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國
(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區(qū)人民醫(yī)院 常德415137)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遠期較嚴重的并發(fā)癥及致死原因之一,目前學術界認為本病是一種獨立的心肌疾病,與臨床中常見的冠心病及高血壓性心臟病有所不同。本病在代謝紊亂及微血管病變基礎上引發(fā)心肌廣泛灶壞死,早期可出現(xiàn)心臟舒張功能不全,晚期以收縮功能不全為主,最終進展為心力衰竭,重癥患者甚至猝死[1]。自2012年以來,筆者在西藥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化瘀解毒法遣方用藥治療糖尿病心肌病52例,取得較好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部及門診收治的糖尿病心肌病100例,均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的診斷標準,且出現(xiàn)心臟增大、心律失常,排除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風心病、甲亢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及其他心臟病。1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2例和對照組48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8例;年齡53~78歲,平均(61.2±9.7)歲;糖尿病病程5~24年,平均(12.7±4.5)年;按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進行心功能分級:Ⅱ級11例、Ⅲ級27例、Ⅳ級14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55~75歲,平均(62.3±9.5)歲;糖尿病病程 5~23 年,平均(12.5±4.8)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0例、Ⅲ級26例、Ⅳ級12例。經(jīng)統(tǒng)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口服降糖藥物或(和)胰島素控制血糖達理想水平(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同時常規(guī)吸氧、應用洋地黃、利尿劑、硝酸酯類藥物等抗心衰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中醫(yī)化瘀解毒法遣方用藥治療,方藥:黃芪 30 g、沙參 15 g、山藥 15 g、三七3 g(兌服)、丹參 10 g、赤芍 10 g、丹皮 10 g、黃連 3 g、甘草10 g。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兩次口服,適時辨證加減。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共觀察6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分別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糖化血紅蛋白(HbAlc)、腦鈉肽(BNP)水平;并通過心臟彩超測定患者的左房內(nèi)徑(LAD)、左室舒張末內(nèi)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同時觀察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兩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
2.1 治療前后HbAlc和BNP水平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HbAlc和BN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bAlc和BNP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bAlc和BNP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bAlc和BNP水平對比(±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n HbAlc(%) BNP(pg/ml)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52 52 48 48 8.72±1.83 6.61±0.87*#8.77±1.85 7.49±1.12*672.5±98.3 531.8±79.2*#671.9±99.6 562.5±81.5*
2.2 治療前后心臟彩超結(jié)果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LAD和LVEDD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LVEF則均上升,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LAD和LVEDD均低于對照組,而LVEF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臟彩超結(jié)果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臟彩超結(jié)果對比(±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n LAD(mm) LVEDD(mm) LVEF(%)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52 52 48 48 48.5±6.1 41.2±4.5*#48.9±6.3 44.2±4.6*62.1±6.7 56.6±5.6*#61.8±6.8 58.9±5.9*37.7±5.3 42.9±5.6*#37.5±5.7 40.2±5.9*
自上世紀70年代糖尿病心肌病這一概念提出后,40余年來大量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本病是糖尿病并發(fā)癥中最為特殊和嚴重的并發(fā)癥[2]。其發(fā)病機制復雜,涉及多種代謝紊亂以及心肌間質(zhì)纖維化、心臟自主神經(jīng)病變等多種因素[3]。當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出現(xiàn)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再采用強心、利尿等治療方法效果欠佳。有學者指出本病的治療主要有三個方面[4]:(1)嚴格控制高血糖、血脂紊亂、高血壓;(2)改善生活方式,低脂高纖飲食;(3)改善心臟重構(gòu),防止心衰惡化。BNP是反映心室壓力及容量負荷變化的最強獨立指標,且以往的研究表明,其濃度隨著舒張、收縮功能障礙加重逐漸升高,呈正相關[5]。因此,監(jiān)測血漿BNP水平以及心臟彩超有助于診斷心衰患者及其嚴重程度。
糖尿病屬中醫(yī)學“消渴”范疇,但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亦屬于“胸痹”的范疇。消渴的主要病機是陰虛為主、燥熱為標,燥熱日久、氣機郁滯、血脈失養(yǎng)、血液黏滯、運行不暢成瘀;瘀郁化熱毒、久病入絡、阻于心脈。病久亦可陰損及陽,見氣陰兩虛、陰陽兩虛之證。因此認為本病治療當益氣活血、清熱解毒。所選方藥中黃芪能益氣補血,善治胸中大氣下陷所致胸痹、心悸,與沙參、山藥相配,更能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三七、丹參活血化瘀,配合赤芍、丹皮更能涼血清心,化血中之瘀熱,更添少許入心經(jīng)之黃連,以加強解毒效;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相配,共奏益氣活血、清熱解毒之效。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西藥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化瘀解毒法遣方用藥治療糖尿病心肌病能更好地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1]初杉.益心舒膠囊治療糖尿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8):918-920
[2]王旭,洪兵,周學平,等.清化瘀熱方治療糖尿病心肌病的臨床研究[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6(6):412-414
[3]楊莉.糖尿病心肌病68例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1):37-38,40
[4]席曉慧,王福文,牟艷玲,等.糖尿病心肌病的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4,54(5):93-95
[5]魏進,韓玉亭,高明殿,等.腦鈉肽對糖尿病心肌病診斷價值及丹紅注射液對其的干預作用分析[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3):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