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呂煒
觀美國霧霾之歷史
Haze history of America
文、圖/呂煒
圖1.1935年,美國的“鋼都”匹茲堡市中心的景象
圖2. 1946年,匹茲堡市民在霧霾中行走在大街上
圖3. 1958年,洛杉磯。連續(xù)3天霧霾之后,一位女士正擦拭不斷流淚的眼睛。她準備呼吸一瓶由城外采集的新鮮空氣。瓶身上寫著“如水晶般透明的空氣”
圖4. 柴靜紀錄片里出現(xiàn)的“霧霾罐頭”
當中國大面積陷入霧霾天氣后,很多人會發(fā)出羨慕歐美國家空氣的感慨。其實,我們只不過是在遭遇歐美國家人民曾遭遇過的困窘,很多人羨慕的美國,和霧霾搏斗50多年了。
1943年7月26日清晨,當美國洛杉磯的居民從睡夢中醒來,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驚呆了:空氣中彌漫著淺藍色的濃霧,走在路上的人們聞到了刺鼻的氣味,很多人把汽車停在路旁擦拭不斷流淚的眼睛。民眾們以為受到了日本人化學武器的攻擊,產生了恐慌,但政府很快出來辟謠,這不是日本人的毒氣,而是大氣中生成了某種不明的有毒物質。
在1943年那次突如其來的霧霾之后,情況變得越來越糟,出現(xiàn)霧霾的天數(shù)越來越頻繁。時任洛杉磯市長弗徹·布朗(Fetcher Bowron)信誓旦旦地宣稱四個月內一定永久消除霧霾。很快政府關閉了市內一家化工廠,他們認定化工廠排出的丁二烯是污染源。但之后霧霾并沒有緩解;此后政府又宣布全市30萬焚燒爐是罪魁禍首,居民們被禁止在后院使用焚燒爐焚燒垃圾。可是這些措施出臺后霧霾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頻繁了。政府立刻失語了。在那些霧霾嚴重的日子里,學校停課,工廠停工,人們涌向醫(yī)院接受治療。醫(yī)生們普遍懷疑霧霾是這些疾病的根源。
普通市民怨聲載道,卻也無能為力。身處洛杉磯的好萊塢明星們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當時一個演員想出了一個“霧霾罐頭”的點子,并設計了一段廣告詞:“這個罐頭里裝著好萊塢影星們使用的有毒空氣。你有敵人嗎?有的話省下買刀的錢,把這個罐頭送給他吧——眾多好萊塢影星力薦?!边@種罐頭標價35美分,在游客眾多的商店里出售。當然這是個惡作劇,但這些罐子一直在警示著美國人民空氣污染的危害。
1815年左右,匹茲堡市制定了美國歷史上第一部空氣污染控制法令。1881年,紐約市制定了《煙塵法令》(Smoke Ordinance),禁止在城市內排放濃煙,并對燃燒高硫煤者處以10-100美元的罰款。1902年,圣路易斯市制定了煙塵法令,底特律市于1907年制定了煙塵法令。
其他城市如芝加哥、布法羅、丹佛等城市也相繼制定了煙塵法令。在各城市制定法律的同時,有的州也制定了煙塵法令,如馬薩諸塞州。這些法令主要是一些大城市的立法,不是州也不是聯(lián)邦。法條也很簡單,內容并不豐富。法條最多的紐約的《煙塵法令》也不過28條。
1955年9月洛杉磯發(fā)生了最嚴重的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兩天內因呼吸系統(tǒng)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的老人達400多人。這時政府才開始意識到霧霾的嚴重性。
時任加州州長奈特(Goodwin J. Knight)于是指派一名專家巴克曼(Arnold O. Beckman)成立一個委員會負責空氣治理。1955年《空氣污染防治法》出臺,美國有了第一部聯(lián)邦空氣污染規(guī)制立法。1963年美國國會頒布了《1963清潔空氣法》,1967年頒布了《空氣質量控制法》。
1970年4月22日這一天,2000萬民眾在全美各地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呼吁保護環(huán)境。這一行動最終直達國會山,立法機構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迫切性。后來這一天被美國政府定為“地球日”。民眾的努力促成了當年的《清潔空氣法》修正案,成為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立法,這部新的法律在后來的環(huán)境保護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依據該法案,聯(lián)邦政府得以設立聯(lián)邦環(huán)境保護署(EPA)這一獨立的聯(lián)邦政府部門,環(huán)境保護署成為美國進行統(tǒng)一空氣污染治理的最重要的聯(lián)邦機構。
