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訪工作是體察民意的“寒暑表”,是維護穩(wěn)定的“減壓閥”,是避免沖突的“防火墻”,更是發(fā)揚民主的重要“窗口”。
關鍵詞:信訪工作;和諧發(fā)展;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7-00-01
從客觀原因講,當前我們正處在社會發(fā)展轉型期,社會結構、經(jīng)濟結構和利益結構的深刻變化,一些積累多年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漸顯現(xiàn),加之群眾要求解決問題的心情十分迫切,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是引發(fā)群眾信訪和個人、集體上訪,重復上訪不斷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從主觀原因看,個別管理人員不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要求辦事,有的對群眾的合理要求或應該解決的問題推諉扯皮,敷衍塞責,以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砸”,引發(fā)群眾上訪,還有的單位部門在工作過程中,程序不規(guī)范、不公開,工作方法簡單,操之過急,引起群眾不滿,進而引發(fā)群眾、個人上訪。
新常態(tài)下,做好當前信訪穩(wěn)定工作是擺在我們各級管理人員面前的重要政治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信訪工作條例,堅持以人為本,切實重視民生、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職責,更是建設和諧礦井的根本要求。做好當前信訪穩(wěn)定工作,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認真分析和研究當前信訪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和表現(xiàn)形式,堅持“四要、四不能”,做到既“早”又“快”更要“實”,切實發(fā)揮矛盾糾紛排查三級調處機制的作用,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上為集團公司和礦分憂,下為職工群眾解難。
要“導”而不能“堵”。群眾來信來訪有時會發(fā)生過激行為,對此不能強堵硬壓,要采取疏導的辦法,穩(wěn)定群眾情緒,及時予以處理,避免事態(tài)擴大。
要“暖”而不能“冷”。信訪工作人員要做群眾的知心人,一杯茶,一把椅,一句暖心的話,既能給來訪者吃“順氣丸”和“順心丸”,使其不感到失望,也能使信訪工作者更貼近群眾,便于掌握問題的實質,更好更快解決信訪問題,堅決不能用冷眼冷語冷面,冷了上訪群眾的心。
要“快”而不能“拖”。上訪群眾大多急于使問題得到盡快解決,如果久拖不決,一方面使群眾產(chǎn)生不信任感,另一方面則容易使小問題擴大化、復雜化,給最終解決問題帶來較大難度,同時更不能留下尾巴或因自身工作疏漏而埋下形成新的信訪案件的苗頭。
要“公”而不能“偏”。在處理信訪問題時,要準確運用政策和法律,公正公平處理信訪問題,辦理信訪案件切忌憑經(jīng)驗,憑主觀臆斷,或因私因偏而影響、損害黨和礦井的形象,激化干群關系。
抓早,把問題解決在基層。一是早預測,為礦黨政當好參謀。針對一定時期的信訪舉報情況,認真分析研究,找出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通過定期召開矛盾糾紛排查會,將帶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信訪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二是早介入,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對一些基層解決有難度的信訪問題,要主動提前介入,指導幫助基層盡快處理,遇到棘手難辦或突發(fā)難辦的上訪案件,要發(fā)揮集體力量,多管齊下,集中處理,穩(wěn)定大局。三是早警示,做到防微杜漸。對群眾反映由于干部工作作風,導致?lián)p害群眾利益,涉及民生的信訪問題,要對所反映的干部及時進行了解、談話,敲警鐘,促其改正。
抓快,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一是對信訪動態(tài)反映快。在實施信訪三級調處制度的基礎上,推行信訪工作責任制,切實把了解掌握基層信訪動態(tài)作為信訪工作的基礎和重點。二是對信訪問題調查取證快。對群眾的合理訴求快速調查,快速處理,對單一的問題查結不過周,對反映較多且簡單的信訪問題查結不過月,對復雜的信訪問題查結不過季。三是對信訪問題處理快。凡是群眾來訪或署名的信訪件,尤其是集體訪,越級訪,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結果。對能解決的問題立即解決,對一時解決不了的要向群眾講明原因,對政策不允許的向群眾解釋清楚,做好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對干部違紀問題督辦,交紀委進行查處。
抓實,把群眾穩(wěn)定在基層。信訪直接反映廣大群眾的心聲,信訪工作是否能為群眾服務,為群眾辦實事,是群眾滿意與否的關鍵。因此,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求真務實和落實上下功夫,為干部群眾排憂解難,還干部一個清白,給群眾一個明白,贏得廣大群眾對干部的信任。
總之,在信訪接待工作中,對待上訪者要“一張笑臉相迎,一句問候開始,一杯熱茶伴聊,年老體弱的扶一把,離開的送一程,找人的領一下”;做到“熱心、耐心、公心”,有理說理,無理疏導;在處理信訪問題中,要做到快速反應,高效解決,切實關注民生,真正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愛心橋上的“貼心人”,執(zhí)政為民,取信于民,密切干群關系,維護大局穩(wěn)定,構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