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江黎
(廣西省南寧市上林縣婦幼保健院,廣西 南寧 530500)
56例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探討
盧江黎
(廣西省南寧市上林縣婦幼保健院,廣西 南寧 530500)
目的探討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措施。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56例小兒高熱驚厥患兒為研究對象,給予保持呼吸道通暢、控制驚厥、治療高熱、降低顱內壓、積極治療病因、密切觀察病情、心理護理、出院指導等措施。結果護理后患兒家屬滿意度明顯高于護理前,HAMA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患兒體征明顯得到改善,隨訪2年無1例患者發(fā)生腦損傷。結論小兒高熱驚厥可能導致腦損傷的發(fā)生,對小兒智力造成影響,給予科學、系統、及時的急救和護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
小兒高熱驚厥;急救;護理
小兒高熱驚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小兒常見疾病,據統計,3%~4%的兒童至少發(fā)生過一次FC。該病具有病因復雜、發(fā)展迅速以及發(fā)病率極高的特點,4歲以內年齡段是該病的集中發(fā)病段。若未給予及時醫(yī)治,則可能會持續(xù)性發(fā)作,該病可能導致呼吸衰竭的發(fā)生,嚴重的甚至造成腦缺氧,對患兒的呼吸功能及腦組織造成影響。因此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至關重要[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56例FC患兒急救與護理措施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FC患兒為研究對象,男24例,女22例;年齡8個月~4歲,平均年齡(2.5±0.6)歲;入院體溫38~41 ℃,平均體溫(38.7±0.4) ℃。FC病因:感染性腹瀉15例、肺部感染17例、上呼吸道感染23例、其他1例。
1.2 急救與護理措施
1.2.1 保持呼吸道通暢:患兒驚厥發(fā)作時應當立即給予其去枕平臥位,將頭后仰,迅速清除口腔內分泌物,同時為避免咬傷舌頭,放入牙墊。給予氧氣吸入,大部分給予持續(xù)低流量氧氣吸入,如面罩吸氧2~3 L/min,或采用鼻導管吸氧0.5~1.0 L/min。
1.2.2 控制驚厥:由于持續(xù)驚厥或導致大腦缺氧性損傷的發(fā)生,可采用快速穴位刺激或止驚藥物控制驚厥發(fā)作:①穴位刺激:采用針刺或按壓合谷穴、人中穴,本研究中11例患兒驚厥經此方法得到有效控制;②苯巴比妥:給予10~15 mg/(kg·次),肌內注射,并且30 min重復一次,本研究中6例患兒驚厥經此方法得到有效控制;③10%水合氯醛:將此藥物0.5 mL/(kg·次)加入等量生理鹽水中對患兒行保留灌腸,必要時可30~60 min后重復進行1次,本研究中12例患兒驚厥經此方法得到有效控制;④安定:0.3~0.5 mg/(kg·次),靜脈注射,單次劑量應當≤10 mg,必要時可在15 min后重復給藥1次,本研究中27例患兒驚厥經此方法得到有效控制[3]。
1.2.3 治療高熱:由于高熱可導致機體代謝紊亂及各系統的功能障礙的發(fā)生,并且會導致抽搐加重,引起腦水腫,因此控制體溫是有效防止抽搐反復發(fā)作,以及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重要措施,一般要求體溫應當控制在<38 ℃:①藥物降溫:給予10~20 mg/kg注射用賴氨匹林靜脈注射,并給予布洛芬片、媽咪愛等藥口服,不可單一依賴一種方案有效降溫,應當采用配合使用的方式;②物理降溫:采用冰枕、冰帽降溫,不僅能夠使腦內代謝降低,減少氧耗,同時能夠是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提高,有利于腦細胞功能的恢復以及有效防止腦水腫的發(fā)生;采用50%酒精擦浴,禁止擦拭腹部、胸前以及后頸,同時將熱水袋墊于腳底,能夠有效避免腹瀉、反射性心率失常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夏季可將患兒置于空調房。研究證實,物理降溫相比藥物降溫具有安全、速度快、易控制、可多次使用等優(yōu)點。在降溫過程中應當對患兒的面色、四肢、體溫以及出汗情況進行密切監(jiān)測,避免虛脫的發(fā)生,降溫后30 min應當對體溫進行測量并記錄,同時對降溫效果進行評估[4]。
1.2.4 降低顱內壓:若患兒驚厥持續(xù)時間>30 min或反復發(fā)作,并且在其間歇期仍然存在意識不清者,應當迅速給予降低顱內壓處理,給予0.5~1 g/(kg·次)甘露醇或地塞米松靜脈注射。本研究中有6例患兒發(fā)生驚厥持續(xù)狀態(tài),給予有效治療后驚厥停止。
1.2.5 積極治療病因:大部分FC患兒是因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因此,需要給予積極對癥處理,并給予抗感染治療原發(fā)病。
