,有利于引導資金流向小微企業(yè)和普通大眾,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實現融資廣覆蓋。
目前,我國P2P網絡貸款的主要特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從成交額來看,約70%的P2P平臺網絡貸款成交額在1億元以內,僅有不到1%的P2P網絡貸款成交額超過30億元;二是從P2P網貸的地域分布來看,超過全國80%的P2P網貸平臺集中在廣東、北京、上海、浙江、江蘇這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三是從網絡貸款利率來看,與傳統的商業(yè)銀行借貸相比,P2P網貸的利率相對較高,僅有17%左右的P2P網貸平均綜合年利率低于10%,約47%的P2P網貸平均綜合年利率在10%—18%之間,還有約36% 的P2P網貸平均綜合年利率高于18%;四是從P2P網貸期限來看,P2P網絡信貸以短期借貸為主,大多數網貸期限在3個月以內,極少有超過1年的P2P網貸。
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以拍拍貸為代表的傳統中介模式,P2P網貸平臺只提供中介服務,通過搭建信息平臺撮合資金需求者和資金盈余者(投資者),并不干涉交易內容,也不承擔貸款違約風險;第二種模式是保證本息模式,這也是目前我國P2P網絡信貸的主要模式,在這種模式下,P2P網貸平臺不僅提供中介服務,往往還會以自有資金或引入保險公司或者小貸公司作為交易雙方擔保方,為投資者提供本金及利息保證;第三種模式是債權轉讓模式,P2P平臺首先作為債權人,在線下挑選籌資人出借資金,再將債權轉售給投資者,賺取利差。
P2P網貸行業(yè)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yè),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民間借貸的網絡化,而是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金融創(chuàng)新。關于它的監(jiān)管政策尚未落地,雖然銀監(jiān)會在今年宣布進行首次架構大調整,成立普惠金融部,負責監(jiān)
管P2P網貸,但這只是一個構想,P2P網貸在監(jiān)管上還處于真空期,正是由于監(jiān)管的缺失,P2P平臺惡性事件也在頻發(fā)。2014年,287家P2P平臺因為倒閉、跑路、提現困難等各種問題停業(yè),比2013年75家增長282.67%,行業(yè)公信力因此受到質疑。
目前P2P網貸最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點:第一,信息披露造假情況嚴重。P2P網絡借貸平臺普遍規(guī)模小,生存壓力較大,一些P2P平臺為了追求融資規(guī)模,提供給投資者不實或者虛假信息,隱瞞借款者的不良財務信息,信息披露不明確、不透明或夸大。虛假的投資信息、良莠不齊的借款人讓投資者難以分辨,使得旨在解決小微企業(yè)資金問題的P2P網絡借貸平臺不能發(fā)揮作用。第二,平臺風險管理不規(guī)范。風險管理是金融企業(yè)經營的核心,每一家P2P平臺都在強調自身的風控水平,但事實上幾乎所有平臺的風控流程都是不規(guī)范的,P2P平臺很難在控制風險和擴大交易規(guī)模,以及處理客戶關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一旦這三項發(fā)生沖突,犧牲的往往是風險控制。第三,居高不下的客戶違約率??蛻暨`約這類常見的風險同樣存在于P2P網絡借貸中,降低違約比例、減少壞賬損失是盈利的關鍵,但是,P2P網絡借貸的客戶普遍信用質量較差,并且很可能在央行的征信系統里少有有效信息。因此,P2P網絡借貸利率很高。如此高的資金成本是企業(yè)很難承受的,這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客戶的違約風險,進一步導致了居高不下的違約率。第四,P2P平臺的資金管理制度缺失。