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芳
【內(nèi)容摘要】應承認學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差異性和獨特性,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認識、理解學生的錯誤,因材施教。
【關鍵詞】以情育情 以情引情 以情換情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p>
那么在學生的教育工作中,所謂“攻城”和“攻心”指的都是什么呢?“攻城”是指利用武力來使對方屈服。在教育工作中就是指,學生犯了錯之后,把他叫到辦公紙,開始臭罵,學生如果還不改錯,仍舊是罵,一定是以嚴厲的方法讓學生改正,采用強力的手段迫使學生進行學習。針對不認真學習的學生,采用高壓政策,讓學生心理上感到崩潰。這種教育手段,教師僅僅依照自己的理解來要去學生,完全不考慮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育特征,自己規(guī)定措施要去學生按照自己的規(guī)定嚴格執(zhí)行,學生不愿意,就通過各種手段,請家長、祭出校規(guī)等,讓學生就范。“攻心”工作方式與此完全不同,學生犯了錯誤之后,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心理,思考學生犯錯的原因和目的,然后對癥下藥,采取合理的手段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肮バ摹惫ぷ鞣椒ǜ泳徍停軌蚋玫膿糁袑W生心理,能夠保證學生從心理進行改進,教師的任務能夠更好的執(zhí)行下去,學生出于自愿改進,而不是老師強迫。
學生小王,性格開朗,學習刻苦。高二上學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每天都精神萎靡,成績直線下降。據(jù)我多日觀察暗訪,發(fā)現(xiàn)他平時沉溺于游戲雜志,每天攜帶手機,周末想方設法瞞過家長去網(wǎng)吧打游戲。父母獲悉,大發(fā)雷霆,逼他寫下保證不再打游戲,再打就自砍手指。雖然小王不再進網(wǎng)吧,也不再翻看游戲雜志,我總覺得還是有點不對勁,總覺得他缺乏一種對待生活和學習的朝氣,整天兩眼迷茫,渾渾噩噩。于是我利用晚自習時間,和他作了一次深刻的探討。一開始他并不肯說什么,只是簡單的敷衍我。于是我和他談論游戲,他的眼睛突然一亮,話也開始變多。原來,小王之所以沉溺于游戲是因為覺得壓力太大。應付學業(yè)水平測試已經(jīng)使他疲憊不堪,心力交瘁了,而政治和歷史這兩門選修課又是建立在大量背誦的基礎上的,高考等級直接關系到將來是否能上本科。小王覺得自己已經(jīng)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盡如人意,考本科的希望不大,而父母對他又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因此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
針對小王的現(xiàn)狀,我耐心地向他講述了“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源自奧托·瓦拉赫本人,他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關于他的成長經(jīng)歷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具有極大的教育意義。奧托·瓦拉赫曾經(jīng)在上中學的時候,并不是學習化學,父母為奧托·瓦拉赫選擇了文學之路,但是經(jīng)過一學期的學習,奧托·瓦拉赫的老師認為奧托·瓦拉赫學習很認真,但是過于刻意,認為奧托·瓦拉赫這類人即使品德完善,也無法在文學上取得很好的成就。這個時候奧托·瓦拉赫的父母充分接受孩子的意見,讓他學習油畫,但是奧托·瓦拉赫在學習油畫中發(fā)現(xiàn)自己不善于構圖,無法深入理解藝術,成績一直是倒數(shù)第一,學校更是認為奧托·瓦拉赫是繪畫藝術中不可能成才的人。面對奧托·瓦拉赫這樣的學生,他的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認為奧托·瓦拉赫是一個無法有所成就的人,但是奧托·瓦拉赫的化學老師認為奧托·瓦拉赫做事一絲不茍,建議他學習化學,奧托·瓦拉赫的父母接受教師意見,奧托·瓦拉赫本人的智慧被無限放大,成為了公認的化學方面高材生。
從奧托·瓦拉赫的成長經(jīng)歷中可以看到,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存在嚴重不均衡性,都有著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只有學生找到自己智能的最高點,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智能潛力,取得驚人的成績,這個現(xiàn)象就是認為熟知的“瓦拉赫效應”。
小王聽了,眼睛更亮了,說話聲音也變大了。他很委屈地說其實他對政治歷史并不感興趣,當時選科分班時他想選藝術,可是遭到父母強烈反對,于是他反抗無效只能選了政史。
我告訴他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jīng)說過一句名言,“人性本能希望別人對自己進行賞識”,我建議他能夠多與父母溝通,把自己不喜歡文科的事實告訴父母。他強烈要求我與他父母進行交流,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父母的幾分不放心下,他改學了美術。
從此他發(fā)憤圖強,小高考六門全部順利通過,高二暑假和高三上半年,他兢兢業(yè)業(yè),既學美術,又學語數(shù)外,如魚得水,美術省統(tǒng)考取得246分的好成績,高考也發(fā)揮出色,考上了心儀已久的揚州大學服裝設計專業(yè)。
根據(jù)現(xiàn)代教育理念,學生發(fā)展必然存在差異性、獨特性以及不均衡性,教師更加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認識。臺灣教育加高振東先生認為“愛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但是愛別人的孩子就是神”,小王的案例讓我明白,教師對待學生需要小心的呵護,就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在工作中,需要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來感染學生,充分關心、尊重和理解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真正做到以情育情。教師在工作中,需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理解不同個性的學生。我充分認識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缺點,充分關心和鼓勵學生,與學生談心,成為朋友,而不是采用粗暴的批評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學生的特點,找出學生問題原因,同時給予正確的指導,使其改正缺點,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