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東升小流域工程建設的具體分析,希望能夠達到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目的。
【關鍵詞】東升小流域;治理;施工
遼陽縣首山鎮(zhèn)東升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位于遼陽縣首山鎮(zhèn)響山子村西南0.9km處。項目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23°13′29.18〞,北緯41°0.6′26.15〞。東升小流域面積為15.86km2,水土流失面積為2.00km2,占總面積的12.61%。通過此綜合治理,將減輕洪澇災害,減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地產(chǎn)量,增加農(nóng)民的經(jīng)濟效益,帶動當?shù)剞r(nóng)民致富,繁榮市場,穩(wěn)定社會秩序。因此,對該流域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設計原則
在綜合治理中根據(jù)自然條件和土地類型分布規(guī)律,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進行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綜合配置。堅持分階段實施,分項目推進。
二、水流域治理過程中存在問題
盡管各級政府對水土保持生態(tài)建設給予高度重視,廣大群眾以高度熱情投入到水土保持生態(tài)建設中,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仍存在著一定問題和不足。主要問題如下:
第一,資金投入不足,治理速度慢。多年來水土保持投資主要以群眾投工、投勞為主,國家投入資金少,直接影響了治理進度,影響了治理的積極性。
第二,工程標準低,保存率不高。水土保持工程標準一般在5年一遇或者低于5年一遇,建設標準相對較低,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足。加之工程竣工后,后續(xù)管理維護跟不上,制度不健全,造成所建工程保存率不高。
三、施工方法
土方開挖:首先進行確定開挖軸線,測定開挖深度及開挖寬度?;A面必須清理、平整、壓實至設計高程。
土方回填:土方填筑采用人機結合夯填形式,回填土采取分層回填,每層回填厚度20cm,每層夯實3-4遍。
漿砌石施工:首先進行溝道軸線定位,確定溝道岸邊線,基礎開挖要求達到設計深度,如遇不良地質狀況應及時與業(yè)主及設計單位取得聯(lián)系。
苗木栽植:首先根據(jù)規(guī)劃內(nèi)容,劃定栽植區(qū)域,對區(qū)域內(nèi)雜草浮石進行清理,對雜物進行集中填埋,對浮石采取集中堆放。不能進行焚燒,亂堆亂放,避免產(chǎn)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環(huán)境污染。苗木栽在坑中,放入坑后先填大半坑土,然后澆水,水滲后再把土填滿。并把栽植坑踏實,最后再加一層虛土。
苗木撫育:苗木栽植后要及時進行撫育管理,注重栽后的澆水、培土工作,為苗木創(chuàng)造有利的生長條件。
四、工程措施設計
(一)砼格柵工程設計
在河道兩側修建砼格柵。上游段治理長度100米,兩側共計200米。起點樁號位于響山村委會橋上游100米處;下游段治理長度50米,兩側共計100米,起點位于村委會橋頭處,樁號為0+110,終點樁號0+160。
坡腳:基礎為M12.5的漿砌石,基礎底寬0.80米,頂寬0.50m,基礎埋深1.30米。每隔15m設置一道伸縮縫,塊石抗壓強度為DU30。
坡面:坡面為混凝土格柵,坡比為1:1.5,間距3.30m,網(wǎng)格截面為0.30*0.30m。網(wǎng)格下部與漿砌石護腳相接,頂部與混凝土梁連接。梁截面為0.30*0.30m,網(wǎng)格、梁下墊層為砂墊層,寬0.50米,厚0.10米。混凝土標號為C25,混凝土級配為二級級配,粗骨料為碎石,細骨料為中砂。
配筋:網(wǎng)格內(nèi)縱向配筋為4¢12mm,箍筋為¢6mm、間距為200mm。
(二)河道清淤設計
設計從村委會橋下游進行清淤清淤長度650m,起點樁號為0+160,終點樁號為0+810。清淤段河道底寬8.0m,邊坡為1:1.5,設計比降為4.0‰,平均清淤深度0.47m。由于兩岸為耕地,防治河水漫灘,侵蝕兩岸耕地,本次工程利用清淤土方修筑主溝道兩側岸坡,將岸坡修筑至2.0m高,剩余土方運至村委指定場地內(nèi),運距控制在3.0km。
(三)漿砌石壩設計
