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麗
【摘要】通過網絡技術進行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是信息技術時代高校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是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言專業(yè)教師教育方向的重要學科。對《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構建一個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適用的教學資源平臺,是我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一個科研項目。根據一年多的教改經驗,筆者發(fā)現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教學資源平臺,可以提高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教學效益,對輔助語文教師的專業(yè)培養(yǎng)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教學資源平臺建設
以理論知識灌輸為主的《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教師專業(yè)技能。學生通常會出現學習興趣不濃,對語文教學的思考和認知流于空浮,學生的語文教學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不強等問題,很難適應我國對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因此,進行《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成為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通過調查分析,我們提出了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教學資源平臺,將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借此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并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實踐研究?,F將研究過程中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和借鑒。
一、《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概述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語文教育方向的限選課程,也是中學語文教師教育的必修課程。該課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課程與教學論其課程體系一般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訓練兩個大的版塊。其中,理論部分主要幫助學生領會和思考語文教育、語文課程、語文教學的一些基本理念和規(guī)律,介紹一些語文教學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語文教學實踐技能訓練主要通過見習、微格教學、試講等方式訓練學生的實際語文教學技能,嘗試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技能訓練兩個版塊相輔相成,共同致力于中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
因為課程理論教學內容多,技能訓練點繁,通常100多個課時的教學時間不能保證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很多時候,老師們的做法是壓縮理論知識教學,然后做短期的見習、觀摩,再采用“微教學”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實訓。但受課時所限,學生雖然“做中學”了,但做得不夠,反思不足,自然學得不好。
為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提升《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效益,我們做了很多探索。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教學資源平臺即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有效的路徑。
二、《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的基礎分析
(一)關于我校“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的調查
隨著網絡普及率的持續(xù)提升,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日漸深入。而作為信息時代的強力推進者,大學生已成為網絡消費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2013年3月,我們對銅仁學院在校學生做了一次“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的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網絡使用率和活躍多樣的網絡運用形式。
調查結果顯示:有56.1%的同學擁有自己的電腦,寢室上網非常普遍。而在3G帶來的手機上網熱潮下,手機因其絕對的方便優(yōu)勢,已經成為大學生第一位的上網工具;有96.7%的同學都會使用手機上網??梢?,大學生在網絡獲取途徑上基本具備了“時時、處處、人人”的特點。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在校期間平均每周上網18.9小時。其中最多的約為28小時,最少的不足5小時。而假期的上網平均時間會明顯加長??梢?,上網時間長,也是大學生這一網絡群體的顯著特點。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網絡運用形式多樣,涉獵范圍廣泛,而且容易接受并使用前沿的信息技術與資源。其中信息獲取和交流溝通兩種網絡運用形式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有74.4%的大學生會在上網期間進行信息獲取。有近23%的大學生利用網絡學習。而QQ等聊天工具和電子郵件的普及,使得交流溝通的比重占了90.7%。除此,79.3%的大學生還擁有自己的博客、微博、空間,校內等交流平臺:而一些公共的社交網站與論壇也是大學生經常駐足的場地。
以上所有數據都表明了上網這項活動在當今大學生的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因勢利導地開發(fā)與大學生相協(xié)調的網絡資源?這為我們的課程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提供了一個思考方向。