1.2.6 密切觀察病情:密切監(jiān)測患兒呼吸、脈搏、體溫以及痛苦等生命體征變化,一旦出現異常需立即報告,同時護理人員應當熟練掌握止驚藥物的使用指征、劑量以及用法,密切觀察及記錄驚厥持續(xù)時間、間歇時間以及患兒驚厥緩解后神志情況。
1.2.7 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在對患兒進行搶救過程中應當保持冷靜、沉著、嚴謹、有序的態(tài)度,使患兒驚厥得到及時控制,體溫及時降低,預后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在操作過程中應當熟練、準確。醫(yī)護人員應當給予家屬有效的心理安慰,使其焦慮、緊張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取得家長及患兒信任,待患兒病情穩(wěn)定后,對患兒家長介紹該病的相關知識,并告知治療的有效性、安全性,使其能夠放松心情,協助各項治療。
1.2.8 出院指導:由于FC反復發(fā)作可能會引起腦損傷對患兒的智力發(fā)育造成影響,甚至個別患兒會發(fā)生癲癇,因此,需要給予家屬有效的健康指導,一旦小兒出現發(fā)熱情況應當給予密切觀察,并指導家屬如何正確物理降溫,并告知其家中應當常備退熱藥,患兒在家中發(fā)生驚厥時如何給予正確處理。
1.3 觀察指標:觀察比較患兒急救與護理前后體溫、收縮壓(SBP)、脈搏、心率變化。治療后2年對該56例患兒進行隨訪,觀測患兒FC復發(fā)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后患兒家屬滿意度及HAMA評分比較:護理后滿意度明顯提高,HAMA評分明顯降低(P<0.01)。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患兒家屬滿意度及HAMA評分比較[()分]
表1 護理前、后患兒家屬滿意度及HAMA評分比較[()分]
時間 n 滿意度 HAMA護理前 56 73.2±5.4 36.4±4.7護理后 56 92.6±7.3 18.5±2.4 t 15.988 25.383 P<0.01 <0.01
2.2 護理前、后患兒生命體征比較:護理后患兒體溫、SBP、脈搏、心率等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0.01)。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患兒生命體征比較()
表2 護理前、后患兒生命體征比較()
時間 n 體溫( ℃) SBP(mm Hg)脈搏(次/分)心率(次/分)護理前 56 38.7±0.4 123.6±2.1 85.2±3.1 82.8±1.3護理后 56 36.8±0.3 111.4±1.8 71.5±2.7 73.9±1.1 t 28.437 33.008 24.939 33.110 P <0.01 <0.01 <0.01 <0.01
2.3 FC治療后效果及隨訪:56例患兒經有效的急救及護理后,無1例患兒發(fā)生死亡;隨訪2年,無1例患者發(fā)生腦損傷,且智力正常,但其中有13例患兒再次發(fā)作。
FC是小兒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目前對于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該病一般發(fā)生于≤4歲的兒童,這是由于在幼兒期,神經系統尚未完成發(fā)育,其驚厥閾值相比成年人更低,而FC會對神經造成迅速高熱刺激,從而引起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并隨著發(fā)熱的影響由此而產生驚厥。持續(xù)性驚厥會造成呼吸困難,從而引起大腦氧供給量減少,由此而導致的腦缺氧、腦細胞壞死的危害相比成年人遠遠更大。
FC由于具有起病急驟的特點,導致家長焦慮、緊張負性情緒明顯升高,本研究中,護理人員通過與患兒家屬之間的交流,給予家屬安慰,同時通過嫻熟、冷靜的搶救技術,患兒家屬負性情緒明顯得到控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對患兒的急救治療,使臨床效果得到有效提高。表現在臨床癥狀上,患兒體溫、SB、脈搏、心率均明顯降低,提示積極有效的急救措施及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生命體征,提高治療效果。
[1]羅秀菊.89例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30(8):1009.
[2]賈新麗.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09,12(23):83-84.
[3]曹穎.73例小兒高熱驚厥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 7(1):106-107.
[4]高惠萍.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及健康教育[J].全科護理,2011, 9(9C):2531-2532.
R473.72
B
1671-8194(2015)07-02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