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面臨諸多困境,國企政工干部如何應對新挑戰(zhàn)、實現新作為,筆者就此做了一些深入的調研和思考。
關鍵詞:加強企業(yè);政工隊伍;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7-00-01
一、正確認識當前企業(yè)政工隊伍建設的現狀
整體上講,近年來企業(yè)政工干部在創(chuàng)建和諧企業(yè)、促進經濟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一些問題在困難企業(yè)還比較突出:一是政工隊伍力量薄弱。文化偏低、年齡偏大、身體偏差、青黃不接的問題亟待解決?;鶎狱h支部書記除少部分年齡大的有一直從事政工工作的工作經驗外,大部分屬于“半路出家”,從職稱、學歷、年齡及崗位需求來看,政工人員力量明顯薄弱。二是能力素質提升不快。近年來,雖經學習、培訓和交流,素質有了提高,但絕大多數還是缺乏良好的專業(yè)背景和系統(tǒng)知識。理論功底較淺,思想政策水平不高,開展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經驗欠缺,工作中往往照抄照搬、缺少創(chuàng)新,對工作進行理性思考不夠,提不出帶全局性的意見建議;對所發(fā)生的問題就事論事,思想簡單片面,不能舉一反三,指導工作重過程輕效果,解決矛盾重堵輕疏。三是政工人員工作繁雜。黨支部書記多兼有行政工作,團支部書記由業(yè)務骨干人員兼職,行政業(yè)務壓力占據首位,處在疲于應付落實工作的狀態(tài)之中,成為他人眼里的“打雜”和“走形式、走過程”的工作者。四是政工人才梯隊建設滯后。由于企業(yè)長期對政工工作價值認識存在著偏差,政工部門的業(yè)務工作不能受到重視,在人員配備、辦公條件配置、活動經費等方面弱化;政工人員轉崗路徑窄、升職空間小,政工所做的思想、組織、宣傳等工作既難以開展,又體現不出直接有形的價值,政工崗位吸引力下降,政工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一部分有條件的政工干部不愿意從事政工工作轉崗,而專業(yè)技術干部不愿意轉崗從政,優(yōu)秀的政工人才梯隊建設難以形成。
二、加強政工人才隊伍建設的措施
鑒于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如下措施:
在肯定政工工作價值作用上提高度。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放松。不重視和不會做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成為成熟的領導干部。各級黨組織要做好,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好,每個黨員也都要做好。作為企業(yè)的黨政主管領導,首先要意識到政工人才隊伍對于促進企業(yè)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的積極意義,從思想上擺正政工工作在企業(yè)發(fā)展之中的地位,徹底摒棄對待政工人員“有你不多,沒有不少”、“有事用你,沒事無你”和“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的認知態(tài)度;在管理上要把政工和行政工作同步納入考核領導個人及單位工作成績之中,并形成一種導向作用;要關心和重視基層政工干部的成長進步和培養(yǎng)鍛煉,對優(yōu)秀政工干部要放到重要的崗位輪崗鍛煉,提升其綜合能力,體現其自身價值,提高其工作待遇,激發(fā)政工干部的工作熱情。
在選用政工人員上做文章。在政工人員選拔上,政治素養(yǎng)要過硬,具備政治敏銳性和是非辨別力,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堅定,在名利誘惑面前不動心,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著重引進優(yōu)秀的企業(yè)管理型政工人才,充實政工隊伍的核心力量;年齡層次要年輕,有計劃選拔道德品行好、綜合素質高、熱衷思想政治工作的年輕人充實到政工崗位上,優(yōu)先重用擔任過人員比較集中的基層年輕政工干部;崗前培訓要嚴格,使他們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在提高綜合素質能力上下功夫。一要在實踐中提高。對政工干部要多交任務、壓擔子,把他們放到關鍵崗位、條件艱苦和困難多的地方,在處理急難險重任務的過程中經受磨練。單位領導和老政工人員要對年輕政工干部政治上嚴格要求,業(yè)務上嚴格把關,讓年輕政工干部在工作實踐中開闊視野,增加知識,增長才干,盡快成長。二要在培訓中提升。有計劃地采取短期集訓、業(yè)務講座、政工研討、以老帶新等形式,抓好政工干部的經常性業(yè)務培訓。三要在崗位上鍛煉,通過崗位練兵、技能比賽、實踐鍛煉,引導促進政工干部提高業(yè)務素質。
在提高工作質量上重實效。政工干部要有位有為,必須工作“過硬”。一要拿得起工作。“能說”, 準確嚴謹地把了解的情況、自己的想法向上級和領導反映,并把上級的指示要求完整準確地向下級傳達,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會寫”,善于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綜合問題、表達問題、解決問題,把領導意圖形諸文字,變成具體可操作的意見;“善思”,在思考中創(chuàng)新思路,體現政工“勞動價值”;“懂協(xié)調”,在溝通上下、聯絡左右、聯系內外中重方法、講藝術;“勤調研”,圍繞企業(yè)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調研,發(fā)揮參謀和助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造“政工效益”。二要經得起批評。擯棄“干多多挨批,干少少挨批,不干不挨批”的偏見,勇于接受批評,把批評當動力,在接受批評中進步。三要對得起自己。把工作當事業(yè)干,盡心盡責,真正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對得起自己的身體,勞逸結合,以樂觀的心態(tài)和強健的體魄保證高標準完成任務。四要耐得住寂寞。在對待職務升遷上,樹立正確的名利觀,胸懷寬廣,不計得失;在對待待遇上,不為錢所動,不為利所困,堂正做人,清白做事。
在完善激勵機制上下添動力。按照“注重實績,鼓勵競爭,擇優(yōu)選升,賞罰分明”的原則,完善激勵措施,健全評選表彰制度,并把評選活動與立功受獎、晉職晉銜掛起鉤來。打破常規(guī),做到不以任職長短劃杠杠,不以資歷深淺定框框,不以個人親疏分厚薄,對業(yè)績突出、工作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的政工干部給予適當的精神獎勵、物質獎勵、提拔重用,對涌現出來的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使其政治上有榮譽、崗位上有地位、物質上有利益,形成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