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根據茅盾先生的遺愿設立,是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四大文學獎項之一。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為長篇小說。翻開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名冊,經典之作歷歷在目——《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塵埃落定》《秦腔》《蛙》《長恨歌》……2015年8月16日,被稱為“史上角逐最激烈”的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最終塵埃落定,評委們從252部長篇小說中選出了最優(yōu)秀的5部作品。
王蒙《這邊風景》:塵封的新疆記憶
真正的文學拒絕投合,真正的文學有自己的生命力與免疫力,真正的文學不怕時間的煎熬。不要受各種風向影響,不盯著任何的成功與利好,向著生活,向著靈魂開掘,寫你自己的最真最深最好。
——王蒙
【評價】書中以新疆農村為背景,作者從公社糧食盜竊案入筆,用層層剝開的懸念和西域獨特的風土人情,為讀者展示了一幅現(xiàn)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圖。作品中也反映了漢、維兩族人民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的真實生活,以及兩族人民的相互理解與友愛共處。書中人物塑造生動,情節(jié)懸念迭起,矛盾沖突集中,語言機智幽默,獨具新疆風情。
金宇澄《繁花》:
上帝無言,細看繁花
相對于固定的普通話而言,方言更有個性,更活潑,它一直隨時代在變化,所以更生動,也更有生命力。
——金宇澄
【評價】《繁花》以滬語的軟與韌,抵抗話語潮流中的陳詞濫調。經由金宇澄的講述,一衣一飯的瑣屑,皆有了情致;市井與俗世的平凡,亦隱含著意義;對日常世界的從容還原,更是曲處能直,密處能疏。金宇澄把傳統(tǒng)資源、方言敘事、現(xiàn)代精神匯聚于一爐,為小說如何講述上海生活創(chuàng)造了新的典范。
格非“江南三部曲”:
春有盡,詩無涯
中國是一個極具歷史感的國家,但當下的人們對歷史的淡漠意識正在蔓延。我覺得要了解中國人的心理變遷,讀歷史非常重要,而章回體小說的來源其實就是史傳類作品,比如《左傳》。如果你要了解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作品的起源,不去涉及史傳類作品是不行的。
——格非
【評價】“江南三部曲”指《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這三部曲分別講述了辛亥革命、20世50年代及當今世界三個時間段的故事,呈現(xiàn)了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內在精神的衍變軌跡。格非表示:“這個紀年方式模仿《左傳》《公羊傳》和《谷梁傳》這‘春秋三傳’的所傳式、所聞式、所見式?!?/p>
蘇童《黃雀記》:
一場無望的逃離
這次的《黃雀記》是造街運動的一項大工程,我為這條街道修建了一個廣場,還有一座隱隱約約的廟堂。更多的居民停留在廟堂里,獻上他們卑微的香火,以及卑微的祈愿。我借《黃雀記》探索香椿樹街的魂靈。
——蘇童
【評價】蘇童的作品讓人著迷的同時又令人感到不安。這部《黃雀記》以祖父丟魂始,以白小姐離開小鎮(zhèn)終,全文貫穿著蘇童所迷戀的“逃”的動作。“逃”是生存的困境,同時也是回避和擱置困境的方式,一如他本人所言:“人在逃亡的過程中完成了好多所謂他的人生價值和悲劇性的一面。”
李佩甫《生命冊》:
儲備五十年,筑就心靈史
當我們吃飽飯后,卻發(fā)現(xiàn)大地已經滿目瘡痍,我們已經喪失了詩意的“家園”。人類怎么與土地、大自然和諧相處,不再是一個老話題,它成了一個迫切需要面對的新命題。
——李佩甫
【評價】《生命冊》是李佩甫繼《羊的門》《城的燈》之后,“平原三部曲”的巔峰之作。作品書寫了整個豫東平原上的各種風土人情、地理環(huán)境及一個村莊五十年的生存狀況,可以說是一部自省書,也是一個人五十年的心靈史?!渡鼉浴纷匪萘顺鞘泻袜l(xiāng)村時代變遷的軌跡,書寫出當代中國在時代與土地的變遷中,人物的精神風貌產生裂變的過程。
●2012年的《繁花》猶如平地一聲雷,讓文學圈傳遍了金宇澄的名字,他也因此被大家稱為小說界的“潛伏者”。說“潛伏”一點沒錯,在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前,金宇澄甚至沒有出版過一部長篇小說。
【人物素描】
20世紀80年代,在文學最榮耀的時代里,金宇澄也是一名文藝青年,他因為寫了幾篇小說得了獎,后來調入《上海文學》雜志擔任編輯。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金宇澄將近20年沒有寫作品。選稿、審稿、改稿,他都在文學的幕后,如同《繁花》中最著名的一個詞一樣——“不響”。金宇澄一直沉迷在上海的斑斕市井里,20年沉寂不響。上海的繁華艷麗、燈紅酒綠是表面上的,那種小市民氣息濃郁的家長里短、男歡女愛才是其真切的氣味。
