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財
【摘要】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教育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感受,不僅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效,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學生思維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將通過明確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探究出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因素以及發(fā)展途徑。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影響因素 問題弊端 發(fā)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153-02
一、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形勢下的教育體系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多要求,對此,我們應當分析出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而探究出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因素及發(fā)展途徑,分析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大致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即缺乏互動意識、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觀念。
1.缺乏互動意識
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特別是對小學語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也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逐漸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接受新的教學理念。盡管如此,部分教師沒有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環(huán)境,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依靠課本為學生講解,而忽略了師生之間課堂互動的重要性。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教師應當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即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然而,缺乏互動意識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互動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因素。部分教師不能充分把握好課堂時間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學。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互動意識。
2.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
通過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營造出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盡管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中盡量增加一些師生之間的互動,但并不是所有課堂都適用課堂互動教學這一方法。為營造出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許多教師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但這只是盲目的追求互動教學,教師仍然處在主導者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課堂互動,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是出于自身主動性的。因而,這樣的互動教學方法成效并不明顯。另一方面,師生之間的互動形式比較單一,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因此,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是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主要因素。
3.傳統(tǒng)教學觀念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也會僵化教師的教學思維,無法再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的個性塑造。傳統(tǒng)教學觀念以應試教育為基礎(chǔ),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全方面發(fā)展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沒有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且?guī)熒g互動的缺乏,很容易使得小學語文課程變得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無法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因素
通過分析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而我們可以推斷出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因素。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因素大致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即教學目標方面、教學資源方面、教學方法方面。
1.教學目標方面
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因素,從教學目標方面來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各年級之間的教學目標有著明確的分工。這些教學目標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明確教學方向。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這樣幾個特點,語言是生活中的使用工具,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這種工具。一方面,語文作為傳承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載體,學習好語文是學習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前提。另一方面,學習好語文對學生的思想提升有很大幫助,通過學習語文對學生的溝通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這種十分明確的教學目標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教學結(jié)果,然而這樣的思想意識卻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教學意義。
2.教學資源方面
在教學資源方面,沒有充分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是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個問題。由于不同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能力進行改善。盡管不同地區(qū)之間的教學資源有著很大差異,但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可以更加生動豐富。但現(xiàn)如今存在的問題是部分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這使得教學結(jié)果并不如預期結(jié)果那樣。
3.教學方法方面
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因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方法方面上。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是當前影響我國小學語文的重要因素。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總結(jié)出許多優(yōu)秀的教學經(jīng)驗,但是在應用過程中卻忽略了一些實際問題,由于因人而異,同樣的教學方法卻不一定適用在不同人身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學生的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盡量避免使用死板枯燥的教學方式。
三、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途徑
探究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途徑,大致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即:強化師生互動、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創(chuàng)造和諧教學環(huán)境。
1.強化師生互動
通過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積極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感受語文豐富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重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階段,因此,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小學語文的過程就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小學生在這個階段心理認知能力較強,教師可以通過講述作品幫助學生增強自己的情感體驗,領(lǐng)會作者的情感,進而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材只是課程的承載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藥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3.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
提升學生教學的參與程度是至關(guān)重要的。在日常教學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
4.創(chuàng)造和諧教學環(huán)境
小學語文教學成效的提升需要從多方面入手,而課堂教學環(huán)境作為語文教學場地,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認知和理解程度。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對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創(chuàng)造出和諧、自主和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夠及時提出問題,提倡課堂中民主思想的體現(xiàn)。教學民主性越強,也會強化學生對小學語文課程的參與程度,從而提升學生的主動積極性,促進學生對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效率,保障小學語文教學成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顧秀華.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及對策[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27):127.
[2] 王福英.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J].才智,201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