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祥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條件下,學校教育的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在課堂上開始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教學效率。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與人們生活和工作已經密不可分,這其中也包括學校的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屬于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本文對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方法 創(chuàng)新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120-01
從我國教育新課標實行以來,傳統(tǒng)死記硬背,填鴨式教學的模式已經被改變,新的教學模式倡導教師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成長,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育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科學技術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信息技術在學校課堂上和教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是需要教師關注的問題。以下對其進行分析。
一、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關鍵點分析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新課標對新時期課堂教育的要求,這樣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充實學生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作者在實踐的基礎上對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關鍵點進行了分析,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信息技術能夠促進知識向著更加系統(tǒng)的方向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知識進行總結與分析,明確這些知識對學生的作用力,學生又能通過怎樣的方式獲取,最終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信息技術的加入,實現(xiàn)了教師這一愿望。
其次,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迅速的提升學習能力,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成為有效性課堂的指引者。在具體的課堂設計中,教師需要按照知識點的不同以及學生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的不同來為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體現(xiàn)。
最后,信息技術幫助教師對學習過程進行科學的布置。學習過程需要學習方法的加入,也需要較好對教學的步驟和具體細節(jié)進行分析和準備。一般情況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可以分成幾個步驟來完成,分別是獲取知識、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消化、對知識進行應用,最后對知識進行評價。理想的教學設計師教師排除一切干擾因素下,讓學生輕松的履行這些學習課程。因此,教師要根據(jù)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方式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過程,在知識學習的各個階段利用信息技術完成吸收和應用[1]。
二、信息技術促進教師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策略
(一)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構建學科學習的資源庫
教師要把一個單獨的知識點放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按照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為學生選擇個性的學習方法,這是創(chuàng)新教學的基本表現(xiàn)。在上述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對信息技術加以運用。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信息技術不能硬性的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要循序漸進,要讓學生易于接受,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和學科特點,為學生構建起一個龐大的學科數(shù)據(jù)資源庫,這個資源庫的構建不僅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還需要教師完備的學科知識做基礎。在這個資源庫中不僅僅包含了學科教學所涉及到的圖片、網視、音頻以及教學課件等等,還需要加入一些特殊性景點的教學案例,這些案例可以給教師和學生以共同的啟示,補充以往教學資源的不足。另外,教師在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狀態(tài)的觀察,盡量選取一些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符合時代潮流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資源,以此提升課堂氣氛[2]。
(二)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能夠幫助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勵教師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的構建包含對教師教學現(xiàn)狀的考察,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判,對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的檢驗等等,這種考察不能只看教學成果,還要關注教學過程,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評價平臺。例如,在教學評價平臺上,可以對教師參加培訓、教研的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的評價,從而有效的提升評價效果的公平性,提升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對進一步構建良性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供建議[3]。
綜上所述,本文對信息技術對促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進行了研究,其中提出了教學關鍵點和教訓方式創(chuàng)新的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信息技術平臺進行研究和學習,并且熟練的掌握應用程度,在交流平臺上對一些創(chuàng)新方法進行利用,有重點有目標的突破一些教學難題,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信息技術的進步為學校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基礎,教學方式的變革也成為了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因此創(chuàng)新的道路還很遠,需要教師與學校共同努力去完成。
參考文獻:
[1]徐章韜,虞秀云.信息技術使數(shù)學史融入課堂教學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1):109-112.
[2]趙治國,劉麗.利用信息技術深化數(shù)學實驗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11(1):110-112.
[3]丁革建,曾棕根,楊雙麗等.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元認知能力培養(yǎng)[J].中國電化教育,2009(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