P2P平臺往往會在第三方支付平臺設立資金賬戶,而資金賬戶處于監(jiān)管真空,投資人把錢直接轉到該賬戶,然后由P2P平臺再轉給資金需求者,資金安全只能依靠公司高管人員的自律來保證,如果遭遇資金被高管層卷走、挪用等道德風險,投資者將會遭受巨大損失,整個P2P行業(yè)也會陷入混亂、無序經營的狀態(tài)。資金賬戶監(jiān)管的缺失還有可能導致資金流向房地產和“兩高一?!钡仁苷{控政策收緊影響的行業(yè)。第五,征信共享機制尚未建立。雖然央行要求對P2P網貸平臺開放征信信息,但征信信息內容十分有限,如果貸款者同時在多個P2P網貸平臺貸款,此時P2P網貸平臺和銀行對他的貸款信息卻根本無從了解。對于難以從傳統金融機構融資,又無法接受民間高利貸的超高利率的借款人來說,利用P2P網貸平臺信息不共享的缺陷,借助螞蟻搬家的手法,同時在多家平臺注冊、借出多筆貸款,集腋成裘,募集到大筆資金。如果不法分子以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反復非法募集公眾資金,把非法籌集到的大量網貸資金投向國家嚴加限制的產業(yè)來得到高額的利息差,如果資金鏈不斷裂,這種風險一般不容易被發(fā)現。這種情況將會極大地破壞整個金融體系。第六,網絡安全風險問題有待加強。因為P2P網貸平臺留存了大量貸款人和借款人的身份信息,一旦未能有效地對客戶的個人信息進行防護保密導致泄漏,會給用戶帶來很大損失,一些不法網貸平臺甚至倒賣客戶信息。P2P平臺網絡上有大額的資金在流動,如果黑客將資金流動的信息做出微小的篡改都能招致巨額的資金損失,這是互聯網的不安全性導致的。
近年來,P2P網絡借貸風靡全球,各國政府也逐漸開始注意P2P平臺的監(jiān)管問題。
目前,我國P2P行業(yè)沒有規(guī)范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平臺的運行也缺乏法律法規(guī)的有效監(jiān)管,因此,必須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P2P行業(yè)的監(jiān)管政策。
本文有以下幾點政策建議:第一,應當明確界定P2P平臺允許從事的業(yè)務范圍,頒發(fā)相應的牌照,針對不同類型的P2P平臺選擇差異化的監(jiān)管政策。例如,某些P2P平臺出現了擔保業(yè)務,說明P2P平臺也參與到借貸業(yè)務中,此時P2P平臺已經具有了金融機構的性質,對此類平臺的監(jiān)管應當參考金融機構進行。而對于僅從事中介服務的P2P平臺,由于其業(yè)務涉及大量的資金,也應當進行相應的監(jiān)管,這樣才能規(guī)范P2P行業(yè)的發(fā)展。第二,建立P2P平臺的信息披露機制。由于目前P2P平臺信息披露很不規(guī)范,很難了解整個P2P行業(yè)的真實運行情況,這給監(jiān)管工作和行業(yè)政策制定帶來了難題。由于目前網絡發(fā)達,負面信息傳遞相當快捷,很容易導致系統性風險。因此,應當對P2P行業(yè)進行監(jiān)控,并及時應對出現的負面消息,防范系統性風險。第三,嚴密監(jiān)控發(fā)起人的銀行賬戶。由于P2P平臺的資金很可能被非法抽逃,應當對發(fā)起人的銀行賬戶進行嚴密監(jiān)控,對資金的用途和去向嚴格限制,從而防止平臺控制人非法卷逃資金。第四,完善P2P借貸行業(yè)的法律監(jiān)管。由于P2P行業(yè)實質上與民間借貸類似,但由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原來針對民間借貸的法律法規(guī)已不適應P2P行業(yè)的發(fā)展,因此,應當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將民間借貸、非法集資和非法吸收存款區(qū)分開來。明確規(guī)定P2P網貸平臺的期限、貸款金額、利率范圍等。同時,應當對P2P平臺發(fā)放金融中介牌照,從而設置進入門檻,加強風險管理。第五,進一步完善個人征信體系,加強對P2P平臺的支持。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經濟學院)
□本欄編輯/白華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