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木
他被譽為“中國文化非官方的大使”,43歲開始寫小說,以一部《京華煙云》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皟赡_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是他的文化理想。西方人因他的文字,認識了一個豐富而生動的中國。他就是林語堂!2015年10月10日是林語堂誕辰120周年的日子,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在中國享有盛譽的大師。
生平故事
“林氏可能是近百年來受西方文化熏染極深且對國際宣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貢獻最大的一位作家與學者。若干淺識的西方人知有林語堂而后知有中國,知有中國而后知有中國的燦爛文化?!?/p>
——《中國時報》
跨文化使者
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林語堂說:“我的長處是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對中國人講外國文化?!?/p>
1935年7月,在廬山避暑的林語堂應(yīng)他的美國朋友賽珍珠之約,也出于對中國傳統(tǒng)“情感上的義務(wù)”,開始用漂亮的英文撰寫他的小說《吾國吾民》。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林語堂出人意料但卻堅定不移地扮演了一個中國文化的超級粉絲的角色。他不僅用包括《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shù)》《蘇東坡傳》《京華煙云》在內(nèi)的三十多部英文作品,向西方世界普及中國文化,還將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的哲學思想以及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到海外,甚至著文煞有介事地論證“長衫優(yōu)于西裝”。
考場速用:當別人致力于將西方文學翻譯成中文而讓國人接受外國文化的時候,林語堂卻致力于將中國的東西翻譯出來介紹到西方。他這么做,是基于他對自己民族的文化非常自信。反觀現(xiàn)在,很多人越來越鐘情于外國的東西,但對中國經(jīng)典文化卻不甚了解,令人感到悲哀。作為當代的中學生,在積極學習外來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更要堅信中國文化的優(yōu)勢,不忘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一點癡性,人人都有,或癡于一個女人,或癡于太空學,或癡于釣魚。癡表示對一件事的專一,癡使人廢寢忘食。人必有癡,而后有成。” ? ? ——林語堂
癡迷:林語堂與他的中文打字機
林語堂的癡,在于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林語堂早年立志發(fā)明中文打字機。他在數(shù)十年間自斥資金購置設(shè)備,堅持不懈地一再嘗試,甚至一度傾盡家財、負債累累,最終成功發(fā)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機”,并于1952年取得該項發(fā)明的專利權(quán)。打字機以“明快”命名,乃取其“明易快捷”之意,寄托了他希望人人都能順利操作使用該機器的心愿。除了“明快中文打字機”,林語堂還有很多小發(fā)明?!白詠硌浪ⅰ薄白詣哟驑蚺茩C”“自動門鎖本”等,無不體現(xiàn)了他對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癡迷。
考場速用:古人云:性癡則其志凝。這里的“癡”是指用心專一。唯有用心專一,才有可能潛心鉆研;鉆到極處,才有可能獲得成果。林語堂為發(fā)明中文打字機數(shù)十年鍥而不舍,正是他的可貴之處。許多功不成、名不就者,恰恰缺少這種堅持不懈的癡迷精神,他們的失敗也往往是因為心性浮躁,用心不專。
“幽默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一種應(yīng)付人生的方法。幽默沒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薄终Z堂
林語堂的幽默
林語堂不僅是一位學貫中西的文學家,還是一位博學多識的演講家。他的睿智機變往往都是用通俗幽默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其有“幽默大師”之稱。一次,他到一所學校參加畢業(yè)典禮,前面幾位發(fā)言人都發(fā)表了長長的演講,輪到他說話時已經(jīng)12點半了,與會者饑腸轆轆,再講只能更加使人生厭。于是,林語堂上臺后說:“紳士的講演,應(yīng)當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迷人!”一句話就結(jié)束了發(fā)言。
考場速用:林語堂不是為了讓人們發(fā)笑而去制造幽默,他的幽默更像是生活的一種調(diào)味品,不刻意,不做作,信手拈來,水到渠成。
