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歌曲作為一個不屈民族代代傳承的精神財富,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征,將永世流芳。
在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中,抗戰(zhàn)歌曲讓人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堅忍和不屈,鼓勵了千萬勇士走上了和侵略者殊死搏殺的戰(zhàn)場,也讓淪陷區(qū)的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端苫ń稀?、《只怕不抵抗》、《游擊隊歌》、《義勇軍進行曲》……這些歌曲一經(jīng)問世便迅疾在民眾中產(chǎn)生出無比強大的共鳴和感召力。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際,當我們再一次回顧那段歷史,再次唱響那一首首打動人心的歌曲時,一腔愛國情懷仍會油然而生。
《松花江上》:歌聲燎原
1936年,中共黨員張寒暉在定縣做地下工作。這年秋天的一個晚上,一位在東北軍中做地下工作的同鄉(xiāng)孫志遠給他帶來一本東北軍67軍軍部出版的《東望》雜志,封面上印著愛國將領王以哲軍長的親筆題字:“我們何時能返那美麗的田園?何時能慰我們的祖宗于地下?又何時能救我親愛的父老兄弟姐妹于水火之中?”短短幾句話表達了每個流亡者的心聲,也激發(fā)了張寒暉的創(chuàng)作熱情。
入夜,張寒暉開始了歌曲的構思。睡夢中,他眼前好像又浮現(xiàn)出了東北難民對故土的無限思念和泣血呼喚,耳邊好象聽到了東北婦女跪在墳前的啼哭,這啼哭繼而又轉變成了定縣城南那寡婦哭墳的聲調……此刻,他猛然在婦女哭墳的音調中抓到了一個素材,他抓住不放,反復琢磨著、哼唱著……在試唱時,連張寒暉自己都忍不住淚流滿面,嗚咽得唱不下去,身旁的學生和東北難民也跟著慟哭,當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時,大家哭作一團。
不久,周恩來在給武漢大學學生演講《現(xiàn)階段青年運動的性質和任務》時,感慨萬千地說:“成千上萬的青年無家可歸,尤其是東北的青年一再地漂泊流浪,一再地嘗受人世間的慘痛。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傷心斷腸啊。”
《游擊隊歌》:歌比人跑得快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賀綠汀參加了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出隊第一隊,從武漢、開封一直演到西安。在西安,賀綠汀應邀訪問了八路軍剛剛成立的一個炮兵團。指戰(zhàn)員們指著一門門大炮興奮地告訴他說:“咱們過去沒有一門大炮,這些大炮都是繳獲日本鬼子的?!贝藭r,賀綠汀突然來了靈感,化作一串火熱的音樂旋律。幾天后,他在防空洞內完成了《游擊隊歌》的詞曲創(chuàng)作:“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1938年新年,這首歌首次在山西洪洞縣高莊八路軍高級將領會議上演出,得到朱德、劉伯承、賀龍、任弼時等領導同志的贊揚。稍后當演出一隊到八路軍各部隊演出時,這首歌早已在他們到達以前就傳唱開了。
1946年4月賀綠汀被調回延安,在王家坪的一次晚會上,毛澤東親切地對賀綠汀說:“你的《游擊隊歌》寫得很好?。∧銥槿嗣褡隽撕檬?,人民是不會忘記你的?!边@年11月黨中央撤離延安時,毛澤東在繁忙中還關切地問:“還有個賀綠汀呢?”
《黃河大合唱》:民族怒吼
1938年10月30日,青年詩人光未然帶領著抗敵演劇三隊的同志們準備東渡黃河轉入?yún)瘟荷娇谷崭鶕?jù)地。在黃河壺口下游的圪灘渡口,原來較寬的河面突然被擠在僅有幾丈寬的峽口里,向下直奔狂瀉,吼聲震天動地。
在渡船上,只見槳手和舵手們隨著劃槳的節(jié)奏,一呼一應地呼喊著低沉有力的船工號子。此時,《黃河大合唱》的歌詞已開始在光未然的心中醞釀。
1939年3月底,冼星海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譜。4月13日晚上,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黃河大合唱》首次亮相,光未然親自登臺朗誦了《黃河之水天上來》。
1939年6月,周恩來從前方回到延安,他觀看了《黃河大合唱》演出后,立即為冼星海揮筆題詞:“為抗戰(zhàn)發(fā)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由于周恩來從內心喜愛這部作品,他甚至還親自指揮著一群熱血青年,演唱過其中的《保衛(wèi)黃河》。
《新四軍軍歌》:威震霄漢
1939年春,何士德被任命為新四軍軍部文化隊隊長。在新四軍軍部大禮堂舉行的歡迎會上,何士德被點名獨唱了一首《歌八百壯士》,他那渾厚雄壯的歌聲,那一句高過一句的“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币鹆藦娏曳错?。當時,在場的陳毅感慨地說:“要是有我們新四軍自己的一支歌就好了!”身旁的周恩來點頭說:“好呀!你是詩人,你就寫個歌詞吧!”陳毅慨然應允。他以《十年》為題賦詩,后經(jīng)葉挺、項英、袁國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體修改定稿,于6月發(fā)表在《抗敵》雜志上,署名為“集體創(chuàng)作,陳毅執(zhí)筆”。
不久,何士德便接受了為新四軍譜曲軍歌的任務。
何士德深感責任重大。他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一定不辜負黨和同志們的期望,一定要把這支歌譜好!”何士德為軍歌譜曲先后共寫了三稿。在最后一稿的結尾處,他用“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和“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來表現(xiàn)人民軍隊一往無前的抗擊精神和爭取勝利的決心與信心。
《新四軍軍歌》譜曲完成后,在建黨十八周年紀念大會上進行了試唱。陳毅司令員也趕來聆聽。何士德興致勃勃地登臺指揮。隨著他手臂的揮動,嘹亮的歌聲在會堂里回蕩。當唱完最后一句:“我們是鐵的新四軍!”時,全場爆發(fā)出了熱烈的掌聲。
從此《新四軍軍歌》傳遍了大江南北,幾十年來成為許多文藝團體的保留節(jié)目。
《義勇軍進行曲》:吹響號角
1935年2月,聶耳聽說上海電通公司已經(jīng)開拍的影片
《風云兒女》的結尾處還需要一首主題歌,便找到了此片的編劇夏衍,要求寫歌。據(jù)夏衍回憶:“我給他看了電影臺本,這個劇本的故事他早就知道,所以他一拿到手就找到了最后那一首歌詞。他連著念了兩遍,很快地說,‘作曲交給我,我干?!炔患拔议_口,他已經(jīng)伸出手來和我握手了。之后他又重復了一遍,‘田先生(歌詞作者田漢)一定會同意的。’”為音樂表達的需要,聶耳在歌詞中加進了三個“起來”,并在結尾處“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又加進了“前進!進!”,使整個歌曲節(jié)奏更加渾然一體、鏗鏘有力。就這樣,聶耳終于成功地把他對祖國的愛、對侵略者的滿腔仇恨及全國人民奮起抗戰(zhàn)的時代呼聲,全部凝聚在了這首杰出的戰(zhàn)歌之中。
這首歌就是后來唱響全中國、聞名于全世界的《義勇軍進行曲》。
影片《風云兒女》上映后,這首表達了全國億萬人民共同心愿的歌曲迅速傳播到四面八方。新中國成立后,《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資料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