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 華
軍營的三只“百靈”
文/馮 華
袁艷平
徐朝芹
張群
巾幗風采,颯爽英姿。這是解放軍藝術學院合唱與指揮編配班的3名女學員,也是基層部隊的文藝骨干?!皝碜杂诨鶎?,服務于戰(zhàn)友”是她們的座右銘。多年來,她們開展兵寫兵、兵演兵、兵唱兵活動,傾心為官兵送歡樂,被譽為活躍在為兵服務舞臺上的三只“百靈”。
張群,新疆軍區(qū)某師戰(zhàn)士業(yè)余演出隊隊長。她情系這個燈光璀璨的舞臺,在演出隊工作19年來,始終在藝術上追求專業(yè)水準,注重貼近軍營、貼近生活、貼近官兵,創(chuàng)作編排了小品《女兒情》,舞蹈《鏗鏘玫瑰》《年輕的戰(zhàn)場》,詩畫舞《亮劍爭鋒》,表演唱《雷鋒伴我守邊關》,音樂快板《歌飛天山舞動新疆》,歌曲《忠誠》、《迷彩英雄》《綠色夢想》等一批謳歌時代主旋律、反映軍營生活的優(yōu)秀作品,深受官兵喜愛。在近幾個月中,她帶領文藝骨干加班加點趕排了20多個優(yōu)秀文藝作品,深入南疆一線阿克蘇、庫爾勒兩地區(qū)16個縣市慰問演出40余場次。演出途中,困了就靠在汽車上瞇一會兒,渴了就喝口礦泉水,餓了就啃口馕餅,官兵們和沿途的各族群眾深受感動,每到一地,都是夾道歡迎。
袁艷平,武警北京指揮學院政治理論與政治工作教研室教員,她還有一個自己更看重的稱謂——學院基層文化教員。學院由學歷教育轉型為任職培訓后,學員成分、個體經(jīng)歷、學習期待都與以往不同。學員們不僅關注基礎理論學習,更渴望實踐技能的提高。對此,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她建立了合唱指揮、歌曲編配等第二課堂興趣小組,重點培養(yǎng)基層文化工作小教員。她結合學員畢業(yè)后的崗位需求,從提高學員實踐能力入手選擇內容、設計教學,調動了學員的學習熱情,短短一個月興趣小組人數(shù)就達到120多人。由于人數(shù)較多,忙不過來的她請來了同事一起參與教學。第二課堂的開設,給基層文化課教學帶來一縷新風,學員們的綜合能力不但得到了提高,而且讓這些學員成為了基層文化活動中的“種子”。
徐朝芹,總裝某訓練基地文化工作站講師,為豐富基地文化生活,她自覺當起了基層合唱隊的排練老師。為勝任這一職位,她如饑似渴地學習合唱指揮、和聲編配、鋼琴伴奏、舞蹈編排等業(yè)務知識。今年下半年以來,她連續(xù)擔任3個單位的排練導師,為官兵教唱歌曲《保衛(wèi)黃河》,幫助所屬單位排練《擁軍花鼓》、《跟著共產(chǎn)黨走》《把咱們的軍威亮出來》等歌曲。排練教唱期間,她注重為官兵普及基礎樂理知識,教授聲樂演唱的發(fā)聲方法,有時一句歌詞要連續(xù)唱上幾十遍,還不厭其煩地進行創(chuàng)新編配。同時,為減少隊員們的怯場心理,她積極做好減壓疏導工作。在她的努力下,這些樂理知識零基礎的隊員們不僅很快拿出了“高大上”的節(jié)目,還登上了基地文藝演出的領獎臺,展示了新時代軍人的風采。
責任編輯: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