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初,恭親王奕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進入5月就基本臥床不起。他似乎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能很快就要走到終點,所以他深為憂慮的還是大清帝國的未來,他期待中國能夠在近代化的道路上繼續(xù)前行,依然不希望清政府在他身后進行太大的動作,更不要聽信那些極端激進主義的建議。
5月26日、27日,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多次前往探視恭親王,恭親王也利用這個機會向兩宮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恭親王還告訴光緒帝,大清王朝確實應該進行某些方面的改革,但這種改革只能是清朝舊有體制的完善,而不能另起爐灶從頭開始。翁同龢、康有為等人的所謂“從內政根本”進行改革的構想,以及在內廷設立制度局的想法,實際上都是要脫離原有國家權力機關另起爐灶,意在“廢我軍機”。果如此,以皇上的政治智慧和經驗閱歷,勢必淪為翁同龢、康有為手中的傀儡,那樣不僅對滿洲皇族不利,對大清王朝也極端危險。所以恭親王奕用生命的最后一點力氣阻止光緒帝啟用康有為,稱“聞有廣東舉人主張變法,當慎重,不可輕任小人”。
至于翁同龢,恭親王奕從根本上瞧不起,他告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此人“居心叵測,并及怙權”,如果不對他進行防制,將來一旦他與康有為等人聯(lián)手,必將禍及大清王朝。
恭親王的臨終交代引起太后與皇上高度重視,尤其是年輕的光緒帝感到格外惱火,因為被恭親王所不齒的翁同龢畢竟是自己敬重多年的師傅。
翁同龢已不可信,于是光緒帝在慈禧太后支持下,在恭親王奕去世之后半個月斷然罷黜翁同龢一切職務,對清政府進行大幅度改組,然而卻接受了康有為的建議,明定國是,開啟一個新時代??上У氖?,僅僅一百天,這個新時代就宣告結束。其原因,又可從恭親王的政治遺言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