“我躺在床上怒不可遏,不能入睡,想著如何打破華盛頓封鎖供應(yīng)中國物資的堅壁。我也設(shè)法了解羅斯??偨y(tǒng)給我們的迷惑,卻想不出道理來……1941年夏天,羅斯??偨y(tǒng)得意地宣稱這項運送鋼鐵和汽油去日本的政策成功,那是我受到的第一記耳光……”——林語堂
林語堂的鋒芒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雖然得到美國的同情以及援助,但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tài)度一直比較冷淡。美國還想發(fā)戰(zhàn)爭財,把汽油、武器等與戰(zhàn)爭有關(guān)的物資大量地賣給日本。林語堂在《紐約時報》上連續(xù)發(fā)表文章,毫不隱諱地指責美國的兩面派做法。珍珠港事件爆發(fā)后,美國對日宣戰(zhàn),終于承認對華援助太少、太晚。然而,美國對中國的抗戰(zhàn)仍然繼續(xù)使用兩面派的手段。林語堂忍無可忍,1943年,他出版了《啼笑皆非》一書,一一列舉美國對中國的惡劣做法,把矛頭直指美國政府。
考場速用:一個人,不管多么溫文爾雅,甚至敏感脆弱,當國家的尊嚴和利益受到損害甚至踐踏的時候,就必須挺身而起,奮起反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這是林語堂先生的處世原則。(周志龍)
素材拓展
今天,我們再讀林語堂,幽默大師、文學大家的標簽紛至沓來。他不僅給我們留下了他的著作和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為我們留下了一種不卑不亢、忠心愛國的時代精神。緬懷大師最好的方式,莫過于細細品讀其作品,感悟其作品背后的時代精神。
■《京華煙云》
《京華煙云》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用英文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該書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時代》周刊譽為“極有可能成為關(guān)于現(xiàn)代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經(jīng)典作品”。該書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1937年抗日戰(zhàn)爭這三十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中國的社會風貌。
姚木蘭,出生于民國時期的一個書香世家,既是美麗的“道家女兒”,又是賢惠的“儒家媳婦”。為了顧全大局,她頂替妹妹嫁給了桀驁不馴的曾蓀亞;同樣為了顧全大局,她容忍了曾蓀亞那段執(zhí)迷不悟的婚外情。在面對曾蓀亞故意冷落和無端指責時,她卻以德報怨。姚木蘭似乎一直在委曲求全,其實不然。姚木蘭的寬容是有尊嚴的,是大氣的,而不是一味地縱容,抑或故作姿態(tài)。姚木蘭沒有降服于命運失去自我,她用智慧經(jīng)營著自己的婚姻和人生,而最終她收獲的經(jīng)歷了大風大雨和萬般磨礪的愛情也恰恰是最實在的,最令人羨慕的。
微評:“顧全大局”這短短的四個字,看似淺顯,又何等深邃。姚木蘭的寬容與大氣令人刮目相看。
■《吾國與吾民》
《吾國與吾民》是林語堂在西方文壇成名的代表作。他在此書中以冷靜犀利的視角剖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特質(zhì),向西方展示了一個真實而豐富的民族形象。作為中國文化在西方的傳聲筒,此書擁有包括文學家、政客在內(nèi)的眾多海外讀者。林語堂也通過此書擔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大使的重任。對中國讀者而言,這也是一部幫助我們更好地審視和思考本民族文化和性格的著作。
我可以坦誠相見,因為我心目中的祖國,內(nèi)省而不疚,無愧于人。我可以把它的麻煩公之于眾,因為我并沒有失去希望。中國比那些小小的愛國者要偉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他們涂脂抹粉。
微評:毫不隱諱地呈現(xiàn)祖國的麻煩,林語堂不是不愛祖國,而是清楚地知道中華民族雖然千瘡百孔,卻仍有極強的生命力,絕不會為外族所輕易毀滅。這樣熱忱又冷靜的情懷,不知道現(xiàn)在中國還有幾個人可以望其項背。
■《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是中國現(xiàn)代長篇傳記的開標立范之作,20世紀中國四大傳記之一。林語堂用他的生花妙筆,將蘇東坡窮達多變的一生娓娓道來,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文采斐然、超然獨絕的蘇東坡。蘇東坡憑著他的才情、氣度、思想成為歷代文人推崇的典范,也是林語堂最喜愛的文人——這種喜愛或許源于一種心性相通的感覺。對于同樣喜愛或者希望了解蘇東坡的讀者,這本傳記是絕佳的閱讀選擇。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微評:蘇東坡曾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毕鄬τ谟篮悖K東坡不過是微乎其微的塵埃罷了。然而,他卻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締造了永恒的奇跡,記錄下了如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