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強
摘要: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課堂教學面臨著教學理念、教學方模式、學習方式轉變的諸多挑戰(zhàn),試圖尋找挑戰(zhàn)的策略與方模式,走優(yōu)質、高效、輕負的課堂教學之路,變“講堂”為“學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為此,本文筆者針對化學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不足,從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入手,構建了“課前預習—課上探究—反饋升華”教學模式,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實踐證明,該模式完全符合的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小組合作學習優(yōu)勢利用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潛能得到挖掘,學習效率得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升華。
關鍵詞:教學模式 課前預習 合作交流
“三段式”教學模式是教育改革背景下廣泛應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它指的是將階段學習內容分為三段進行,也就是分成三個步驟進行:(1)學生課前自主預習;(2)課上探究合作探究;(3)反饋升華。這種分段教學能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三段式教學法”靈活重組并運用現(xiàn)有的知識技能,通過進行一些特定的活動,使學生能自主地建構知識,繼而學會新的知識點、達成學會學習的目的,并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精神與科學素養(yǎng)。下面我詳細闡述一下“三段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及在實踐中的應用。
一、探索“課前預習—課上探究—反饋升華”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早在20世紀60年代,布盧姆就提出了“掌握學習理論”。所謂“掌握學習”,就是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教師要為掌握而教,學生要為掌握而學”。“三段式”課堂教學模式旨在消除現(xiàn)行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百科全書式的教學內容,填鴨式的知識灌輸”的問題,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重學科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輕學生個體生命多方面發(fā)展的價值的現(xiàn)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重心從“教”轉移到“學”上,把教師的職能重心從“授”轉移到“導”上,通過誘導質疑自學,喚起求知欲望,鼓勵學生在自學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為規(guī)范為主要是自學?!罢n前預習—課上探究—反饋升華”教學模式主要依靠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課前預習,課上探究、合作交流,練習反饋。學生是主體,學生的人格要得到充分地尊重,相信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成功的機率,從而使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激發(fā),使學生從“厭學”轉化為“想學”再到“樂學”,讓每位學生的心靈得以放飛,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力,而教師應該做的是“到位而不越位,參謀而不帶謀,指導而不指令”,讓學生自信地成長,在成長中求知,在求知中學會做人。
二、“課前預習—課上探究—反饋升華”教學模式的構建
“課前預習—課上探究—反饋升華”三段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一般教學過程。具體操作方式如下。
首先,教師制好學案,編制學案時依據(jù)學生的特點,借助信息技術,通過網(wǎng)上查閱資料,集體備課,組內和組間交流討論完成的,然后進行聽課交流,通過上示范課、觀摩課,發(fā)揮全校教師集體智慧將學案進行修改和完善。在預習學案上,第一,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方法,重難點。本預習學案主要是三部分:獨立研讀學案,課上探究學案,反饋升華學案。學案是此模式的關鍵,在學案上能很清晰地顯示出此教學模式。課前發(fā)給學生學案,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及相關資料獨立研讀學案,這些資料是通過自學容易掌握的內容,課上老師以提問和默寫的方式反饋學生掌握情況。這些內容課上只訂正,無需講解,個別難點需要教師稍加解釋。課上探究學案,是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是一節(jié)課的核心,是需要學生在一節(jié)課里理解、掌握的知識點和方法;學生獨立一個人難以完成,需要依靠組內智慧。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進行點撥,學生組內探究、交流可基本完成本節(jié)課的重點,最后就是小組間展示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組都出代表到前臺展示,其他成員進行補充,然后組間點評,教師點撥,重點強調學生易出錯的知識點。反饋升華學案,是檢測課上探究學習部分的,對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測驗,教師給出習題,限時完成并公布答案。最后,由教師總結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三、三段教學模式在應用中的相關問題
(一)教師的角色定位
1.三段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改革的參與者,教師有了更重要也更高的身份,即探究者。巨大的壓力和新的挑戰(zhàn)給教師創(chuàng)造了學習的機會與努力的方向。此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把老師“解放”出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但老師課堂下并不輕松,課上老師不是直接傳授給學生準備好的知識,而是要面對不同問題學生提出的,這樣一來,教師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給教師提供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師生可以共同成長。此模式下的教學是開放式的,是對教師教學能力有很強的督促和提高作用,學科之間聽課、學習、交流,參觀學習不同組,對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的機會。
2.三段教學模式實施的前提是設計好學案,一個良好的學案是全體老師深思熟慮,不是照搬或湊的,課改前期,上網(wǎng)搜很多好的資料,也參考優(yōu)秀學案,一節(jié)課的內容如何設計成課下預習部分?哪些需要設計成課上探究部分?而且時間安排恰當,必須40分鐘內完成,每位教師對每節(jié)課把握和理解必須是深入的,才能設計出符合三段教學模式的學案。這樣一來,就能很順利實施三段教學模式。
(二)學生的情況和相關問題
課改初期大部分學生是懷疑這種教學模式的,長期以來,習慣了教師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課前預習能力缺乏,認為“老師就是課上講授知識的,課上教師不講還要老師做什么?”但樂于這種模式的部分學生被深深吸引,潛能生在課上參與的機會多了,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一短時間下來,大部分學生發(fā)現(xiàn)了這種模式的優(yōu)越性,開始接受并學著適應。通過示范課、公開課,學生總是有讓人喜出望外的表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積極踴躍地發(fā)言,而且好多同學有非常完好的清晰思路,課堂氣氛活躍,和課改之前完全相比是大相徑庭。
實施這種模式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如下問題:
1.學生加大了任務量,課前就把學案發(fā)給學生,學生提前預習,完成課前預習部分,高一學生預習九學科,耗費時間長,基礎較差的的學生很難全部完成。
2.部分心理素質差,表達能力欠缺的學生,在課上講解時思路不清析,聲音不夠響亮,動作不夠迅速,導致其他同學聽不清楚,聽不明白,還需要老師及時講解,但耗費了時間,導致一節(jié)課時間延長。
總之,“課前預習-課上探究-反饋升華”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大舞臺來展示自我,該模式能培養(yǎng)學生課前獨立預習和學習以及合作能力,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fā)了,課堂效率提高了。同時一些問題也被發(fā)現(xiàn)了,在研究和改進的過程中,指明了教師今后的教學活動方向。
參考文獻:
[1]梁玉青.課堂成就學生[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2(9).
[2]管家元.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前預習能力模式的建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書,2004(7).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