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英,周 琦,姜 玨,李世杰
(1.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超聲研究室,陜西西安710004; 2.陜西省西安市第四醫(yī)院超聲科,陜西西安710004)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超聲與CT檢查對比分析
劉金英1,2,周 琦1*,姜 玨1,李世杰2
(1.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超聲研究室,陜西西安710004; 2.陜西省西安市第四醫(yī)院超聲科,陜西西安710004)
目的對比分析超聲與CT對于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臨床確診為顱內出血的新生兒127例,所有患兒均行頭顱超聲及CT檢查。結果127例顱內出血中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82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36例,腦實質出血5例,硬膜下出血4例。127例顱內出血患兒超聲診斷88例,CT診斷55例,超聲的檢出率(69.29%)高于CT的檢出率(43.31%),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診斷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時超聲的準確性高于CT,但在診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時CT優(yōu)于超聲。結論超聲、CT診斷新生兒期不同部位的顱內出血準確性不同,由于新生兒顱內出血中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所占比例最高,超聲在診斷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時準確性高,可作為首選檢查方法。
顱內出血;超聲檢查;嬰兒,新生
顱內出血是新生兒時期的常見嚴重疾病之一。易發(fā)生在早產兒,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有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主要出血類型為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腦實質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1-2]。顱內出血的早期診斷治療對降低新生兒的傷殘率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本研究通過對127例臨床確診為顱內出血的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將超聲與CT診斷結果進行對比,旨在探討更加有效的檢查方法,為臨床提供更準確的診斷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對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我院新生兒科住院確診為顱內出血的患兒127例進行回顧性分析,127例患兒均行過頭顱超聲檢查和CT檢查。其中男性71例,女性56例,胎齡26~39周,出生體質量1 300~4 500 g,年齡1~28 d,早產兒95例。
1.2 方法 超聲檢查方法,應用飛利浦G4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和凸陣探頭相結合,頻率 5~12 MHz、2~5 MHz。在患兒睡眠狀態(tài)下,取仰臥位,經顳窗、前囟窗多切面掃描腦室周圍、腦實質、蛛網(wǎng)膜下腔、硬膜下腔等部位。CT檢查方法,應用西門子SOMATOM型CT掃描儀,在患兒睡眠狀態(tài)下采用嬰幼兒專用序列(低劑量)掃描,保持頭部固定,以聽眥線為基線,KVP110,F(xiàn)OV13.6×13.6,層厚3.6 mm,層距3.6 mm,窗寬90 Hu,窗位40 Hu,向頭頂連續(xù)掃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各影像診斷的特點以準確性表示,其相應計算公式如下,準確性=(真陽性+真陰性)/(真陽性+真陰性+假陽性+假陰性)×100%。
2.1 超聲與CT比較 127例患兒超聲診斷出顱內出血88例,其中早產兒72例,檢出率69.29%(88/ 127),漏診39例,漏診率30.71%(39/127);CT診斷出顱內出血55例,其中早產兒40例,檢出率43.31%(55/127),漏診72例,漏診率56.69%(72/ 127)。對于新生兒顱內出血超聲的檢出率高于CT的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811,P<0.05)。但在不同部位2種檢測方法陽性率是不同的,在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超聲檢查82例陽性,而CT只檢出10例陽性,超聲檢出率高于CT;在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中,超聲檢查只有5例陽性,而CT檢查有36例陽性;腦室實質出血CT有5例陽性,而超聲檢查只有1例陽性;硬腦膜下出血CT有4例陽性,而超聲檢查無陽性結果,此部位因例數(shù)較少,未達到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超聲與CT診斷127例新生兒顱內出血結果(例數(shù))
2.2 超聲與CT同步診斷結果比較 在診斷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時超聲的準確性明顯優(yōu)于CT,在診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時CT的準確性明顯優(yōu)于超聲。但總體說來在診斷新生兒顱內出血時超聲的準確性高于CT。見表2。
表2 超聲與CT診斷準確性比較(%)
顱內出血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機械性創(chuàng)傷、窒息、反復的缺氧或腦血流異常是顱內出血的常見病因[3]。由于大多數(shù)顱內出血的患兒臨床癥狀不明顯,易造成漏診、誤診,延誤病情。隨著影像學的發(fā)展,頭部超聲、CT的檢查是診斷顱內出血的最主要手段。
