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百瑜
山東夏津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四科 夏津 253200
小劑量肝素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進展性腦梗死效果觀察
陳百瑜
山東夏津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四科 夏津 253200
目的 觀察小劑量肝素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72例,隨機分為2組各36例,2組均予脫水降顱壓、抗血小板聚集、調(diào)控血壓及血脂,控制血糖,對癥支持等基礎治療,治療組在基礎上應用肝素50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滴,2次/d,5~7d為一療程,依達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中靜滴,2次/d,14d為一療程。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加用依達拉奉,方法同治療組。比較2組臨床療效及臨床神經(jīng)功能評分。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神經(jīng)功能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劑量肝素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進展性腦梗死效果顯著。
腦梗死;肝素;依達拉奉
進展性腦梗死是神經(jīng)內(nèi)科急癥,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及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并發(fā)癥多,臨床需要及時控制病情進展,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狀態(tài),降低病死率及致殘率?,F(xiàn)將我院應用小劑量肝素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01—2013-01收冶的符合進展性腦梗死診斷標準[1]的患者72例,均經(jīng)頭顱CT和(或)MRI檢查證實,發(fā)病6h后病情仍呈進展狀態(tài)。排除標準:(1)出血性卒中;(2)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傾向患者;(3)合并嚴重肝、腎、心、肺功能障礙者;(4)有房顫史者;(5)血小板<100×109L-1。以上患者均同意參加本實驗。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48~75歲,平均68.5歲;合并疾病:高血壓22例,糖尿病12例,血脂異常28例;腦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20例,額葉6例,枕葉3例,顳葉3例,頂葉2例,腦干2例;病程5~56h,治療前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21.10±6.10)分。對照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46~76歲,平均68歲;合并疾?。焊哐獕?4例,糖尿病11例,血脂異常26例;腦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21例,額葉5例,枕葉3例,顳葉2例,頂葉3例,腦干2例;病程4~55h,治療前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20.40±5.80)分。2組發(fā)病年齡、性別、合并疾病、梗死部位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根據(jù)具體病情給予脫水降顱壓、抗血小板聚集、調(diào)控血壓及血脂、控制血糖、對癥支持等治療。治療組:肝素50mg加入0.9%氯化鈉250mL中靜滴,2次/d,5~7d一療程;依達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鈉100mL中靜滴,2次/d,14d一療程。對照組:依達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鈉100mL中靜滴,2次/d,14d一療程。2組均治療14d。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定期復查肝功、腎功、血糖、血脂、血常規(guī)、血凝(重點觀察APTT);治療前后采用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2]評價神經(jīng)功能。
1.4 評定標準 基本痊愈: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肌力基本恢復到Ⅴ級;顯著:評分減少46%~90%,肌力恢復到Ⅳ級;進步:評分減少18%~45%,肌力恢復到Ⅱ~Ⅲ級;無效:評分減少0~17%,肌力無變化;惡化:評分≥18%??傆行剩剑ɑ救?顯著+進步)/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率的比較用卡方檢驗,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2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14d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
表2 2組治療14d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36 20.40±5.80 13.52±4.80治療組36 21.10±6.10 10.10±4.56
2.3 不良反應 2組治療過程中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治療組3例,對照組2例出現(xiàn)心悸、頭部不適感,減慢輸液速度、休息后好轉(zhuǎn),第7天及第14天復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無明顯變化,血凝(APTT)在基礎值的1.5~2倍以內(nèi)。