本次選擇在樁號0+036、0+080處各修建一座漿砌石壩。漿砌石壩上頂寬0.7m,下底寬2.3m,基礎高1.2m。在漿砌石基礎上鋪設10cm鋼筋混凝土護面,基礎下方鋪筑10cm厚的砂墊層;在壩身后側修筑漿砌石護底,寬度為3.0m,厚度為0.50m,在護底下方鋪設10cm厚的砂墊層;漿砌石標號為M12.5,混凝土標號為C25,鋼筋網(wǎng)格采用¢6mm,間距為150mm。
(四)林草措施設計
1. 設計原則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以獲得穩(wěn)定持續(xù)的林分環(huán)境,改善土地質量為標準;選擇適宜得樹種,提高造林成活率;盡量營建復層林,充分利用營養(yǎng)空間,建立穩(wěn)定的生態(tài)體系。
2. 造林方法
分別在混凝土格柵內(nèi)栽植一年生紫穗槐苗木,在苗木栽植前,應對網(wǎng)格內(nèi)進行覆土,平均覆土厚度0.30m。本次選擇栽植紫穂槐苗木,栽植坑規(guī)格為0.5*0.5*0.5m。苗木栽在坑中,放入坑后先填大半坑土,然后澆水,水滲后把土填滿,并把栽植坑踏實,最后再加一層虛土。
3. 造林密度設計
本次選擇栽植紫穂槐苗木,兩側共栽植紫穂槐0.07hm2,栽植苗木2273株。株行距為(0.5m×0.5m),苗木為一年生。
4. 造林技術措施
造林時間:秋季、穴植造林??觾?nèi)返土0.3m厚,蓄水深度0.3m,安全超高0.1m。苗木為一年生,苗木直徑3.0cm,株高0.6m。
5. 造林施工質量要求
苗木質量要求:1)起苗前必須嚴格按照標準要求起壯苗、好苗,防止弱苗、劣苗、病苗混入。2)苗木出土前2~3d應澆水,起苗后分級、包裝、運送,整個過程需注意根部保濕,防止受凍和遭受風吹日曬。3)起苗后應盡快栽植,做到隨起隨栽。如因故不能及時栽植,應采取假植措施,做到疏排、深埋、踩實,適量澆水。如假植時間較長,栽植前應將根系短期浸水復壯。4)栽植前應對樹苗進行挑選。用于造林的樹苗必須發(fā)育良好,根系完整,基莖粗壯,頂芽飽滿,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
植苗造林質量要求:1)按照設計的株距,挖好植樹坑。根據(jù)不同樹種和樹苗情況,以根系舒展為標準。2)栽植經(jīng)濟林需將坑底挖松0.2m左右,施入基肥,與底土拌勻,上覆一層虛土。3)栽植時應將樹苗扶直,栽正,根系舒展,深淺適宜。4)填土時應先填表土濕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層踩實。在墑情不好時,要澆灌透水,再覆一層虛土,以利保墑。
五、效益分析
(一)生態(tài)效益
通過本次方案的實施,水土流失現(xiàn)狀得到有效控制,年保土量將增加,同時使項目區(qū)的林草覆蓋率增大,可促進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社會效益
通過本次方案的實施,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遏制土地功能退化,保護土地資源,提高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率。使項目區(qū)的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發(fā)展生產(chǎn),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減少城市人口流動性和就業(yè)壓力。
(三)經(jīng)濟效益
經(jīng)濟效益:通過本次方案的實施,可以提高糧食產(chǎn)量,增加農(nóng)民收入,因此項目在國民經(jīng)濟角度上是可行的。
六、結語
總而言之,這一次的東升小流域的改善,能夠達到最初的要求,符合設計規(guī)范標準,并且對今后的工程建設改造也具備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巖,王立群.小流域綜合治理及其效益評價研究進展[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62-66.
[2]張新玉,楊元輝.我國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研究[J].中國水利,2011(12):58-61.
[3]余新曉.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幾個理論問題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2(04):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