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上世紀七十年代學農(nóng)拉練
上中學時,正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時候的中學生不管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每年都得有一個月左右的學農(nóng)活動。
學農(nóng)對目前的學生們已經(jīng)陌生了,可對于我們那個時代過來的人,是忘不掉的。首先就是拉練式的步行。記得初一的時候,只有十三、四歲。麥收的日子到來時,我們就要整裝待發(fā)了。如今的大人孩子去旅行要么打個車,要么坐個公共汽車去火車站飛機場,坐火車飛機出門。說來也可笑,我們那個時候的孩子,背著背包、行李,挎著書包里的吃的,先走到學校,不是什么坐火車去,是要步行到北京遠郊懷柔縣。
從西城區(qū)一大早就開步走,先走到北太平莊再往北,你就走去吧!走過一村又一店,噢,還得“宣傳”呢,宣傳就是把抄寫的幾首打油詩在路上向大家朗誦鼓勁。什么“紅小將了F怕苦,學學紅軍二萬五”、“紅衛(wèi)兵真堅強,打起背包上前方”之類,有的還打幾聲竹板助助威。每個人心里都堅決要磨煉一雙鐵腳板。
有時白天在貧下中農(nóng)家里休息,夜里開展夜行軍。只見田埂上左邊遠處望去一溜手電光柱,右邊一溜手電光柱,星星串串的還挺好看。孩子們沒有一個是怕苦怕累的孬種,比著賽著一不怕苦二不怕累。還真絕,走了幾百里路,沒有幾個腳喊疼的。有的孩子是平足腳,雖然疼但更堅強,咬著牙也不讓照顧。
行軍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是懷柔縣仙臺公社。我們此次學農(nóng)的目的一是拉練鍛煉,二是幫助公社麥收。我們的任務是割麥子和撿抬麥穗。
農(nóng)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的確是一個鍛煉人的大課堂。我們學農(nóng)來的孩子們基本沒有生病的,個個吃得香睡得著,雖然一個個被太陽曬的紅里透黑的,但每個孩子的身心是朝氣蓬勃向上的。你爭上進我努力拼搏,好一派生龍活虎的活潑局面。學農(nóng)也確實比城市生活苦得多,但吃苦磨煉又真能陶冶孩子們的意志與性格。田野四邊空氣新鮮,大自然中不覺增進了孩子們的情操志趣,這是在課堂操場所不擁有的。勞動中學生們又體味了農(nóng)民們一年四季揮汗如雨耕作的辛勞。所以學農(nóng)是有有益的。
從初一到高中畢業(yè),每一年的學農(nóng)生活都是難以忘卻的。雖說吃的基本是玉米面窩頭,住的是農(nóng)民的大土炕,可與農(nóng)民們生活在一起也其樂無窮。有的學生火線入團加入了組織,無不感到榮光。那時候孩子們的思想是積極的,自覺培養(yǎng)好品德,正義感和努力的勁頭是現(xiàn)時孩子們應學習的。鍛煉就意味著吃苦,我看現(xiàn)在的孩子們生活優(yōu)越,也應該在家長的引導下去吃吃苦才好。
■侯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