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智軍,靳開顏,熱孜萬·阿巴斯 (新疆林科院園林綠化研究所,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歐洲莢蒾(Vibunum opulus L.)為忍冬科莢蒾屬植物,又名歐洲繡球、雪球莢蒾和歐洲瓊花,落葉小灌木,主要分布在歐洲、高加索與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我國的黑龍江省、吉林、陜西和新疆亦有分布,新疆主要分布于塔爾巴哈臺山、天山伊犁地區(qū)河谷云杉林下和林緣[1-3]。歐洲莢蒾在園藝觀賞方面的應用最早也最為廣泛,枝端的花序成聚傘狀或復傘狀,由稠密的白色花朵組成,滿樹的花朵富有芳香氣味。核果球形紅色,金秋時節(jié)掛滿枝頭,煞是好看。紅色的果實可以經久不落,隆冬季節(jié),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嬌媚動人。這些優(yōu)良的觀賞特性,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和廣泛種植。歐洲莢蒾除作為觀賞植物應用于園林綠化外,其果在民間哈薩克醫(yī)、蒙醫(yī)均在應用,有清熱涼血、健胃消食、消腫止疼之功,主要用于高血壓、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關節(jié)炎和咳喘等疾病,果實含有綠原酸、熊果酸、β - 谷甾醇物質[4-5]。
俄羅斯是歐洲莢蒾在食用方面應用研究最早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俄羅斯利薩文科園藝研究所從歐洲莢蒾野生種中培育出可以食用的用于釀酒和制作飲料的7個歐洲莢蒾品種[6-7]。近些年,隨著歐洲莢蒾在醫(yī)藥和食用方面應用的不斷深入,必然會遇到種源困難和良種擴大繁殖的問題,歐洲莢蒾的繁殖技術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仡櫤头治鼋陙韲鴥韧庥嘘P歐洲莢蒾繁殖技術的研究進展,將對我國歐洲莢蒾的研究和應用及其推廣種植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對歐洲莢蒾繁殖技術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作為一種園藝觀賞樹種,早在20世紀中葉(1937~1970年)國外就開始對莢蒾屬植物的繁育技術進行了研究,并發(fā)現總結了一些規(guī)律。Barton等認為莢蒾屬植物種子有比較特殊的休眠要求,采用常規(guī)的催芽技術手段不能在短時期內出芽,絕大多數種子會因休眠而隔年萌發(fā)[8-9]。莢蒾屬植物具有普遍的休眠特性,其休眠類型主要有上胚軸休眠的深度生理形態(tài)休眠和淺度生理形態(tài)休眠,肖月娥等對國內外已經研究出的具有上胚軸休眠特性的莢蒾屬植物種類進行了總結歸納,結果顯示,歐洲莢蒾屬于具有上胚軸深度生理形態(tài)休眠特性的莢蒾屬的種類[10]。在植物界,一般具有上胚軸深度休眠特性的種子,在秋播后,胚根發(fā)育成根而上胚軸不伸長,處于休眠狀態(tài),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上胚軸才能萌發(fā)[11]。Giersbach將莢蒾胚根已萌發(fā)的種子置于10℃以下分別放置2個半月和4個月后,發(fā)現種子上胚軸萌發(fā)率分別為61%和81%,說明低溫對莢蒾種子上胚軸的萌發(fā)具有顯著地促進作用[12]。胡義軍對歐洲莢蒾種子采用2種去蠟質的方法,成功實現了種子秋天播種和來年春天發(fā)芽的繁殖過程,種子發(fā)芽率可達90%[13]。
在我國,歐洲莢蒾常規(guī)實生繁育方法主要為10月果實成熟,采集種子,將果實堆積軟化,用清水將果肉漂洗干凈、陰干,備用。春播秋播均可,播種量75~90 kg/hm2。條播,按行距開溝,溝距40 cm,溝深3.0~3.5 cm。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覆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2~3倍,用砂土、腐熟馬糞混合拌勻后覆土。春播需進行種子處理,4月中旬播種,在播種前先用水浸泡30 d左右,待種子吸漲后播下,發(fā)芽率較高。種子當年只生長根系,第二年春季才出芽。秋播于10月底直接播種,芽出土則在第三年的春天[14]。
2.1 扦插繁殖 McMillan-Browse研究了歐洲莢蒾V.opulus、齒葉莢蒾V.dendatum、三裂葉莢蒾V.trilobum、紅蕾莢蒾V.carlesii、琵琶葉莢蒾 V.rhytidophyllum 和雪球花 V.opulus‘Rosevm’等莢蒾屬植物的扦插、嫁接、壓條等繁殖技術,指出用吲哚丁酸處理嫩枝,于夏季在沙或珍珠巖基質中噴霧扦插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15]。周佳玉等采用嫩枝扦插培育歐洲莢蒾扦插苗,采用當年生半木質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嫩枝為扦插材料,插穗剪下后立即將切口基部浸入清水中,以防穗條水分流失;將穗條剪成8~10 cm(至少保留2個節(jié)間),上部保留1~2片葉(每片葉子減去1/2~1/3),然后捆扎成捆;扦插前,先將成捆的插穗放在500倍的多菌靈溶液中浸泡9 min,并進行生根粉處理;用直徑1 cm的木棍在基質上插孔,然后按4 cm×6 cm的密度進行扦插,扦插深度為3~4 cm,插后壓實;扦插基質為1/2草木灰+1/4蛭石+1/4珍珠巖基質,基質保持中等水分;扦插時間以6月下旬~8月下旬;扦插10 d左右就可以形成愈傷組織,20 d左右開始生根,25 d左右開始大量生根,50 d左右可以移栽[14]。易靄秦等對歐洲莢蒾進行扦插試驗指出,疏松且保水的珍珠巖、泥炭土有利于扦插,且生長狀況良好;ABT6比較適合歐洲莢蒾的扦插生根,用1 000 mg/L的ABT6速沾5 s生根率最高,達96.3%,且生根時間短[16]。
