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貴
據(jù)報道,在河南安陽,一名家長為剛升入高中的兒子縫制了一床寫有“苦讀三年書,實現(xiàn)清華夢”等字樣的棉被,意在通過“勵志被”,激勵孩子盡快適應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和初中時一樣自信滿滿、刻苦學習,三年后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有一個好未來。
經(jīng)歷初中三年的學習升入理想高中的兒子,肯定是父母的驕傲與希望,實現(xiàn)清華夢也許不僅僅是這個孩子的理想,更是這個家庭的共同夢想。家長希望“勵志被”在傳播溫暖的同時,發(fā)揮勵志功能,不知道孩子是否能真正感受到。
家長希望孩子通過高中三年刻苦學習,實現(xiàn)清華夢,有一個好未來,可謂用心良苦,考慮長遠。在我看來,在棉被上繡“苦讀三年書,實現(xiàn)清華夢”字樣的方式,卻表現(xiàn)得并不高明,似乎有些用力過猛且力不到點。“勵志被”上的口號,與其說是激勵孩子,不如說是書寫父母的期望。然而對于一個剛剛踏進校門的高中學子而言,又會遇到什么樣的挑戰(zhàn)呢?
新的同學、老師和環(huán)境,意味著初中曾經(jīng)的優(yōu)秀已是過去。在高中階段,更多優(yōu)秀的同學匯聚在一起,學習上的競爭更加激烈,孩子在心理上產(chǎn)生的落差可能會成為他高中階段首先遇到的問題。如何引導孩子在新的環(huán)境中重新定位自己的重要性高過于學習成績本身,這個時候,父母的適度的關愛會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陪伴與溫暖才是孩子成長的良藥。用一床溫暖的棉被,給予孩子好的睡眠,讓孩子在第二天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新的學習就是父母之愛的一種。試想,此時的孩子,蓋著承載著期望重量的棉被,是否會有一個安眠之夜呢?
高中階段是個體自我同一性形成與自我同一性混亂相沖突的時期,其重要影響人物是同伙或小團體。“勵志被”上的口號過于宏大,極可能成為孩子人際交往中的障礙,使之被他人孤立起來,人際關系緊張。同伴認同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學生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孩子不能從新的環(huán)境中擁有預期的認同自信心,就很難在高中生涯中獲得收獲、成功、勝利的幸福感。
父母之愛,濃稠、深沉。從孩子穿在身上的衣到走向未來的路,每一處都滲透著父母的愛與期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吃好穿暖是一種愛,陪伴一種愛,身體力行是一種愛,共同成長也是一種愛。但,父母之愛正如棉被般,關鍵在暖。再好的棉被,需要滿足蓋被人的御寒需求,過之,則不達。給孩子準備一床“勵志被”,不如用好暖心語,用語言加行動激勵孩子向上、自信,讓孩子真切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支持來得自然而純粹。
用好棉被之暖,才能真正產(chǎn)生勵志的效果。
責任編輯/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