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安徽省太和縣動物疫病防控中心236600)
仔豬斷奶技術要點
孫慧
(安徽省太和縣動物疫病防控中心236600)
為提高仔豬斷奶效果,筆者從仔豬、保育舍、飼喂制度、應激等方面講述仔豬斷奶的技術要點和方法,以提高養(yǎng)殖場 (戶)的效益。
仔豬;健康;保育舍;轉群;應激
很多養(yǎng)殖戶反應,仔豬斷奶期間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生長障礙。如仔豬被毛粗亂、不吃料、腹瀉、消瘦甚至死亡等現(xiàn)象。本文將提供仔豬斷奶時需要關注的5個技術要點,以提高仔豬的斷奶效果。
實行斷奶的仔豬一定要健康,這一點至關重要。健康的小豬開食早,食量大,體格健壯,能避免因斷奶造成體況下降。一般情況下,同一窩仔豬要分批斷奶,先給大仔豬斷奶,后給中仔豬斷奶,再給小仔豬斷奶,病仔豬不能斷奶。這樣既能使弱小仔豬平安過渡,又能降低泌乳母豬因突然停止排乳而發(fā)生乳房炎。如果母豬、仔豬飼養(yǎng)管理規(guī)范,飼養(yǎng)環(huán)境條件良好,仔豬開食早,健康,體重大小均勻,母豬提前采取斷奶措施時,可實行同一窩仔豬同時斷奶。其方法是把母豬趕走,仔豬留在原產房5~7d,再轉入保育舍。
仔豬厭惡冷風、需要溫暖,所以保育舍內的溫度應保持在24~26℃,仔豬進住的第1、2天要達到28℃。防止賊風侵入。保育舍在仔豬轉入前要進行嚴格的清洗和消毒,更重要的是豬舍清洗后的干燥,這在清洗和轉群時間間隔較短的情況下可能是最大的問題所在。尤其是在氣候較冷、保溫成本較高的地區(qū),很容易為了節(jié)省供熱成本,很容易把小豬放在又濕又冷的環(huán)境中,這是健康問題的重大隱患。此時,仔豬將耗費更多的能量來保持足夠的身體體溫,從而影響其生長速度。
仔豬斷奶時,通常將斷奶仔豬移出產房,轉入保育舍。原則上同窩仔豬始終放在一起飼養(yǎng)。研究表明,混養(yǎng)來自不同窩的小豬是造成放線桿菌、豬鏈球菌感染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斷奶的過程中,仔豬的免疫系統(tǒng)尚未完全開發(fā),來源于母體抗體保護又有所減少,染病的風險更大。另外,仔豬斷奶后1~2d內,常不安定,嘶叫,尋找母豬,仔豬常常因思念母豬而不安。轉入保育舍時,要盡量減少混群,因為這可能導致豬舍內疾病的傳播。同時,減少混群還能降低由于新層次結構形成帶來的壓力,簡而言之,避免小豬忙于 “戰(zhàn)斗”而不進食。
仔豬斷奶期間最大的挑戰(zhàn),是讓仔豬從吃奶、吃飼料平安過渡為單吃飼料。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在斷奶前一周要逐步增加仔豬喂料次數(shù)和喂料量,同時減少哺乳次數(shù);斷奶后半月的仔豬,除按哺乳期的飼喂次數(shù)、時間進行飼喂外,夜間還應增喂一次。同時,要做到少喂多餐,每餐7~8成飽,每晝夜喂6~8次為宜,以防仔豬消化不良和拉稀。注意:斷奶期間不要更換飼料。斷奶仔豬采食大量的飼料后,常會感到口渴,必須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如供水不足,常會因飲污水而下痢。
仔豬的斷奶一般同轉群、疫苗接種同時進行,這很容易造成應激反應,降低仔豬的采食量和影響免疫系統(tǒng)的發(fā)育,并能改變體內激素的平衡,抑制免疫應答和促進感染的發(fā)生。建議在仔豬斷奶前后10天的日糧添加維生素、氨基酸及獸藥,預防控制重大疾病發(fā)生。同時要注意保育豬豬舍的衛(wèi)生和消毒工作,至少要選購兩種以上消毒劑交替使用,在保育階段,消毒時間要固定,盡量做到一周一次,冬季,為防止圈舍潮濕,不要用水沖洗,可選用一些干粉消毒劑對圈舍消毒。
孫慧,女,大專,安徽省太和縣人,畜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