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樹新
啟示錄:德國人的“慢”,實際上是嚴謹與質(zhì)量至上的體現(xiàn)。對速度的崇拜有時也是一種浮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們在其他方面的欠缺。
素材拓展:2015年9月開播的《瑯琊榜》以緊湊的劇情和精良的制作,獲得觀眾一片好評。早在2011年制片人侯鴻亮就頂著網(wǎng)友在微博上每日一催的壓力,歷經(jīng)4年才讓該劇與觀眾見面,這種“姍姍來遲”體現(xiàn)出了慢工出細活的品質(zhì)。
2012年父母到德國看我,一下火車就看到站前廣場在重修,我們只好拖著行李箱繞個大圈子去廣場對面的公交車站。兩個月后,他們返程再次去火車站時發(fā)現(xiàn),站前廣場還在修。當父母第二年再次來到德國時,令他們驚訝的一幕出現(xiàn)了:廣場還沒修完。其實,他們不知道,這個廣場要到2015年才能重新使用。這真的是非常慢了。
很多人會嘲笑德國人“低效”,但是他們顯然忽略了另一個原因:認真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工作的進度。
有一次我家門口有一小段路面要鋪設(shè)管道。幾個工人過來后,先把地面上的花磚一塊塊撬出來擺好,然后小心地把下面的土挖出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土層的顏色有差別,有一部分土層顏色偏紅,工人們便把這部分土單獨堆在一邊,每天收工時用網(wǎng)將土罩上,以免揚塵,鋪管道時再把土和撬出來的花磚運到其他地方。等管道鋪完,他們又把土和花磚運回來,按照土層原來的順序填回坑里,認真壓實,原來的花磚原位鋪回,并拿著筆尺仔細檢查花磚的排列是否平整,幾個星期后他們才收工走人。我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們曾經(jīng)在那里施工過,想必真的覺察不到那里曾經(jīng)刨磚動土過。
速度并不是衡量一件工作好與壞的唯一標準。如果適當?shù)胤潘蓪λ俣鹊淖非?,讓參與工作的人們都能夠認同自己的工作,從而在細節(jié)上做到更好,或許慢一點也是值得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