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對于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檢出率高于CT的檢出率,超聲的準確性高于CT的準確性。這與李源遠等[4]的研究結果即認為診斷新生兒顱內出血時CT優(yōu)于超聲不符,這是因為本研究確診為顱內出血的患兒中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所占比例較高,在127例顱內出血的患兒中,82例為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占64.56%。腦室周圍-腦室內是新生兒顱內出血中最常見的類型[1],超聲對腦室周圍-腦室內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本研究中達到了100%,遠遠大于CT的準確性,82例腦室周圍-腦室內超聲全部檢出,而CT只診斷出10例。超聲對診斷腦室周圍-腦室內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是新生兒的解剖特點及超聲的物理特性決定的。由于新生兒前囟的存在,給超聲提供一個很好的透聲窗,顱內多為腦組織及腦室結構,透聲好,使超聲能夠清晰顯示顱內各層結構,尤其對正對前囟的顱腦中心部位,超聲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另外,超聲對低血紅蛋白濃度具有較高敏感性,當腦脊液中紅細胞壓積低至0.2%時,超聲仍可分辨并作出診斷[5],而CT檢查因存在斷層層厚限制,在單位體積內只能顯示各組織平均CT值,對于Ⅰ級及Ⅱ級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的小病灶CT容易漏診[6]。
超聲在診斷腦室周圍-腦室內時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但在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時CT的準確性明顯高于超聲,CT對硬膜下出血和腦實質出血的檢出率也高于超聲。本研究中36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和4例硬膜下出血CT全部檢出,而超聲只檢出5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31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和4例硬膜下出血全部漏診。原因為CT可全面觀察整個頭顱情況,清晰顯示顱骨內壁、腦溝,可完整顯示腦池、腦竇、腦裂等部位出血灶的高密度影及鄰近腦回受擠壓征像,從而明確診斷硬膜下出血和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部位和范圍,顱內成像不受顱骨遮擋,不受掃查角度的影響。而超聲多以前囟為透聲窗,用高頻探頭掃查前囟處頭皮下硬膜下腔及蛛網(wǎng)膜下腔,但前囟范圍較小,受掃查角度及高頻探頭穿透性限制,可清晰顯示的硬膜下腔及蛛網(wǎng)膜下腔范圍有限。對于經前囟高頻探頭無法掃查到的硬膜下腔及蛛網(wǎng)膜下腔,雖可以通過其他聲窗及凸陣低頻探頭加以補充,但出血位于腦的周邊部位,由于顱骨對超聲有明顯衰減,出血灶顯示不理想[7]。尤其出血量不多時硬膜下腔及蛛網(wǎng)膜下腔增寬不明顯,在顱骨強回聲的遮擋下,出血顯示較困難。本研究中超聲診斷出的5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表現(xiàn)為前囟處蛛網(wǎng)膜下腔增寬,內可見異?;芈?,考慮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經CT得到證實。其余31例蛛網(wǎng)膜下腔硬出血和4例硬膜下出血均位于顳部和枕頂部,且出血量均不大,超聲顯示困難。腦實質出血時CT可直觀顯示腦實質內點狀或片狀高密度影,周圍常伴有小范圍水腫帶及占位征,多呈局限性,且多沿血管區(qū)分布。而超聲比較容易辨認發(fā)生在腦室旁的腦實質出血[8],其他部位的腦實質出血,只能通過前囟外的其他聲窗掃查,由于顱骨對超聲的衰減作用,對小范圍的腦實質出血,超聲可能漏診。在本研究中,1例為腦室旁腦實質出血,且出血量較大,超聲診斷出來;而另外4例因為出血量不大以及超聲掃查角度的關系而漏診。
超聲、CT對新生兒期不同部位的顱內出血的診斷準確性不同。超聲在診斷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時具有較高的準確性,CT在診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和腦實質出血時存在優(yōu)勢,但由于新生兒顱內出血中腦室周圍-腦室內所占比例最高,而且超聲檢查具有無放射性、經濟快速、可行床邊檢查及多次重復檢查的優(yōu)勢,所以超聲可作為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首選檢查方法。當超聲檢查結果為陰性,而臨床又高度懷疑有顱內出血時再行CT檢查。
[1]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706.
[2]Brouwer A,Groenendaal F,van Haastert IL,et al.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of pteterm infants with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and therapy for post-hemorrhagic ventricular dilatation[J].J Pediatr,2008,152(5):648-654.
[3]毛健.新生兒顱內出血[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5,20(6): 377-380.
[4]李源遠,劉曉宏,曾博華.新生兒顱腦出血CT診斷與超聲檢查對比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24):100,102.
[5]劉露陽,吳長君,鄭淼,等.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超聲和CT對比研究[J].中國傷殘醫(yī)學,2009,17(4):22-24.
[6]劉皎然,賀江勇,劉芳,等.顱腦超聲診斷新生兒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的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08,10(5):341-342.
[7]周叢樂.新生兒顱內出血影像學檢查方法選擇及合并癥診斷[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0,25(3):129-131.
[8]韋東明.1390例高危新生兒顱內超聲結果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4):40-41.
(本文編輯:劉斯靜)
R743.34
B
1007-3205(2015)02-0209-03
2013-11-05;
2013-12-08
劉金英(1982-),女,河北秦皇島人,陜西省西安市第四醫(yī)院主治醫(yī)師,醫(yī)學碩士研究生,從事胎兒疾病超聲診斷研究。
*通訊作者。E-mail:13909232905@163.com
10.3969/j.issn.1007-3205.2015.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