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普遍認為“封閉、神秘”的伊朗,有很多特點顛覆了我們的固有認知,當?shù)氐哪贻p人過著某種意義上的“雙面”生活。
若要比政府官員在美國大學里獲得的博士學位數(shù)量,世界上哪個國家能比得過美國?答案也許令人大跌眼鏡——伊朗!沒錯,正是這個受美國制裁多年的中東國家。
其實,外界普遍認為“封閉、神秘”的伊朗,還有很多特點顛覆了我們的固有認知。
富裕和享受
在該國的設拉子及伊斯法罕等城市,有很多年輕人開的咖啡館,美國民謠大師鮑勃·迪倫的《變革時代》是里面最常播放的歌曲;學生們手挽手出現(xiàn)在公眾場合;包得不那么嚴實的面紗,恰到好處地露出女性的部分頭發(fā),這在伊朗可是“犯禁”的舉動;可接收西方電視節(jié)目的圓盤式衛(wèi)星電視天線隨處可見,盡管法律禁止百姓安裝……可以說,在中東地區(qū)除了以色列,再沒有別的國家像伊朗這樣具有如此多的“西方元素”。
對于經(jīng)常堵車的伊朗大城市,外國游客的第一感受常是,盡管被制裁,這里的人過得并不艱難,“生活水平與購物的便利程度與南歐類似”,《明鏡》周刊稱。一些有著洋氣名字的高檔購物中心正在建造,大街上不時有保時捷等豪車駛過。
最顯著的變化是公共基礎設施。在首都德黑蘭,隧道、橋梁、立交橋、高架路、人行道縱橫交錯;高樓鱗次櫛比;公交車站的屏幕提示著車輛的實時情況。原英國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勞經(jīng)常光顧德黑蘭,他說:“看上去或感覺起來,如今的德黑蘭更像馬德里或雅典,而不像孟買或開羅?!?/p>
小一點的伊朗城市變化更大。大不里士、設拉子和伊斯法罕正在修建地鐵。在德黑蘭西部的工業(yè)城鎮(zhèn)加茲溫,數(shù)百年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澡堂悉數(shù)關門,因為“現(xiàn)在都能在自家浴室里洗熱水澡了”。
愛美和自由
數(shù)百公里外,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正致力于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建立一個伊斯蘭政教合一的國家。但在伊朗,宗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正逐漸下降:清真寺里的人日漸稀少,購物中心里的人卻多了起來。
伊朗人對宗教不像以前那么感興趣了,前不久弗拉特赴伊朗采訪時,有人告訴他,攔出租車時不要同身穿長袍、包頭巾的神職人員站在一起,否則“司機會拒載”。
同時,伊朗人更加“世俗”起來。在內(nèi)賈德執(zhí)政時期,情人節(jié)被視作西方文化入侵的表現(xiàn)而遭封殺。魯哈尼上臺后,政府對西方節(jié)日的態(tài)度不再“上綱上線”,因此在今年的情人節(jié)期間,德黑蘭市的空氣中似乎也飄蕩起濃情蜜意。許多店鋪打著節(jié)日的旗號進行促銷,紅色的心形標志和訴說愛意的詞句在街頭隨處可見。
盡管伊朗女性仍未獲得百分之百的平等——法律不準她們主動提出離婚,也不讓母親擁有孩子的監(jiān)護權,但她們確實比生活在中東地區(qū)的很多女性更自由。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伊朗女性渴望擁有高而挺拔的鼻子,因此該國的美鼻手術數(shù)量排名世界第一?!鞍さ兜摹敝饕菍W生、家庭主婦和職員,其中20歲左右的女孩最多,即使手術費昂貴也抵擋不了她們的愛美之心。
此外,伊朗議會下屬的研究機構(gòu)去年8月發(fā)布的報告顯示,發(fā)生婚前性行為的伊朗年輕人正在增加,80%的女性承認曾有過此種行為。
上網(wǎng)和讀書
伊朗是個“年輕”的國家,超過6096的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上網(wǎng)是他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牟糠?,即便互?lián)網(wǎng)管制也抑制不住他們了解世界的熱情。