2.2 壓條育苗 王國芳等對歐洲莢蒾采用壓條方式培育苗木,采用堆土壓條、水平壓條和輻射性壓條3種方式,壓條育苗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夏季進行;將枝條深埋10~15 cm,壓埋土應是腐殖質較高的疏松沙壤土,一般在枝條節(jié)處生根萌芽,一根枝條上可長出5~8棵新的植株;壓條當年很少出苗,大部分是第二年春季出苗,出苗后生長速度很快,當年高生長可達50 cm左右,于第二年秋季或第三年春季從母體上切斷,成為獨立的一株苗木[17]。
2.3 組織培養(yǎng) 采用播種、扦插和壓條繁殖時間周期長且成苗率低,而用組織培養(yǎng)的方法可以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的試管苗,便于良種推廣。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研究人員大多采用植物的芽器官作為外植體材料,這種途徑獲得的組培苗遺傳性狀穩(wěn)定,能夠保持母株的優(yōu)良特性。甄雪花等[3]通過選用植物的頂芽、側枝的頂端組織、帶腋芽的莖段為外植體,培育出了健壯能生根的組織苗;在外植體消毒滅菌階段,采用升汞對外植體進行了6個時間梯度的對比試驗,最后表明消毒7 min左右效果最佳,既能消毒徹底又不對外植體造成傷害;在無菌系建立初期的催芽階段,篩選出的適宜啟動培養(yǎng)基為 MS+6-BA 2.0 mg/L+IBA 0.1 mg/L,經過 5 ~6周,催生的新芽生長健壯,葉色綠;篩選出的適宜增殖培養(yǎng)基為 MS+6-BA 0.5 mg/L+NAA 0.2 mg/L,培養(yǎng) 30 d 芽增殖2~3倍;篩選出的適宜生根培養(yǎng)基為1/2MS+NAA 0.2 mg/L,培養(yǎng)14 d開始生根,35 d時生根率可達94%,在生根培養(yǎng)基篩選過程中發(fā)現,1/2MS培養(yǎng)基比全量MS培養(yǎng)基更適宜于歐洲莢蒾的生根。
歐洲莢蒾不僅是一種集園藝觀賞、醫(yī)藥和食用為一體的珍貴樹種,且它的生態(tài)分布幅度也很廣泛,它既可以在酸性土壤生存,也可以在堿性土壤環(huán)境下生長。因此找到一種有效的繁育技術,將有價值的歐洲莢蒾引進品種進行栽培馴化,將大大提高歐洲莢蒾在園藝界、醫(yī)藥界和食品界等經濟價值開發(fā)中的應用潛力,同時也能為進一步對該種樹種進行深入研究打好基礎。
[1]SAGDIC O,AKSOY A,OZKAN G.Evaluation of 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oxidant potentials of cranberry(gilaburu,Viburnum opulus L.)fruit extract[J].Acta Aliment Hung,2006,35:487 -492.
[2]新疆植物志編輯委員會.新疆植物志:第四卷[M].烏魯木齊: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甄雪花,胡惠露,夏姚生.歐洲莢蒾組織培養(yǎng)技術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9):57 -59.
[4]劉偉新.歐莢蒾果的生藥學研究[J].新疆中醫(yī)藥,2008,26(6):44 -45.
[5]祝之友.莢蒾藥用植物資源調查及開發(fā)利用[J].基層中藥雜志,1999,13(1):24-25.
[6]熱孜萬,趙群智.歐洲莢蒾品種介紹[J].防護林科技,2012(S1):77.
[7]JORDHEIM M,GISKE N H,ANDENSEN O M.Anthocyanins in Caprifoliaceae[J].Biochem Syst Ecol,2007,35:153 -159.
[8]BARTON L V.Gemination and seeding production in species of Viburnum[J].Plant,1958(8):126 -134.
[9]EZOV L A,KONCEJEV M G,VSE O.Jagodach-Novaja enciklopedia dacnika,Is ted[M].Ripoll Kladik:Moscow,Russia,2000:311 -387.
[10]肖月娥,周翔宇,張憲權,等.莢蒾屬(Viburnum)種子休眠與萌發(fā)特性研究進展[J].種子,2007,26(6):56 -59.
[11]林松明,徐迎春,蔡志仁,等.打破鳳丹種子上胚軸休眠的研究[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6(1):84 -86.
[12]GIERSBACH J.Germination and seeding production of species of Viburnum[J].Contrib Boyce Thomp,1937(9):79 -90.
[13]胡義軍.歐洲莢蒾的種子處理[J].林業(yè)實用技術,2005(12):22.
[14]周佳玉,趙康銀.歐洲莢蒾的繁殖技術及其在城市綠化中的應用[J].農技服務,2008,25(6):84.
[15]MCMILLAN -BROWSE P A.Noteson the propagation of Viburnums[J].Plant,1970,20:378 -386.
[16]易靄秦,董方平,宋慶安,等.不同基質與激素對歐洲莢蒾扦插成活率的影響[J].湖南林業(yè)科技,2008,35(5):16 -18.
[17]王國芳,阿賓,田國慶.歐洲莢蒾園林價值及繁育技術[J].林業(yè)實用技術,2002(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