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情、動作是構成現(xiàn)代表演的三大要素。然而,在電視劇《嘿,老頭!》中,老戲骨李雪健卻“自廢武功”,出演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癥、言語很少的老父親。眾所周知,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發(fā)展到后期,會漸漸失去語言能力。因此,大多數(shù)時候,李雪健的臺詞也只有最簡單的“啊”或“嗯”。偶爾有成句的臺詞,也常常讓人不知所云,也是為了表現(xiàn)劇中人物劉二鐵想說不能說的狀態(tài)。
這大概是李雪健從藝40多年來臺詞最少的一部戲,別人演的是電視劇,他卻演的像默劇,但好的演員就是有這樣的本事,不僅能克制對語言這個最常用、最好用的表達工具的依賴,還能充分調動起其他一切表演手段,來表達劇中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讓一位倔強、慈愛的父親的形象躍然熒屏之上。
年輕時的劉二鐵是一位火車司機,他酗酒、乖張、不近人情、逃避家庭責任,沒承想年老時回到家已是孑然一身。要表現(xiàn)這樣一位內心充滿歉疚的父親原本不難,難的是如何自然、明顯、而又不失常理的展現(xiàn)一位身患阿爾茨海默癥老人的內心世界。李雪健做到了,他瘦削的身體里蘊含著飽滿的情緒,灰暗的臉龐上透露著一位父親歷盡的滄桑。
當語言成為一件困難的事,感情的其他表達方式才得到了顯現(xiàn)。面對父親劉二鐵的一個耳光或一句叱罵,兒子劉海皮感覺到的不是惱怒,而是久違的親切;作為一向反對兒子彈吉他、認為那不是正兒八經愛好的“嚴父”,卻在兒子認真投入地自彈自唱時,藏在一邊偷偷地看。片中許多淚點或笑點,就是用類似的一個個動作或眼神擊中人們的內心。片中李雪健的表演雖然樸實無華,但在表達情感的張力上已臻化境。
我們之所以覺得某個人物感人、吸引人,不僅是因為‘技術”層面的高超,更因為他勾起了我們心中的某種回憶或曾經有過的感受。李雪健在片中飾演的父親就是如此,他多像我們每一個人的父親:年輕時,心中的愛一點也不比任何人少,但從來不通過語言表達,反而是整天一臉嚴肅;年老了,身體漸漸差了,心也漸漸軟了,也從來不會用言語表達,告訴孩子自己心中的盼望和酸楚。那些無言的場景,多表現(xiàn)為海皮痛心的啜泣、父親安靜的微笑,這時傳達給觀眾的,是一種對于過往的無限懷念和對當下的無比珍惜。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一個“不會說話”的父親形象之所以能在熒屏上立得住,是因為它符合父愛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愛從來都不是以言語為特征的,他沉穩(wěn)厚重,像結實的臂膀,像寬闊的后背。電視劇《嘿,老頭!》給人們在情感上的沖擊力就在于,讓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都能意識到這一點:一直依賴的父親也在日子中老去,如山的父愛也會在時間中成為負擔。都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到了那時,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tài)和心理和父親相處?
作為一位在表演上有著不懈追求的老藝術家,片中李雪健的許多眼神和動作都是一種捕捉,一種再現(xiàn),它捕捉到了那些我們曾有的感動,它再現(xiàn)了那些我們幾乎已經遺忘的情景,它讓我們回憶、讓我們深思、讓我們愧疚、讓我們開始行動。
記者 李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