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zhèn)芋頭村,是個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的小山村。村民一直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鄰里之間相處得十分融洽。102歲高齡的楊遠紳老人就住在侗寨里。
1913年2月,楊遠紳老人出生在雙江鎮(zhèn)一個貧窮的農(nóng)民家庭,不到15歲就來到芋頭村做童養(yǎng)媳。正式成親后,楊遠紳先后生育了4男4女8個孩子,日子過得非常艱辛。因丈夫體弱多病,她從中年起便用羸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將子女撫養(yǎng)成人?;貞涍^去,楊遠紳老人一度哽咽,她說:“我當童養(yǎng)媳一是因為家里太窮,二是那時有土匪,誰家有大閨女都不敢留在家里,必須趁早找個婆家。”來到婆家后,楊遠紳洗衣、做飯、喂豬,磨練成一個能持家的女人,家里家外獨當一面。如今,102歲了,楊遠紳腦子清晰,腿腳靈便,還能在自家門前擺攤做生意。
人閑即老,擺小攤也是給自己找樂子
由于芋頭村侗寨民居保存完好,從10多年前就開始發(fā)展旅游業(yè),現(xiàn)在,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此參觀。侗寨山上盛產(chǎn)茶葉、蕨菜、竹筍等特產(chǎn),幾年前楊遠紳老人便在自家門前擺了一個小攤,將自己加工的茶葉、蕨菜、竹筍賣給外地游客。只要天氣好,她都會準時出攤。如果有游客需要新鮮的茶葉、蕨菜、竹筍,老人就背著竹簍步行一兩公里,到自家屋后的山上去采摘。
楊遠紳老人的兒子、兒媳覺得母親年紀大了,不想再讓她擺攤做小生意了,但老人不答應。她說,自己做小生意不是圖掙錢,就是想將家鄉(xiāng)的土特產(chǎn)賣出去,讓外地人知道通道有一個侗家山寨。而且,一想到那么多人會吃上她親手做的茶葉、蕨菜,她打心眼里樂呵。
每天和前來買東西的游客討價還價,也是楊遠紳老人最喜歡的事情。老人說:“人閑即老。不管歲數(shù)多大,只要還能下地行走,就不能老閑著,那樣腦子會變笨。所以,擺攤既可以多活動,其實也是給自己找樂子。”從居住的房屋到擺小攤的地方要走18級臺階,楊遠紳老人每天要上下六七個來回,她樂此不疲。
氣大傷身,心態(tài)平和是她長壽的根本原因
“氣大傷身”,這4個字是楊遠紳老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生活中,楊遠紳老人從不斤斤計較,整天笑容滿面。她心胸豁達,遇到一些讓她生氣的事,她也能夠通過換位思考來開導自己、安慰自己。時間一長,老人養(yǎng)成了“遇事不動怒,能容且容過”的待人處事好心態(tài),不僅贏得了好人緣,也給自己帶來了好心情。
楊遠紳老人的二兒子說,母親除了樂觀、勤儉、多活動外,她長壽的根本原因在于心態(tài)平和。從小母親就教育他們兄弟姐妹,做人一定要走正道,不管和誰打交道,不要怕吃虧,絕對不能占人家便宜。生活中,母親也是這么做的,對人對事特別寬厚。
老人的二兒子還回憶說,家里揭不開鍋的時候,母親不得不跟親戚或鄰居借錢、借糧食,等還的時候,她都會帶著禮物登門道謝或多還一些。對幾個子女,母親從來不亂發(fā)脾氣,對孫輩更是疼愛有加。由于她待人和善寬厚,鄰居們都夸她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太太。
生活規(guī)律,一生最愛吃的是紅薯和南瓜
楊遠紳老人的生活習慣很好,起居非常有規(guī)律。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8點睡覺。早晨起床后,她便到寨子里走一圈,呼吸新鮮空氣?;丶液?,便著手準備出攤的事。
老人的一日三餐都很準時,而且從不挑食。也許是早年生活艱苦的原因,她一生最愛吃的是紅薯和南瓜。吃飯就是一碗,很少吃零食。老人吃飯時喜歡放點醋,一年四季不離水果,也喜歡吃肉,但從不多吃,每餐只吃兩三片。老人膳食結構很合理,早餐一般不重樣。
楊遠紳老人步入晚年后,還有一個特殊的生活習慣,就是每餐后都要睡20分鐘。即使是吃過早飯后,她也要小憩一會兒。楊遠紳老人的二兒子介紹說:“母親很少吃藥,一般的小毛病通常都用食療解決。如果是感冒,她就喝一碗酸蘿卜湯,里面加些鹽、生姜、山楂,然后睡上一覺,第二天基本就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