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的因素對開放性眼外傷預后的影響, 分析開放性眼外傷的臨床護理措施。方法 124例開放性眼外傷患者, 根據患者的眼外傷致傷性質、就診時間和發(fā)病年齡進行分類, 分析不同分類下患者的預后情況。結果 貫通傷(70.0%)、就診時間<6 h(72.3%)和年齡≤30歲(70.3%)患者的預后良好率最高, 致傷性質、就診時間和發(fā)病年齡與開放性眼外傷患者的預后顯著相關,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開放性眼外傷的預后與致傷性質、發(fā)病年齡和就診時間具有顯著相關性, 及時對癥處理眼外傷是提高預后的關鍵。
【關鍵詞】 開放性眼外傷;預后影響;護理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64
開放性眼外傷是臨床常見的嚴重致盲性眼病中的一種, 致傷原因很多, 包括機械性、物理性和化學性等因素, 造成眼的結構和功能發(fā)生改變,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針對開放性眼外傷的多種致傷原因, 臨床應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合適的防治措施, 避免處理不當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本文選擇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4例開放性眼外傷患者, 根據患者的眼外傷損傷性質、就診時間和發(fā)病年齡進行分類, 分析不同分類下患者的預后情況,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4例開放性眼外傷患者, 其中男81例, 女43例, 年齡7~64歲, 平均年齡(33.5±10.2)歲;就診時間為傷后0.5~48.0 h, 平均就診時間為傷后(6.7±10.2)h。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急診時顯微鏡下進行手術清創(chuàng)縫合, 脫出的眼內容物先清除表面異物和血凝塊, 使用妥布霉素稀釋液沖洗后, 酌情回納。將患者按照致傷性質分為穿通傷組、貫通傷組、眼內異物組和眼球破裂組;按照發(fā)病年齡分為年齡≤30歲患者、30歲<年齡≤55歲患者和年齡>55歲患者;按照就診時間分為<6 h患者、6 h≤就診時間<12 h患者和≥12 h患者;術后對所有患者隨訪3~18個月, 分析各組患者的預后情況。
1. 3 療效判定標準 預后良好定義為傷眼視力出院后經矯正>0.02, 預后不良定義為傷眼治療后雖然恢復了眼球結構, 但視力未達標準, 或最終眼球萎縮或行眼球摘除術。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致傷性質與開放性眼外傷患者預后的關系 124例開放性眼外傷患者中, 穿通傷60例, 預后良好34例(56.7%), 預后不良26例(43.3%);貫通傷20例, 預后良好14例(70.0%), 預后不良6例(30.0%);眼內異物36例, 預后良好30例(83.3%), 預后不良6例(16.7%);眼球破裂8例, 預后良好4例(50.0%), 預后不良4例(50.0%)。致傷性質與開放性眼外傷患者的預后顯著相關, 各致傷因素的預后良好率比較,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就診時間與開放性眼外傷患者預后的關系 124例開放性眼外傷患者中, 就診時間<6 h患者94例, 預后良好68例(72.3%), 預后不良26例(27.7%);6 h≤就診時間<12 h患者19例, 預后良好10例(52.6%), 預后不良9例(47.4%);就診時間≥12 h患者11例, 預后良好4例(36.4%), 預后不良7例(63.6%)。就診時間與開放性眼外傷患者的預后顯著相關, 各就診時間段的預后良好率比較,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發(fā)病年齡與開放性眼外傷患者預后的關系 124例開放性眼外傷患者中, 年齡≤30歲患者64例, 預后良好45例(70.3%), 預后不良19例(29.7%);30歲<年齡≤55歲患者51例, 預后良好32例(62.7%), 預后不良19例(37.3%);年齡>55歲患者9例, 預后良好5例(55.6%), 預后不良4例(44.4%)。發(fā)病年齡與開放性眼外傷患者的預后顯著相關, 各年齡段的預后良好率比較,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根據研究結果可知, 貫通傷(70.0%)、就診時間<6 h (72.3%)和年齡≤30歲(70.3%)患者的預后良好率最高, 致傷性質、就診時間和發(fā)病年齡與開放性眼外傷患者的預后顯著相關,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人員在接診開放性眼外傷患者時, 要在積極救治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根據患者的不同致傷原因, 采取不同的處理和護理措施。
3. 1 心理護理 開放性眼外傷多為意外性受傷, 患者對意外毫無心理準備, 容易產生焦慮和恐懼等不良情緒。因此, 護理人員在積極救治的同時, 應該主動與患者交流, 安撫患者情緒, 以親切可信的態(tài)度去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焦慮。在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時, 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年齡適當措辭, 耐心講解患者的疑問, 加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 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
3. 2 不同致傷原因的護理措施
3. 2. 1 穿通傷、貫通傷 對于眼穿通傷或貫通傷的患者, 致病原因一般是尖銳物品刺傷, 傷口較深的患者容易導致顱腦損傷, 對此類患者要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2, 3]。若眼內容物發(fā)生輕度脫出, 要徹底清除, 同時將傷口包扎好, 止血止痛, 并早期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3. 2. 2 眼內異物 對于角膜損傷的患者, 用生理鹽水沖洗異物, 若沖洗不干凈, 可用無菌濕棉簽輕拭。若角膜異物無法通過沖洗和棉簽輕拭除去, 可麻醉眼睛表面, 用注射針頭輕輕剔除異物。同時, 囑患者睜大雙眼盯著一個點, 避免眼球轉動導致清除異物操作時劃傷角膜。異物取出后對患者傷口進行包扎, 囑患者不要用手揉眼睛, 同時要注意預防感冒, 多吃一些易消化、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促進角膜上皮的修復。
綜上所述, 開放性眼外傷的預后與致傷性質、發(fā)病年齡和就診時間具有顯著相關性, 及時對癥處理眼外傷是提高預后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毛春潔, 顏華. 機械性眼外傷臨床特征及眼外傷評分應用. 中華眼科雜志, 2012, 48(5):432-435.
[2] 候玉香, 李繼蘭. 優(yōu)質護理對眼球穿通傷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觀察.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5, 9(7):228-229.
[3] 趙克, 朱麗麗, 樓定華. 眼外傷預測模型對兒童穿通性外傷性白內障視力預測.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15, 33(4):345-349.
[收稿日期: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