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雞湯文是毒藥,雞湯寫手明知現(xiàn)實生活“物質(zhì)到無恥、貪婪到無聊”,卻寧可掩起耳朵,陪少男少女們做夢。等到多年以后,男孩女孩們長大成人。那時,他們才會發(fā)現(xiàn)當年信以為真的一切居然是個謊言。這世界塵歸塵、土歸土,無恥的永遠無恥,貪婪的照舊貪婪。沒人能改變現(xiàn)實。小編告訴你,這些雞湯后面的真相。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打開電視看新聞,很容易生出這樣的疑問: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輪船沉沒、火車脫軌、飛機失事、股票崩盤……如果這是后末日時代,那么,誰能夠安慰我們透明易碎的玻璃心呢?毋庸置疑是文學,更確切地說是雞湯文學。
“心靈雞湯”一詞最早見于美國人杰克·坎菲爾和馬克·漢森所撰的同名小冊子,旨在鼓動精神、提振能量,述說“五彩”人生。不妨說,每個雞湯作家都有一顆瑪麗蘇的心。她的目光隱隱閃著同情的淚花,她寫白閉的小孩,寫失意的主婦,寫受難的民族,寫弱者的蛻變,大筆一揮似要把丑小鴨生生變成白天鵝。在這類作品里,不乏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比如講述戰(zhàn)亂后阿富汗人如何自救的《追風箏的人》、聚焦瑣碎家庭生活的《鱷魚的黃眼睛》。
急功近利的“靈魂擺渡人”
來自英國的克萊兒·麥克福爾很聰明。她用玄幻的外殼包裹勵志的心,以眼淚居中調(diào)和,將單純的雞湯弄成了融合魔幻、傳奇、勵志諸般口味于一身的超級濃湯寶。
具體到故事,無非是不幸的人兒尋找幸福的套路。出身于單親家庭的少女迪倫,生活無聊且不知饜足。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給了她希望,也將她帶上死路。死后,她遇到了擺渡人崔斯坦。由此,麥克福爾腦洞大開,治愈模式一經(jīng)開啟,就停不下來。于是,渡人的和被渡的,都一并被卷入療傷程序,直到最后雙雙獲救。
很難說,這樣的故事有什么深度,或者能帶給人多少啟迪。但至少,麥克福爾是真誠的,她沒有擺出上帝姿態(tài)俯視眾生。擺渡人崔斯坦渡的是別人,也是自己?;剡^頭來看看我們的身邊,有太多這樣的靈魂擺渡人。
比如張嘉佳、大冰,比如楊楊、張皓宸。他們自詡為“正能量大暖男”,終日陶醉于“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甜夢,以炮制極富中國特色的心靈雞湯為榮,早忘了其實自己也只是凡人一枚。這樣的雞湯言語無味、面目可憎,散發(fā)出一股子急功近利的現(xiàn)實味,令人聞之掩鼻,唯恐避之不及。
以張嘉佳為例,他自稱“情感擺渡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有一個章節(jié)就被命名為《擺渡人》)。從當上段子手的那一天開始,張嘉佳寫了無數(shù)個睡前故事。大概是太想感動世界,太想為“微博控”帶去好夢,他的睡前故事無一例外地充滿正能量,以致能量過剩,故事本身也成了催眠神器。
或許,在潛意識里,張嘉佳把自己想象成山魯佐德。他口燦蓮花、滔滔不絕,無奈才氣所限,只能是重復加重復?!稄哪愕娜澜缏愤^》在溫情脈脈的獨白中開場,一路看下去卻只見過氣的少年往事、二手的失敗愛戀和似是而非的殘酷青春。
透過故事,我們看到張嘉佳一邊舉杯狂飲,一邊“淚流滿面”、大講勵志段子,也正應了曹雪芹那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里,“癡”的恰恰是張嘉佳本人。
同樣“癡”的還有大冰。與耽于情愛的張嘉佳相比,大冰顯然豪放、俠氣許多。這位年屆40的前電視人早已過了高唱“因為愛情”的年齡,可懸壺濟世之心并不比小字輩們少。他太清楚“這個世界病得不輕”,于是開出自己的藥方。
他的藥方說穿了就是“行走”:一個人瀟灑地辭去工作,獨自深入高原文藝圣地(拉薩、麗江、大理)去探求心靈的皈依。然后呢?就被“治愈”了。我們看《乖,摸摸頭》,看到這個道德楷模、勵志典范正在用力販賣他“身邊的故事”:這邊一個放棄穩(wěn)定工作、主動加入北漂的文藝女青年怎樣到達了自由的新境界,那邊一位退伍老兵如何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運作了一個消防隊……
粗陋單薄的雞湯文學只是個謊言
即使是對習慣于故事會的普通讀者來說,雞湯文學也是粗陋的、單薄的,甚至是牽強的。雞湯寫手慣于“在凡俗人生中窺見魔力”,然后盡職盡責地編排出一個虛幻空間,來安放所有那些無處安放的脆弱小心臟。作者們奮筆疾書,留下難以計數(shù)的故事,但其實只有一個故事,其核心是催眠。少男少女手捧書本,進入夢鄉(xiāng)。夢里的天地好比烏托邦,眾生平等、善惡分明,人人高歌“我的未來不是夢”,處處皆歡樂和諧。
說到這里,任何稍有認知的人都會心生無厘頭的荒誕,懷疑那些言之鑿鑿的身邊事到底是現(xiàn)在進行時的生活,還是作者妄想的新傳奇?比如說大冰,這個曾經(jīng)的知名電視人,如今衣食無憂的酒吧業(yè)主、歌手,本就是厭倦了都市生活的中產(chǎn)階級,從沒有真正失敗過,又哪里來的“超越失敗”?
一言以蔽之,雞湯寫手明知現(xiàn)實生活“物質(zhì)到無恥、貪婪到無聊”,卻寧可掩起耳朵,陪少男少女們做夢。在《你是最好的自己》里,白開水小姐和可樂先生努力地想要說服我們,“最好的自己”不在將來,不是許愿,而在現(xiàn)在。
換言之,只要肯努力,每個人就能成為比爾·蓋茨,成為喬布斯,最不濟的也能和《擺渡人》里的迪倫、崔斯坦一樣過著“王子公主從此快樂生活在一起”的幸福日子吧。而等到多年以后,男孩女孩們長大成人。那時,他們才會發(fā)現(xiàn)當年信以為真的一切居然是個謊言。這世界塵歸塵、土歸土,無恥的永遠無恥,貪婪的照舊貪婪。沒人能改變現(xiàn)實。蓋茨只有一個。至于喬布斯呢,永遠只是個傳說。(資料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