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士頓環(huán)球報》網站日前刊登斯蒂芬·金澤的一篇文章,全文編譯如下:
歐洲正在傳統(tǒng)人口與移民人口之間日益加劇的沖突中震蕩。英法這兩個在寬容和穩(wěn)定方面歷史悠久的國家受到的沖擊最強。暴力的宗教極端武裝分子在兩國都開始出現(xiàn),并且發(fā)展出一批可能擾亂國民生活的追隨者。
英法在殖民主義的黃金時代(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都是最貪婪的征服者,這并非偶然。法國的財富有相當一部分源自壓榨從波利尼西亞到塞內加爾的殖民地人民。英國則通過壓迫和剝削“日不落帝國”的臣民而繁榮起來。如果英法和其他歐洲列強沒有闖入其他國家并播撒仇恨的種子,那些種子就不會長成如今遍布歐洲的毒草。
殖民行動在很長時間內都能帶來暴利。歐洲的帝國從弱國身上榨取了巨額財富。這場冒險終于結束時(英國1947年放棄印度、法國分別在1954年和1962年放棄越南和阿爾及利亞),情況似乎仍然正常。據認為,過去的罪惡將被遺忘,犯罪的國家將毫無痛苦地進入新時代。
然而,帝國的一項遺產是前殖民地的臣民多多少少可以被宗主國接納。此類移民極大地豐富了法國和英國的社會,但也帶來日后沖突的種子。殖民主義啟動的文化沖突急劇發(fā)展為憤怒和暴力。
在法國《沙爾利周刊》屠殺漫畫家和編輯的兩兄弟是阿爾及利亞血統(tǒng)。兩年前在圖盧茲地區(qū)殺死7人的槍手也是一樣。他們都生于法國,父母經歷了野蠻的法阿戰(zhàn)爭。如果沒有那場戰(zhàn)爭,或者說如果沒有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殖民,他們都不大可能來到法國。
在英國,2014年因計劃自殺式炸彈襲擊被捕的11人來自巴基斯坦,那里作為印度的一部分被英國統(tǒng)治了多年。煽動仇恨的英國教士安杰姆·喬杜里也是巴基斯坦后裔,他贊美最近在敘利亞燒死一名約旦飛行員的暴行。英國另一名重要的激進主義者、被引渡到美國并在上個月判終身監(jiān)禁的阿布·哈姆扎生于埃及,英國在那里也主宰了70多年。
很多因素,包括個人因素與政治因素,影響著恐怖主義者扭曲的思想。宗教狂熱和社會排斥導致的憎恨是極為強大的。然而,當前歐洲這輪暴力背后潛伏的卻是殖民主義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