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3個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母親的孩子,她辭去了心愛的工作,毅然嫁到了常家。婚后,她沒要自己的孩子,用自己淳樸、博大的母愛,將3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筑就一個和諧幸福的大家庭,被鄉(xiāng)親們親切地譽為“最美繼母”。她就是銀城鋪鎮(zhèn)殷官屯村,67歲的“十佳母親”李鳳蘭。
結(jié)婚前,李鳳蘭是玉田縣亮甲店鎮(zhèn)衛(wèi)生所一名婦產(chǎn)科醫(yī)生。有愛心的她,經(jīng)常為沒錢掛號的患者交掛號費,自己花錢給產(chǎn)后虛弱的患者買來紅糖,她所做的1000多例手術(shù)成功率達100%。當時,《唐山勞動日報》對李鳳蘭的事跡進行過專門報道,她還被評為縣里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1977年,經(jīng)人介紹,李鳳蘭認識了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妻子的常坦。淳樸厚道的常坦在區(qū)糧油加工廠擔任技術(shù)廠長,他毫不隱瞞地告訴李鳳蘭,前妻留下了3個孩子,大兒子常利民16歲,小兒子常利明7歲,女兒常利娟13歲。而殷官屯村的住房也被大地震夷為平地,只能擠在廠子里為他建的一間偏廂房里。
“一個大姑娘,進門就當媽,拉扯3個孩子,難吶!”“你條件這么好,又有穩(wěn)定的工作,肯定能找到更合適的。”……面對親戚朋友的勸說,李鳳蘭曾經(jīng)動搖過??墒牵肫?個可憐的孩子,看著被家庭和工作壓得身心疲憊的常坦,她毅然辭去了心愛的工作,來到百里之外的豐潤,和常坦正式結(jié)婚?!傍P蘭的到來,給我們這個家?guī)砹讼M蜏嘏?個孩子更是得到了久違的母愛。咱這輩子,都得感謝她呀!”談起當時的感受,常坦眼里噙滿了淚花。
結(jié)婚后,3個孩子用懷疑的眼光看著這個年輕的“后媽”。而常坦作為廠子里的業(yè)務(wù)骨干,每天忙忙碌碌,很少有時間照顧這個家。家庭的重擔,全都落到李鳳蘭一個人身上。
李鳳蘭每天奔波在單位和家庭之間,雖然很累,卻樂此不疲。晚上,她還要哄著小兒子常利明睡覺,給他講故事,直到進入甜甜的夢鄉(xiāng)。年幼的常利明從李鳳蘭身上感受到濃濃的母愛,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媽媽”??粗秊榱诉@個家所做的一切,大兒子和女兒也逐漸從心里接受了不是親媽勝似親媽的李鳳蘭。
最初的幾年,家里經(jīng)濟拮據(jù),李鳳蘭就在自家地里種了些蔬菜,可附近沒有水。天剛蒙蒙亮,李鳳蘭便起床往返幾里路去挑水澆地??粗刻烀β档纳碛?,大兒子利民主動跑來,幫忙挑水,打理菜地,替李鳳蘭減輕了許多負擔。
1983年,已經(jīng)在鎮(zhèn)計生辦工作的李鳳蘭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這個消息,著實讓李鳳蘭和家人們興奮了好幾天??墒牵林氐募彝ヘ摀?,3個尚需撫養(yǎng)的孩子,又讓她猶豫了。有人勸她:“3個孩子畢竟不是自己的,老了還得是親生的最貼心。”但是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后,她毅然決定不要自己的孩子,將全部的愛傾注在3個孩子身上。于是,她瞞著常坦打掉了兩個多月的胎兒。
李鳳蘭的真情付出,徹底溫暖了3個孩子的心。他們爭著搶著幫助李鳳蘭干活,主動和她談學習、談理想。一次,李鳳蘭得了重感冒,高燒不退。大兒子利民騎自行車送她去鎮(zhèn)衛(wèi)生院,跑前跑后,問寒問暖,關(guān)切之情令人動容?!昂⒆觽冞@么理解我,關(guān)心我,看來我選擇的值呀!”看著3個懂事的孩子,李鳳蘭感到無比欣慰和幸福。
3個孩子的成長歷程中,無不彰顯著李鳳蘭的無私母愛和真情付出,共同筑起一個令人艷羨的幸福大家庭。
為了讓大兒子常利民順利就業(yè),李鳳蘭僅在糧油加工廠上了一年班,就讓他去頂工,自己則回了家。上世紀90年代末,糧食系統(tǒng)改革,常利民下崗后到建筑工地當小工。每日的辛苦和勞累,讓李鳳蘭十分牽掛。于是,她拿出省吃儉用的積蓄,讓兩個兒子都考取了駕照?,F(xiàn)在,常利民在一家鋼廠開大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女兒常利娟出嫁后,一直想靠養(yǎng)狐貍來致富。李鳳蘭聽說后,大力支持,主動掏本錢、買飼料。最初幾年,由于技術(shù)不過關(guān),市場低迷,一直賠錢。正當女兒想放棄時,李鳳蘭再次出錢幫她渡過難關(guān)?,F(xiàn)在,女兒不僅掌握了狐貍養(yǎng)殖技術(shù),還獲得了可觀的收入?!霸勰苡薪裉?,可真是沾了我媽的光??!“常利娟逢人便說。
1999年,小兒子常利明準備結(jié)婚,女方要求買套樓房。4.5萬元的樓款,對于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來說很難解決。懂事的常利明,對李鳳蘭說:“媽,您別為難了,要不算了吧!”可她拉著小兒子的手,堅定地表態(tài):“咱一定要買!”在她的努力下,大兒子拿來兩萬元、女兒借給一萬元,小兒子自己也借來5000元,加上李鳳蘭平時積攢的一萬元,買樓款終于湊齊了,常利明也如愿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李鳳蘭還曾擔任過一年的殷官屯村書記,成功清理了震后亂搭亂建的房屋,規(guī)范了計劃生育工作,修通了街道,為銀河路的修筑做出了貢獻。主動幫助因腦出血癱瘓在床的村常振華夫婦,經(jīng)常買飯送飯,照顧得無微不至。在她的倡導下,村里還成立了文藝宣傳隊,自編歌舞、快板等節(jié)目,宣傳黨的政策,歌頌農(nóng)村群眾的幸福生活,受到村民的交口稱贊。
如今,李鳳蘭和常坦都已退休在家,四世同堂的10口人經(jīng)常聚一起吃飯。大兒子不吃韭菜、大孫子不喜歡吃肉……為了滿足每個人的口味,李鳳蘭每次包餃子就要包3樣餡的餃子,保證讓家里每個人吃得舒心。在李鳳蘭的努力下,常家成為村里有名的幸福之家,她也因“不是親媽勝似新媽”的善舉,成為村民爭相學習的榜樣。
責編/馬沖沖ma-ch-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