【素材速用】也許在我們眼里,金宇澄屬于一鳴驚人,但實際上他是厚積薄發(fā)?!斗被ā繁环Q作上海的“清明上河圖”,生活的日積月累使金宇澄對上海的人與事得心應手。任何人都有不同的地方,正如有的植物會經常開花,但有的植物就只開幾朵花,花的美麗無關多少,只關驚艷。
●“很抱歉,很不好意思,跟讀者的期待相比,我應該寫出更多、更好、更新的作品。不過,也有句諺語——好事兒不會嫌它晚?!蓖趺呻m然身為新時期文學的一位標志性作家,之前卻未獲得“茅盾文學獎”,此次終于以《這邊風景》獲得殊榮。
【人物素描】
“這部作品寫于40年前,到了1978年基本定稿,后來就被擱置起來了?,F(xiàn)在看來,這部作品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我在耄耋之年把它出版,到現(xiàn)在兩年多了,應當說作品還是年輕和有活力的?!?0世紀60年代,王蒙決心到邊疆去、到農村去,他試圖重新打造一個更寬闊也更堅實的寫作人,也打造一個煥然一新的工農化的寫作人。王蒙和維吾爾族農民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很快便與農民打成一片。他還學會了講維吾爾語,讀維吾爾文書籍,背誦維吾爾文毛主席語錄與“老三篇”。
【素材速用】王蒙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不同的環(huán)境與新鮮的經驗,熱愛雪山與大漠、湖泊與草原、綠洲與戈壁灘??梢哉f,王蒙創(chuàng)作的這部歷經時代沉浮的作品,是源于他對生命的熱愛。
【人物素描】
20世紀60年代,蘇童出生在蘇州,家人并沒有為他取一個具有煙雨江南韻味的詩意名字?!巴屹F”三個字,時常讓他有自卑和尷尬之感。9歲時,蘇童生了一場大病,休學在家,脫離了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在一個人養(yǎng)病的日子里,蘇童的想象力瘋長,小小的孩童開始學會虛構生活??既氡本煼洞髮W中文系后,蘇童迷戀上了詩歌和小說。因為寫作,他擺脫了不喜歡的名字,取筆名“蘇童”,出生地加上姓氏成為他的標簽。畢業(yè)后,蘇童被《鐘山》雜志賞識,在成為雜志編輯的同時,他仍然筆耕不輟。
【素材速用】蘇童曾說:“一個人的名字,兩個字或三個字而已,背后卻可能隱藏了某個故事?!焙髞硭源藙?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她的名字》。因為源于對生命個體的重視,所以蘇童能從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素材,這也驗證了一句話: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生活源于發(fā)現(xiàn)。
對關注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來說,這次的評選結果似乎沒有太大異議。這5部作品的確扎實、分量重且各有突破,擔得起“茅盾文學獎”的榮譽,也當之無愧是中國當代文學這4年來的重要收獲。
5位獲獎作家,除了60多歲的金宇澄是近兩年攜一部《繁花》單槍匹馬將諸多文學獎盡收囊中的“新人”外,其他4位都是文壇老面孔了。獲獎是他們文學長跑的結果,就連獲獎作品也無一例外都是長跑的產物。王蒙的《這邊風景》在抽屜里壓了30多年才發(fā)表,雖是“出土文物”,可那種篤實嫻熟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以及對民族生活與民族文化滿是好奇的熱愛,今天讀來依然鮮活,甚至因陌生而驚喜。蘇童亦是用一遍遍地描畫那個郵票大小的故鄉(xiāng)的恒心,從寫了30年的“香椿樹街”中沉淀出《黃雀記》來?!斗被ā酚趾螄L不是金宇澄“潛伏”的結果?沒有一絲一縷吃透滬上文化傳統(tǒng),斷然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讓人讀起來字字無礙,也不會有那樣直抵人心的文字。
這些作家?guī)资甑奈膶W堅持,讀者有目共睹。面對功利、浮躁、商業(yè)化的大眾文化現(xiàn)場,寫作是寂寞的事情,這寂寞可以轉化為“識時務”的轉行甚至“投機”,但也可以一塊塊壘實了,成為堅固的地基,一步步推動著作家放遠目光、放松心態(tài)地長跑,直到從寂寞里長出分量、長出品質、長出創(chuàng)造來。
沒有有效的閱讀,沒有良性的讀寫關系,文學評獎只會是一次轉瞬即逝的話題消費。記得剛播出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時,有朋友說,不敢去看,怕改編得不好,糟蹋了這本影響自己人生的書。這種心疼,回味起來是一種幸福,因為曾經有這樣一本小說走進你的成長歷程。在這個匆匆忙忙的時代,我們不妨停下腳步閱讀這個時代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畢竟,今天我們的文學現(xiàn)場,可能就是下一代的文學教養(yǎng)。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