(二)豐富而紛雜的《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網絡課程教學資源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網絡課程教學資源有沒有?有,而且特別多,更有一些非常的優(yōu)秀。那么,我們?yōu)槭裁催€要建設本校的《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學資源平臺呢?因為網上的資源多則多矣,但良莠不齊:而且就算是特別好的網站,其構建目的和思路也與我們不同。我們是要構建一個適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使用的,輔助語文教師職前專業(yè)培養(yǎng)的《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資源平臺。而已有的豐富而紛雜的《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網絡課程教學資源,是可供參考和利用的對象,也是我們前進的一個起點。
(三)多年語文教育見習、實習積累的人脈和我們自己培養(yǎng)的優(yōu)秀語文教師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資源平臺,不僅含有課程標準、數字化理論教材、教學課件、教學錄像等網絡學習的文本資源,還應該有觀摩見習、說課評課、實訓指導等網絡互動平臺。而這就需要大量來自語文教學第一線的優(yōu)秀教師的積極參與。因此,我們把多年來語文教育見習、實習中所積累的人脈和我們自己培養(yǎng)的優(yōu)秀語文教師列為我校《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資源平臺的導師資源,希望能實現和語文教育第一線的有效對話。
(四)院系工作網站的建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所設想的《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資源平臺的網絡依托,即學院互聯網體系中的文學院工作網站。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網絡平臺的基礎,我們才能進一步的開發(fā)和利用它為《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學服務。
三、《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的策略
(一)樹立明確的建設指導思想
教育部已經下發(fā)了關于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建設的文件,可以對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深化,核心是課程教學資源,重點是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建立數字化和網絡系統(tǒng)。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建設可以保證教學資源豐富,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和數字化教學,有助于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強化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組織,工作人員責任明確
成立由學校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信息化平臺建設小組。通過領導小組統(tǒng)一領導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建設,學校有關部門進行協(xié)調。教務處對任課教師進行培訓,對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用戶進行科學的分配;檢查,審批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網絡中心負責服務器的日常維護,并對數據進行備份,對信息平臺提供技術支持。建設人員分工和責任明確。
(三)教學資源平臺建設內容分析
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建設需要提供軟硬件環(huán)境支持。在硬件方面加強實驗室的開發(fā),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學習室建設。這個平臺涵蓋的范圍很廣,包括專題教學資源庫系統(tǒng)、教學社區(qū)系統(tǒng)和教學平臺系統(tǒng)。包括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開放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學視頻資源庫建設和課件資源庫建設等。
(四)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組織架構分析
要根據校園網絡建設情況進行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建設。架構的內容包括安全保障機制??晒┯脩粼L問的窗口是教學資源網站。如果學生在校園可以直接訪問,如果在校外訪問可以通過接入端進行,后臺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系統(tǒng),精品課程資源庫、教育資源庫、考試系統(tǒng)、視頻資料庫和試題庫等,網站可以和后臺這些系統(tǒng)服務群鏈接。
(五)《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設計和檢查分析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資源平臺是依托于校園網絡的一個課程發(fā)布和交流課程與教學信息的開放性、生長性的資源平臺。目前,我們的《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教學資源平臺設計了以下幾個板塊:“相關鏈接”,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語文教研和資源網站導航:“教學資料”,與學生網上共享本課程的大綱、教案、教學進度表、講稿、課件等教學內容:“語文課堂教學實錄”,上傳優(yōu)秀的中學語文教學實錄(文字版和視頻版)供學生觀摩:“教學信息公告”,發(fā)布教學、見習、聽觀摩課等教學、教研活動的通知:“學習論壇”,交流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收獲:設“鏡中反思”,上傳同學試講的錄像,供大家反思和評價。為使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更規(guī)范和科學,我們定期檢查和評估課程教學資源,定時監(jiān)控整體課程質量和教學效果。檢查評估包含的內容包括課程是否具有規(guī)范性,交互性和創(chuàng)新性,學生對教學效果反饋是否良好等。
三、《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的效果
通過一年多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資源平臺投入使用,并展現出了它的優(yōu)勢。該平臺的建設和使用,讓教師和學生有了更多充分交流的機會,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選擇性進一步增強。經過初步篩選的豐富的優(yōu)質網絡課程資源,開闊了大家的學習視野。隨時、隨地的多元對話,打破了課堂和課時的時空限制,讓《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習更加廣泛和深入。把“微課教學”的視頻上傳,進行“鏡中反思”,更是提升了大家的學習熱情,并且促進了學生的反思和改進。運行一年多來,收效較好?;ヂ摼W時代,教學資源平臺的信息化建設是一種趨勢。我們在《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教學資源平臺建設上所做的探索仍會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