腦梗死是一種發(fā)病率、致殘率及致死率高的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3]。進展性腦梗死是腦梗死的病程時相之一,發(fā)生率20%~40%[4]。進展性腦梗死早期溶栓是重要的治療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入院時超過6h溶栓時間窗或無溶栓適應證,溶栓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時,抗凝治療顯得尤為重要,能有效改善血栓的進展。急性缺血后,在不可逆的缺血中心部位周圍存在缺血半暗帶區(qū),急性腦缺血時周圍局部腦血流量明顯減少,使局部腦組織發(fā)生不可逆損傷,尤其腦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大量產(chǎn)生,引起瀑布式的自由基級聯(lián)反應,是引起水腫形成和神經(jīng)細胞凋亡的重要原因。
依達拉奉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多且有效的自由清除劑及抗氧化劑,可清除體內(nèi)活性氧分子及具有細胞毒性的羥自由基,抑制神經(jīng)細胞凋亡,減少自由基產(chǎn)生,減緩自由基對組成細胞磷脂膜多聚不飽和脂肪酸氧化損傷,延緩神經(jīng)元死亡,減輕神經(jīng)功能障礙。其穿透血腦屏障率高達60%,通過靜脈用藥,在腦內(nèi)迅速達到有效濃度[5],能抑制再灌注損傷,保護缺血腦組織。
肝素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抗凝藥物,體內(nèi)、外均有抗凝血作用,作用機制較復雜,主要通過與抗凝血酶Ⅲ(AT-Ⅲ)結合,而增強后者對活化的Ⅱa、Ⅸa、Ⅹa、Ⅺa和Ⅻa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阻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壞,妨礙凝血激活酶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原變?yōu)槟福灰种颇?,從而妨礙纖維蛋白原變成纖維蛋白,中和組織凝血活素(因子Ⅲ)。肝素除抗凝外還具有:(1)使血管內(nèi)皮釋放脂蛋白酶,水解血中乳糜微粒及VLDL發(fā)揮調(diào)血脂作用;(2)抑制炎癥介質(zhì)活性和炎癥細胞活動,呈抗炎作用;(3)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抗血管內(nèi)膜增生等作用;(4)抑制血小板聚集[6]。王志勇等[7]報道,應用普通肝素早期治療急性腦梗死,與常規(guī)治療相比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遠期生活質(zhì)量。臨床應用肝素抗凝需注意:(1)最好24h內(nèi)達到肝素化(即用藥后APTT值達到用藥前1.5~2倍),否則因抗凝強度不夠,血栓延伸使肝素需用量增加,達到肝素化的時間延長,易引發(fā)出血;(2)定時監(jiān)測APTT變化,據(jù)此調(diào)整劑量;(3)維持5~7d。肝素進入體內(nèi)即可發(fā)揮強大的抗凝血作用,APTT隨即發(fā)生變化,血栓形成的趨勢開始減緩。我院所應用的小劑量肝素,劑量僅為常規(guī)全身肝素化的半量,每天總劑量100mg(1mg∶125U),治療前后對血凝的實驗室檢查發(fā)現(xiàn),對APTT的影響在用藥前基礎值的1.5~2倍,本研究72例患者均未發(fā)生出血,可以看出小劑量肝素相對安全,從而減少了多次抽血檢驗對患者的身體損傷及經(jīng)濟負擔。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組無論總有效率還是治療后神經(jīng)功能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急性腦梗死早期在基礎治療上加用小劑量肝素及依達拉奉,對改善腦梗死患者的癥狀有協(xié)同作用,清除自由基,對于不能溶栓的患者是很好的選擇,能有效改善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癥狀,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1] 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380.
[2]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病人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及臨床療效評定標準[J].中華神經(jīng)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81-383.
[3] Simonetti G,Stefanini M,Konda D,et al.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acute stroke[J].J Cardiovasc surq(Torino),2013,54(1):101-114.
[4] Thanvi B,Tresdwell S,Robinson T.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predictors,mechanisms and managemeng[J].Postgrad Med J,2008,84(994):412-417.
[5] 王柞明.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25(3):98.
[6] 楊寶峰,蘇定馮,周宏灝.藥理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284.
[7] 王志勇,王利春,戈杰英,等.普通肝素微量持續(xù)靜脈滴注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國卒中雜志,2006,1(11):768-771.
(收稿2014-05-20)
R743.33
B
1673-5110(2015)07-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