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
寒假來臨 ,全職媽媽的模式正式開啟,又要帶娃又要做家務的日子著實也讓我頭痛了一陣。因為每天家里總要完成一些家務,而我在做事情的時候,兒子總是會叫,“媽媽,你好了嗎?快來陪我玩玩吧?!庇谑俏彝话l(fā)奇想,何不讓兒子和我一起勞動呢?很多父母一定會說,3歲的寶寶能做得好家務嗎?那么小的孩子,他一定會搗亂吧。這讓媽媽怎么安心打掃衛(wèi)生?勞動對孩子又有何幫助呢?作為老師媽媽的我是這樣做的:
在我嘗試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前,我和兒子先一起制定了一份勞動小能手星星表(空白的彩紙,寫個標題即可)。 如果今天完成了一項勞動就可以獲取一顆五角星。獲得10顆五角星可以滿足一個小愿望。
老師媽媽的話: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 常常會是三分鐘熱度。 可能一開始他和你一起掃地 ,他覺得拖把好玩會主動參與。 但是一旦對這樣新事物不感興趣后 ,他很快就會不愿意去完成。 這時候事先設計的星星獎勵表便可以成為他完成一項任務的新動力。逐漸地孩子就能把一個任務堅持完成。
為自己勞動
鋪床 ——有趣的折紙游戲
寶寶睡覺都有自己的被子,寶寶的被子基本都是小小的,寶寶折疊相對來說還是很容易的。我告訴兒子幼幼,被子是一張大手工紙,我們要把這個手工紙從大變小,變整齊。幼幼聽后非常有興趣,折疊的時候,也會像折紙一樣邊對邊,角對角折整齊。熟練之后,幼幼每天還會創(chuàng)新,折疊不一樣的“被子”。
老師媽媽的話:自我服務是幼兒積極性特別高的活動。特別3歲左右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之后,媽媽常常會發(fā)現(xiàn)他特別喜歡睡自己的床, 用自己的小碗。在這段時間里 ,他會為自己有屬于自己的物品而感到特別高興。利用這個階段激發(fā)他為自己勞動是最佳的時期。媽媽們不要覺得寶貝做不好,要能“忍受”寶貝做得不完美。比如折疊被子,寶貝折疊的肯定不如大人整齊,這是因為他們目前這個年齡的大肌肉、小肌肉都在發(fā)展階段 ,無法和大人做的一樣 ,但是他們也正是在做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夸寶貝獎勵一個大拇指是孩子今后繼續(xù)勞動的深深動力 ,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要吝嗇哦!
插畫說明:媽媽帶著寶寶一起疊小被子。
整理圖書——“分類”游戲
理自己的小書架對寶貝來說不是一件自己能獨立完成的事情,但是可以和媽媽一起完成。書那么多該怎么理呢?3歲的孩子可以嘗試最簡單的分類,我和幼幼采用了最簡單的大小分類。將大書放在一起,將小書放在一起。然后在書架上擺放整齊。
老師媽媽的話: 分類這個能力在生活中的學習會讓寶寶更加感興趣,等孩子漸漸大了,分類的難度可以適當加大,還可以根據(jù)書的語言和形狀來分等等。這樣一來,看似寶寶很難理解的分類,也在勞動中順其自然的學會了。每次整理書的時間并不短但是都非常愉快,因為兒子在整理的過程中還會發(fā)現(xiàn)很多很久之前讀過,現(xiàn)在又有了閱讀熱情的書。每次理完書架,寶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安靜下來閱讀。這也成了我們一起整理書架的額外收獲。
插畫說明:寶寶和媽媽一起整理小書架,書架上的書是空的,然后地上有很多書,寶寶和媽媽在挑選大的書。
為家服務
整理鞋柜——數(shù)數(shù)配對游戲
整理鞋柜時,我會把所有的鞋子都全部先拿出來,和幼幼一起比賽,看誰先找到更多的配對鞋子。完成配對后,我們還會一起數(shù)一數(shù)各自的鞋子數(shù)量。
媽媽老師的話:
整理鞋柜就這樣成為兒子最喜歡的勞動。每次他都會很認真的去尋找一對鞋子,找到后還左右配好,在最后計算結果時,他會很認真地數(shù)數(shù)自己找到了多少雙,我找到了多少雙。就這樣,平時不愿學習的數(shù)學就這樣融入了整個勞動中。孩子既學會了配對,又鍛煉了數(shù)數(shù)。最關鍵的是,家里的鞋子也都一雙雙擺放整齊了。
插畫說明:寶寶和媽媽坐在地上,寶寶面前放著一堆鞋,媽媽面前放著幾雙配對的鞋,寶寶正嘗試給面前的這只有蝴蝶結的鞋配對,找另一只有蝴蝶結的鞋子。
掃地拖地——手眼協(xié)調(diào)游戲
每次我在掃地時,都會給悄悄地給他在地上撒一些大紙屑,給他配備小掃把和小簸箕,并告訴他這塊區(qū)域他負責。其他區(qū)域我負責。我們要比一比誰打掃的區(qū)域干凈。
媽媽老師的話:兒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掃地,但是家里人總是說,小朋友哪里弄的干凈,不要他幫忙。其實這是一個培養(yǎng)寶寶手眼協(xié)調(diào)的好方法。兒子在掃的過程中不會放過一張紙屑。其實紙屑并不好掃,掃的過程中需要小朋友眼睛看著紙屑,一只手控制掃把,另一只手控制簸箕。這是最好的手眼協(xié)調(diào)游戲。在兒子掃的過程中,我也輕松完成了家里的地板衛(wèi)生。當然,小朋友會逐漸想要嘗試大人的掃把和簸箕,我會給予他鼓勵和肯定。寶寶的勞動熱情被肯定,才能激發(fā)他繼續(xù)勞動的興趣。建議可以給寶貝使用除塵紙,有了這個“神器”后,寶貝也能把家里的地板弄干凈呢!
插畫說明:媽媽和寶寶同時在各自區(qū)域掃地。寶寶用小掃把,媽媽用大掃把。兩個人都很賣力的掃地。
后記:不久前看過一篇關于日本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報道。看過的父母都會驚呆日本孩子為什么會那么能干。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潛力可以開發(fā),作為父母,不要老是覺得孩子小,這些事情不能做,我們包辦,孩子只要自己玩就可以了。只要父母與孩子一起參與,再采用一些游戲、擬人的手法,和孩子一起勞動也會成為最快樂的親子活動。同時寶貝的各項能力也都有提高。我們幼兒園老師常說生活即學習,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就更是如此,陪伴孩子,相信孩子,寶貝定會給你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