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在由昆明前往西雙版納之前,導(dǎo)游陳春艷帶團在云南密玉珠寶有限公司購物消費,因嫌游客購物量較少,在旅游車上辱罵游客并威脅取消行程安排、中止旅游合同,遂被游客錄像時長5分鐘左右。從視頻中女導(dǎo)游的言辭以及事后調(diào)查可知,該旅行團是一直備受旅客詬病的“低價團”,每位游客行前僅繳納了1元的團費。所謂低價就是報團費用遠遠低于實際出行成本,不可避免,這其中也就暗藏了一些“潛規(guī)則”。
顯然,在記者看來,因為這趟旅游團的團費是1元,簽的又是購物團,所以,游客只能按照合同約定,乖乖的購物,否則,游客只能吃啞巴虧。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1元團費,這樣的價格顯然不正常,但是,游客卻又認同了,原因無非是想討便宜。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別說1元團費,就是1000元,旅行社恐怕也得虧本。
旅行社為什么愿意以1元的低價來誘騙顧客呢?同樣也是為了一個利字。也就是說,在低價游中,雙方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考慮。
但凡事都是對立的,一方占了便宜,另一方必然吃虧,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因此,如果旅行社得到利益,游客必然吃虧,相反,如果游客撿了便宜,旅行社就必然吃虧。
如何在兩者的利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就需要雙方都要舍棄利益,找到一個最接近雙方利益的點。這樣才能保證雙方的利益,也才是合理公平的,否則,必然會導(dǎo)致一方或者雙方的不快,甚至鬧出矛盾糾紛。
1元團費的旅游團,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事情,但實際上并不是這么回事。之所以會出現(xiàn)1元團費,主要是旅行社為了搶人、拉人,然后,再脅迫游客購物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游客,主要是想討便宜。這種低價游,其實是旅行社設(shè)置的陷阱,就等著游客往里跳。一些游客因為禁不住誘惑,就跌入陷阱中。
1月團費,又寫明了是購物團,購物似乎是天經(jīng)地義,游客必須購物,然而,如果旅行社在合同里寫明了游客必須購滿多少金額的商品,游客還會與他們簽訂低價游的合同嗎?購物金額并沒有注明,結(jié)果讓游客產(chǎn)生了幻想,都希望別人購物,讓自己享受1元旅游。
這頓免費的午餐并不好吃,旅行社不達目的不罷休,結(jié)果就導(dǎo)致出現(xiàn)了導(dǎo)游辱罵游客沒道德沒良心這種驚天笑話來。
其實,1元低價游并非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而是旅行社精心設(shè)置的消費陷阱,游客因為想討便宜紛紛跌入這個陷阱。雖然雙方自愿,但這種合約并非合法。在低價游中,雖然標注了購物消費,但旅行社為了留住游客,并沒有注明必須消費多少錢,所以,強制消費就變成了消費欺詐,應(yīng)該受到有關(guān)部門查處。而且,這種明顯不符合常理、明顯違背成本的交易,法律也不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