1990年,美國國會大幅修改《清潔空氣法》,賦予EPA更廣泛的權力。
《清潔空氣法案》設立的制度有:
1、國家空氣質量標準制度(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NAAQS)。1970年《清潔空氣法》修正案建立了國家空氣質量標準制度,以創(chuàng)設一個覆蓋聯(lián)邦各州的空氣質量標準框架??諝赓|量標準由聯(lián)邦政府制定后,各州和地區(qū)依據“州政府獨立實施原則”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以實現(xiàn)聯(lián)邦政府的標準。
2.州政府獨立實施原則(State Implementation Plans,SIPs)。州政府獨立實施原則是指各州政府根據國家空氣質量標準,在轄區(qū)內獨立行使空氣質量監(jiān)管職責。各州政府在各自管轄范圍內的“空氣質量控制區(qū)”獨立進行監(jiān)管和實施。對每一種空氣污染物質制定具體的州政府管理計劃,并且每年都應當將新的計劃呈報于EPA接受審查。
3.新源控制原則(New Source Performance Standards,NSPS)。新源控制原則是指在新建一項固定排放源企業(yè)或者對某項原有的固定排放源企業(yè)進行實質性的“改建”時,必須首先進行“新源排放分析”,并報環(huán)境監(jiān)管機構備案,獲取“預防重大危害”行政許可之后方可施工。
4.有害大氣污染物國家排放標準(National Emissions Standards for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NESHAPs)。至2009年2月EPA已經據此發(fā)布了22項固定源排放標準。
《清潔空氣法》將對移動空氣污染物質排放源的管理置于首位。《清潔空氣法》為加強移動空氣污染物質排放源的管理,采取了分類管理的辦法,設置了輕型汽車管理項目、重型汽車管理項目和非陸上交通使用發(fā)動機管理項目。EPA立足于從源頭上防止超標排放車輛的生產。
為了改善機動車使用燃料,減少污染,美國清潔空氣法建立了氧化劑汽油項目。通過添加氧化劑促進燃料的充分燃燒,以減少一氧化碳的形成。該項目要求所有一氧化碳“未達標區(qū)”的地區(qū)只能銷售氧化劑汽油,所有進入一氧化碳“未達標區(qū)”的機動車必須使用氧化劑汽油。
1970年以來洛杉磯私家車數(shù)量增長了3倍,但洛杉磯的尾氣排放卻削減了75%。
此外,《清潔空氣法》還規(guī)定了公民訴訟條款。公民訴訟的原告可以是公民、地方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也就是說,任何人均可對違反環(huán)保法律的行為提起訴訟,而不要求與訴訟標的有直接利害關系。
通過長達十余年的努力,洛杉磯的空氣開始慢慢轉好。根據環(huán)保部門的統(tǒng)計,洛杉磯一級污染警報(非常不健康)的天數(shù)從1977年的121天下降到1989年的54天,而到了1999年這個數(shù)字已經降為了0。藍天白云重新出現(xiàn)在洛杉磯的上空,城區(qū)的人們大部分時候都可以清楚地看到70公里外的巴迪山(Mt. Baldy),而做客洛杉磯道奇球場(Dodger Stadium)的客隊球員也不再需要氧氣罐完成比賽。
我們應該慶幸,霧霾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各方都在積極尋找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在物質文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人們需要注重高品質生活質量,關注自身的健康需要,畢竟,誰都不愿意在錦衣華府中忍受疾病的痛苦。當人們開始關注自身健康的時候,也許就是得救之日!
作者單位: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