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紅志
南國軍營流行語
——廣州軍區(qū)軍營特色詞匯
文/劉紅志
廣州軍區(qū)地處改革開放前沿、軍事斗爭前沿和時尚文化前沿,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下都有駐軍,地理環(huán)境非常獨特,擔負著艱巨繁重的軍事任務,廣大官兵自覺鑄牢軍魂站穩(wěn)腳跟,積極聚焦打仗苦練本領,忠實地守衛(wèi)著祖國的南大門。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上,一些飽含文化韻味、凝聚官兵智慧的“方言”在南國軍營廣為流傳。
【貓耳洞】指在溝壕、土坡的側壁掏一個可以棲身的洞。洞口通常選擇土質好的陽坡和背風處。在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中,我軍曾大量挖掘貓耳洞,使得“貓耳洞”成了當時的流行詞?,F(xiàn)在軍區(qū)不少官兵依然喜歡說起它,意在懷念那段血與火的燃情歲月。
【山上守卡子,山下數票子】廣西軍區(qū)邊防某團八連,駐守中越邊境友誼關旁的金雞山,護衛(wèi)邊境安寧。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中越邊貿日益繁榮。八連防區(qū)內,有國家級口岸、省級邊貿點和綜合保稅區(qū),每天有數萬人由此出入境。山上山下,群眾經商賺錢和官兵放哨巡邏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場景。連隊官兵常說“山上守卡子、山下數票子”,無不流露著守護祖國安寧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后來這一說法逐漸成了南疆邊防部隊中的流行語。
【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這一方言在駐港駐澳部隊和邊防海島部隊流傳較多,由于封閉式管理或駐地偏遠不便,官兵們很少外出,但他們正值青春年華,難免常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渴望。
【使命重于泰山,形象重于生命】我軍在香港履行防務職責,是我國政府對香港行使主權的重要標志,也是香港民眾了解我軍的主要渠道,要求駐防官兵牢記神圣職責、當好形象窗口,這句口號因此流傳開來。
【當兵駐港澳,一生都榮耀】駐港駐澳官兵實行輪換體制,廣大官兵無論來自哪個單位、無論駐防時間長短,都會把駐防經歷看成自己軍旅生涯中的濃墨重彩,為此倍感驕傲和自豪。
【邪會】取音“協(xié)會”,意同“邪乎”,本意是指聰明人辦了傻事,大多指在工作和生活中由于準備不充分、套路不熟悉、心里緊張或理解有偏差等,發(fā)生一些令人難堪或忍俊不禁的幽默小故事,在軍區(qū)部隊廣為流行。
【霸蠻】來自湖南方言,原意指遇事喜歡鉆牛角尖、為人處世不講道理,帶貶義色彩,后逐漸演變成褒義詞,指在工作和生活中有韌勁、有耐力、能吃苦。在軍區(qū)部隊,廣大官兵常喜歡說:“當兵,就要耐得煩、霸得蠻”,意思與“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相同。
【把當兵當事業(yè),把打仗當專業(yè)】來自軍區(qū)“矢志打贏模范連長”劉珪的強軍語錄,后逐漸在軍區(qū)部隊流傳開來,不少官兵以此作為激勵自己練兵打仗、帶兵打仗的座右銘。
【戰(zhàn)場一分鐘,操場十年功】2013年強軍目標提出后,部隊苦練精兵氛圍不斷濃厚,比學趕幫超蔚然成風,軍區(qū)廣大官兵在訓練場上叫響“戰(zhàn)場一分鐘,操場十年功”、“當兵就當能打贏的兵”的口號,充分展示了“學習踐行強軍目標,做新一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富島強兵】上世紀80年代,在改革春潮的涌動下,海南黨政軍民攜手并肩,開展了振興海南的“富島強兵”活動,為振興海南經濟、加快寶島開發(fā)、推動海防建設作出突出貢獻,海南面貌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天涯哨兵】1993年4月,江澤民同志視察東瑁洲海防連,欣然為連隊題詞“天涯哨兵”,此后這一稱呼成為了對廣大駐島官兵的美譽。
【劍麻詩】廣西盛產劍麻,廣西邊防是劍麻詩的發(fā)源地。戰(zhàn)爭年代,守島官兵在戰(zhàn)斗間隙,常用刺刀在劍麻葉上刻上詩句,用以抒情詠志,時稱“南疆劍麻詩”。如今,邊防官兵仍然喜歡在劍麻上刻詩勵志,不少邊防哨所建有“劍麻詩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邊防文化景觀和國防教育基地。★
責任編輯:曹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