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罡
(中國重汽集團 大同齒輪有限公司 技術中心,山西 大同 037305)
變速器是汽車底盤傳動系統(tǒng)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功能是通過不同齒輪副的組合來達到變速和變矩的目的,主要由齒輪、軸、殼體、操縱機構、軸承等零部件組成。變速器應具有傳動效率高、操縱輕便、穩(wěn)定可靠等特點,根據整車的使用工況,有些變速器還應加裝取力器。取力器是裝在變速器外側的部件,其從變速器內部獲取動力,通過駕駛室的電磁閥來控制取力器的掛檔和摘檔,由取力器帶動油泵或其他裝置實現動力輸出。
本文分析的取力器屬于后置取力器,裝配在變速器的后部,輸入端從變速器內部的軸獲取動力,輸出端通過傳動軸與整車油泵連接,由氣路控制取力器的掛檔和摘檔。當氣路打開,取力器掛上檔后處于工作狀態(tài),從輸入端獲得的動力傳遞給輸出端,使輸出端的傳動軸帶動相關部件從靜止狀態(tài)變?yōu)檗D動狀態(tài)開始工作。該取力器在市場使用過程中出現了殼體開裂的現象,本文通過對失效件進行分析和優(yōu)化設計,達到消除故障的目的[1]。
拆檢取力器殼體失效件進行分析,發(fā)現開裂起始部位在殼體中部左側連接孔處,如圖1所示。觀察失效件并分析取力器的使用工況,發(fā)現如下特征:①取力器輸出端帶動的負載較大,在取力器開始工作的掛檔瞬間會對取力器本體產生沖擊,殼體承擔了較大的載荷;②開裂部位處于殼體壁厚變化較大處,該處容易產生應力集中,當取力器工作時,此處在外力的沖擊下可能產生開裂現象[2]。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對殼體進行強度分析,按照實際工況對各處施加約束,并通過合理的網格劃分和邊界條件設定,對取力器殼體強度進行分析計算[3]。圖2為取力器原結構殼體應力云圖。從圖2中發(fā)現,計算結果與殼體實際發(fā)生開裂的位置吻合,中部左側連接孔處應力最大,達到138.51MPa,下部軸承孔處和右側壁薄處應力也較大。
圖1 取力器殼體開裂失效件
圖2 取力器原結構殼體 應力云圖
取力器殼體的材料是 HT200,壁厚為6mm。HT200作鑄件時壁厚和抗拉強度的關系如下:當壁厚為2.5mm~10mm時,其抗拉強度為220MPa;壁厚為10mm~20mm時,其抗拉強度會下降為195MPa。為減小應力集中,提高安全率,同時控制改進成本,將殼體壁厚改為8mm,并減小中部左側連接孔處周圍的壁厚變化,降低應力集中。圖3為取力器殼體優(yōu)化前、后對比。
圖3 取力器殼體優(yōu)化前、后對比
對優(yōu)化后殼體進行強度分析,計算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4中可看出,中部左側連接孔處應力降低,下部軸承孔處和右側壁薄處應力也降低,殼體最大應力為62.094MPa,殼體最大應力小于材料的抗拉強度,安全率較高,滿足設計要求[4]。
圖4 殼體優(yōu)化后應力云圖
將殼體優(yōu)化后的取力器總成裝配到變速器上進行臺架試驗驗證。臺架試驗采用輸入端轉動,輸出端靜止的方式模擬整車工況,用電控柜控制氣路實現取力器的掛檔和摘檔動作。試驗中對取力器連續(xù)進行掛檔和摘檔,反復沖擊,連續(xù)試驗84h,等效于裝配取力器的整車在取力器普通使用頻率下行駛了20萬公里。試驗完成后拆檢取力器,殼體完好,無開裂等失效現象。
(1)觀察失效件,失效部位存在應力集中,在工作過程中受沖擊開裂。分析計算殼體強度,計算結果與失效件開裂位置吻合,據此進行優(yōu)化設計。
(2)對優(yōu)化設計的方案進行強度分析,殼體最大應力為62.094MPa,小于材料的抗拉強度220MPa,安全率較高。
(3)將殼體優(yōu)化后的取力器總成裝配到變速器上進行臺架試驗驗證,試驗完成后取力器殼體完好,無開裂等失效現象,滿足設計要求。
[1]張棟.失效分析[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4.
[2]武寶林,楊素君,姚俊紅.齒輪傳動中嚙合沖擊的理論分析[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3(1):55-57.
[3]段靜波,李道奎,雷勇軍.斷裂力學分析的奇異有限元法研究綜述[J].機械強度,2012(2):262-269.
[4]鄧洪超,馬文星,康一坡.基于多零件接觸的重型汽車變速器殼體強度分析[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9(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