在互聯(lián)網(wǎng)自由度排行榜上,伊朗被美國人權游說團體“自由之家”排在最后一名,可實際上伊朗人上網(wǎng)既便宜、又快捷(宗教學校的網(wǎng)速最快,因為宗教人員需通過網(wǎng)絡布道,因此能優(yōu)先使用光纖通訊電纜)。
在伊朗,被屏蔽的社交媒體臉書和推特最受年輕人歡迎。
32歲的納德·布魯杰迪是德黑蘭的一名家裝設計師,和許多中國年輕人一樣,他總是手機不離手,并喜歡把隨手拍下的照片傳到臉書上。他說,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有蘋果手機。
注冊地在荷蘭的非營利基金會“全球之聲”官網(wǎng)稱,根據(jù)伊朗青年與體育部的報告,在伊朗數(shù)千萬青年中,69.3%的人使用各種科技手段,如服務器和虛擬專用網(wǎng)絡(VPN,即“翻墻”),來鏈接被屏蔽的海外網(wǎng)站。這甚至催生了一門生意——有專人兜售用來繞過管控的軟件和接入密碼。
一位戴著無線耳機的21歲小伙子對《經(jīng)濟學人》說,他有8萬個客戶,每個客戶每月收費1美元(約合人民幣6.2元),或每年收取10美元。而他在一家IT公司的工作只是幌子,偶爾需要賄賂網(wǎng)絡警察幾百美元。
伊朗年輕人熱衷同世界相連的背后,是該國國民日益提高的受教育水平,以及由此推動的對信息的渴望。2009年,伊朗有34%的適齡人群進入大學讀書,3年后這個比例上升到55%,據(jù)稱這一數(shù)字還會繼續(xù)上升。
隨著伊朗人越來越富裕、受教育水平越來越高,出生率開始下降,并己降至比1979年革命前還低的水平。盡管沒有可靠數(shù)字,但據(jù)專家推算,每個伊朗育齡婦女大約生育1. 6~1.9個孩子,這和歐洲大體上相當。而鄰國伊拉克的平均生育率是3.5。
29歲的德黑蘭媒體記者哈?!べ惲x德,來自伊朗西北部的庫姆省農(nóng)村,月收入近600美元(約合人民幣3718元),這在德黑蘭“馬馬虎虎”,可每月光房租就要花去他近半薪水,令他對成家生子的事“想都不敢想”。在接受英國《每日郵報》采訪時,他說:“養(yǎng)孩子的開銷太高了,如果沒有堅實的經(jīng)濟基礎,最好還是少要或不要孩子?!?/p>
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
在德黑蘭、設拉子、伊斯法罕、阿瓦茲等地,年輕人過著某種意義上的“雙面”生活,其中一面依然被傳統(tǒng)教義法令所規(guī)定。
去年4月,在第10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的評選中,德籍伊朗裔攝影師卡維·羅斯塔姆哈尼以一組《背叛傳統(tǒng)的伊朗年輕人》獲得日常生活類新聞組照金獎。這組作品中,有正在練習的搖滾樂手(搖滾樂在伊朗是被禁止的),有正在上網(wǎng)的青年學生,有練瑜伽的男子……但更多的是女性,她們或在私人聚會場合,換上“清涼”服裝翩翩起舞,或在咖啡館里噴云吐霧抽水煙,或在公園進行跑酷訓練,或在加油站為汽車自助加油……從照片上可以看出,在公共場合,伊朗女性還是得把頭發(fā)罩起來,但她們身上的衣服,同西方女性的衣著己一般無二。
公共場所的純潔依然被伊朗政府所強調(diào),以防男女混雜。去年的巴西世界杯期間,伊朗政府頒布條令,不準在公共場合聚眾看球。但熱愛足球的伊朗人,仍想方設法在一些小型放映廳兼咖啡館里看球,這也被男女青年看作是難得的聚會時刻。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名記者曾于2010年在設拉子參加過伊朗年輕人組織的私人聚會。該記者描述稱,聚會上來了一群伊朗女郎,進屋后立刻摘掉頭巾,換上“清涼”的上裝。大家邊喝酒,邊談論剛下載的西方流行音樂。
喝完酒,大家開始打帶點彩頭的撲克牌,期間還有男女情侶相互調(diào)情、親吻,讓BBC記者“幾乎忘了這是在伊朗”。后來,這名記者又在伊斯法罕參加伊朗人組織的野外篝火晚餐,同樣有男有女,喝酒、聽歌、跳舞。男孩向女孩“套磁”,交換電話號碼……
就在大家玩得開心的時候,道德警察騎著摩托車趕到了,人們趕緊關掉音樂,把酒瓶扔到河里,然后立刻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