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雁花 劉紅陽 王月香
832000新疆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老干一科
老年病科心律失常臨床特征及治療
周雁花劉紅陽王月香
832000新疆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老干一科
目的:研究老年病科心律失常臨床特征及治療。方法:收治心律失?;颊?00例,隨機分兩組,各50例,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常規(guī)治療上采用比索洛爾治療方法,對比兩組心律失?;颊叩呐R床特征和治療效果。結(jié)果:研究組治療有效率80%,高于對照組的62%(P<0.05)。結(jié)論:采用比索洛爾治療方法對老年病科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
臨床特征;心律失常;高血壓;冠心病
心律失常是由于竇房結(jié)激動異?;蚣赢a(chǎn)生于竇房結(jié)以外,激動的傳播緩慢、阻滯或經(jīng)異常通道傳導,即心臟活動的起源和傳導障礙導致心臟搏動的頻率和節(jié)律異常[1]。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可引起心悸、胸悶、頭暈、低血壓、大量出汗、嚴重者可出現(xiàn)昏厥、阿-斯綜合征,甚至猝死。選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老年病科心律失?;颊?,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在對照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比索洛爾治療方法,現(xiàn)報告如下。
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心律失?;颊?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齡60~85歲,平均(72.5±8.2)歲,病程3~12年,平均(7.5±3)年。研究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對比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方法:待患者入院后,對患者建立個人檔案信息,兩組患者均采用動態(tài)心電圖進行檢查。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研究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比索洛爾治療,1.25 mg/d,最大劑量5 mg/d。兩組患者臨床療程均2周,待患者出院后6~8周,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記錄患者的相關信息,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其相關癥狀完全消失,心律完全恢復正常,心電圖復查顯示正常。②有效:其相關癥狀有一定程度的好轉(zhuǎn),部分心律恢復正常,心電圖復查顯示有一定程度的改善。③無效:臨床治療以后,其相關癥狀無任何明顯改善,嚴重的甚至進一步加重,心律無任何改變或者明顯加速,心電圖復查顯示無任何改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統(tǒng)計學方法:以上對比數(shù)據(jù)指標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資料計數(shù)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顯著有效25例,有效2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對照組顯著有效19例,有效14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66%,研究組臨床治療總體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心律失常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常見疾病,其發(fā)病率是隨著患者的年齡逐漸增大而增加的,大部分病發(fā)于中老年人,病情危急,如若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則會影響病情,導致病情加重。主要因素是老年患者的基礎疾病相對比較多,以及年齡、身體、患病時間等原因,致使老年人的心臟傳導系統(tǒng)會發(fā)生病變和功能性降低改變。
老年心律失常發(fā)病誘因:①冠心?。夯加泄谛牟〉幕颊叽蟛糠钟惺倚孕穆墒С2],由于患者的冠狀動脈血管比較狹窄,對心肌細胞血流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素,減弱了心肌供血能力,減少心肌供氧量,從而導致心肌供血量明顯降低,使細胞膜上磷脂環(huán)境功能蛋白丟失和蛋白受體功能紊亂,使細胞膜的通透性與完整性遭到損壞,因跨膜離子轉(zhuǎn)情況發(fā)生異常。②心肌?。盒募〔≈饕且活愋呐K功能發(fā)生異常的心肌疾病[3],臨床分為擴張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等,以上三種心肌病都可以導致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擴張型心肌病臨床主要特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動脈硬化、猝死等。研究表明:在擴張型心肌病的患者中,有80%的患者有心律失常,對于此類心律失常[3],有研究認為β受體抑制劑可以有效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緩解病癥。③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這種疾病大部分是由柯薩奇病毒、艾可病毒等導致的心肌間隙出現(xiàn)嚴重反應,繼而造成心肌細胞變形、損壞以及壞死,病理改變會波及心內(nèi)膜以及心包,當入侵到冠狀動脈以后,導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4]。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機體內(nèi)兒茶酚胺水平明顯升高,導致交感神經(jīng)異常興奮、心電圖檢查顯示異常,引發(fā)各種異常自律,使不應期明顯縮短、傳導性發(fā)生改變。一旦沒有對其采取及時、有效的糾正,極易引發(fā)為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嚴重時引起碎死。④風濕性心臟?。猴L濕性心臟病患者椎動脈發(fā)生與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擴大及低鉀血癥等有關。其機理可能為:CHF(充血性心力衰竭)時出現(xiàn)高兒茶酚胺血癥,兒茶酚胺升高,可使細胞內(nèi)CAMP升高,加重心律失常。CHF與腎素血管緊張素活性增高性的心肌炎癥、血管擴張劑應用后血壓降低、洋地黃以及其他正性肌力的藥物應用有關。低鉀可使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增加,動作電位和不應期延長,增加了心肌的電不穩(wěn)定性,使折返性心律失常易發(fā)生。
近年來,β受體阻滯劑廣泛用于心律失常臨床治療當中,有研究證明比索洛爾對各種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療效明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率。而比索洛爾為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可以將病態(tài)心肌細胞的復極時間縮短,使缺血心肌的復極離散度降低,同時,比索洛爾能夠快速通過血腦屏障,達到中樞系統(tǒng)β受體阻斷效應,實現(xiàn)治療心律失常的目的。
綜上所述,老年病科心律失常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臨床采用比索洛爾治療效果比較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小,在臨床當中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1]孫金棟.老年人心律失常臨床探討[J].當代醫(yī)學,2008,(1):62-63.
[2]焦方曉.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2,18(10): 108.
[3]鄭翔,方志成,劉伯毅,等.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室性心律失常與心動過緩的關系[J].鄖陽醫(yī)學院學報,2009,28(4): 343-345.
[4]王慧.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動態(tài)心電圖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18): 84-85.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Zhou Yanhua,Liu Hongyang,Wang Yuexiang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Cadre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in Xinjiang 832000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hythmia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 cases in each.The research group on the ba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ith bisoprolol treatment.W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8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62%(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bisoprolol treatment for cardiac arrhythmias is outstandi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Cardiac arrhythmia;Hypertens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10.3969/j.issn.1007-614x.2015.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