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星
(山西大學體育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冬訓對于運動員和教練員都很重要,是運動員儲備體能,教練員狠抓技術(shù)動作的關(guān)鍵時期,能否為即將開始的新賽季打好基礎(chǔ),冬訓的成功與否至關(guān)重要。而自由式摔跤是一項身體直接接觸,不斷克服瞬間變化阻力,具有高度應變性的對抗運動,要求運動員要有較強的體能和嫻熟的技能[1]。該研究通過對10名優(yōu)秀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在單個完整訓練周的不同階段的清晨安靜狀態(tài)靜脈血血清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敏感的血清生化指標,進行訓練負荷監(jiān)控,為預防運動員過度疲勞的出現(xiàn)和科學的訓練提供參考依據(jù)。
山西省自由式摔跤隊運動員10名,男子5名,女子5名,所有受試者身體健康,無慢性病史,無控體重,實驗對象均自愿參與該實驗研究,其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運動員基本情況
該研究所選擇的實驗時段為冬訓期間第一個完整的訓練周。實驗期間,運動員周一到周六統(tǒng)一訓練,周日休息,作息時間一致,飲食起居一致。訓練量、訓練強度、訓練內(nèi)容基本一致,訓練周內(nèi)量和強度的上升下降趨勢基本一致。實驗期間不服用任何影響代謝的藥物及運動營養(yǎng)品,不攝入酒類等飲品,無特殊干預。
在訓練周開始的周一早晨,訓練量和強度達到高峰后的周六早晨和恢復一天后的早晨7:00-8:00空腹時自肘正中靜脈取血約6ml。周一作為安靜值、周六作為訓練后的值、恢復一天后的作為恢復值。分別測試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和睪酮(T)。
數(shù)據(jù)處理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所有指標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數(shù)據(jù)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
表2 男運動員訓練周生化指標監(jiān)測結(jié)果
表3 女運動員訓練周生化指標監(jiān)測結(jié)果
如表2所示,男運動員CK值在訓練后顯著高于安靜值,恢復后顯著低于訓練后的值。BU值在訓練后顯著高于安靜值。如表3所示,女運動員CK值在訓練后顯著高于安靜值,恢復后顯著低于訓練后的值。T值在訓練后顯著低于安靜值。
眾多學者研究表明[2-4],CK變化水平是反應運動強度的敏感指標,所以從CK的變化可以大致判斷運動員對訓練內(nèi)容的適應程度。本研究中,男、女運動員在訓練后CK值都有了顯著性的提高(P<0.05),男運動員訓練后的值達到了安靜值的2.6倍,女運動員訓練后達到了安靜值的2.8倍,提示訓練內(nèi)容對男、女運動員的機體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刺激,達到了訓練的效果。在恢復了一天之后,男、女運動員的CK值基本恢復到了安靜時的值,提示運動員在休息后,機體得到了有效的恢復,能夠重新適應同樣強度水平的訓練。
運動員BU安靜值常常處于正常范圍偏高水平,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晨起B(yǎng)U值的正常參考范圍為(4~7)mmol/L。在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這兩個因素中,BU變化幅度對運動量更為敏感[5]。研究認為,當運動后BU比運動前增加值超過3mmol/L時,則認為運動量大,運動員已達疲勞閾值;如果增加量為2mmol/lL左右,則認為運動量較大,運動員基本能適應;如果BU變化值只有1mmol/L左右,則認為運動量很小。次日晨取血測定,一般能降到8.0mmol/L以下表明恢復良好,訓練量適宜;沒有明顯下降或仍高8.0mmol/L表明訓練量過大[6]。
本研究中,男運動員BU值在訓練后比安靜值提高了1.15mmol/L,女運動員提高了0.91mmol/L,變化值都在1mmol/L左右,提示訓練量對于男、女運動員都偏小,未能激起運動員機體深層次的刺激,可能是由于冬訓剛剛開始,教練員只是安排了適應性訓練,沒有增加訓練量。
用T評價運動員的訓練負荷時,如果訓練后T沒有明顯變化,說明訓練負荷不足,對運動員的刺激不大,需要根據(jù)訓練目的增加訓練強度或訓練量;如果訓練后運動T出現(xiàn)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說明運動負荷合理,對運動員刺激足夠;如果T下降幅度達25%以上,并持續(xù)不回升,說明訓練負荷安排不合理,應及時進行調(diào)整[6]。本研究中,男運動員T值在訓練后下比安靜值降了16.8%,并在休息一天后有所升高,提示訓練對機體產(chǎn)生了有效的刺激,訓練的負荷安排比較合理。女運動員T值在訓練后比安靜值下降了32.1%。提示對于女運動員整體訓練負荷比較大,訓練對機體的刺激較深。在休息一天后T值有所回升,提示可能雖然女運動員T值下降幅度較大,但仍是運動員能承受的負荷范圍。
(1)訓練周的訓練安排基本達到了冬訓開始進行適應性訓練的目的,運動員未出現(xiàn)過度疲勞的現(xiàn)象。
(2)男、女運動員BU值提高的較少,提示訓練周的整體訓練量偏少,教練員在之后的訓練周應逐步增加訓練量。
(3)運動員BU值與CK、T值反映出的運動員對訓練負荷適應性有所不同,可能是BU指標對于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訓練負荷的敏感性較差,有待進一步研究。
[1]崔補和.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訓練負荷監(jiān)控研究[J].搏擊,2010,9(2):71-73.
[2]趙鐘暉,韋益毅.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賽前訓練期部分生化指標的監(jiān)測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5):66-68.
[3]柳鳴毅,楊艷麗,朱金棒,等.優(yōu)秀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強化期訓練負荷監(jiān)控的實證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63-66.
[4]丁麗萍,徐烈.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對武術(shù)套路運動員賽前訓練監(jiān)控的應用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10):54-56.
[5]劉建軍,張藍予.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大強度訓練課部分生化指標的監(jiān)控[J].遼寧體育科技,2012,34(2):47-50.
[6]馮連世.優(yōu)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