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仁
一、提綱挈領的主問題設計,能綱舉目張,輕松地駕馭課堂
散文教學找到切入文本的主問題,如同庖丁解牛一般,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比如,在教學《柳葉兒》時,我設計主問題:用一個字概括我與柳葉兒結緣的心情。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這個問題看似與文章主旨十分遙遠,但是給了學生閱讀文本、咬文嚼字、自由表達的廣闊的空間。接下來老師牢牢抓住主問題,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從爬樹、搶柳葉、吃柳葉中捕獲作者幼時的樂趣,感受樂的心酸,從修辭方法中去體會苦澀,從柳葉的制作工序中明白食物的匱乏。形散神聚的主問題設計讓文本的解讀層層深入,由表及里。熟讀后,老師再配音朗誦,男女聲分角色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真正理解問題的實質。
二、深入細致的賞詞和品句,能展示個性,凸顯教學的功底
對散文的語句要體會情境交融的意境,開拓審美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品讀極富表現力的詞語,引導學生深入文中深層意蘊所包含的哲理美、情感美和藝術美。在教學《柳葉兒》時,我引導學生對文字詞句進行賞析揣摩,引導學生深入文字,體會其深層意蘊和無窮魅力。如第八段中,就可以引導學生揣摩一系列的動詞表現出來的我的快樂的心理,第十一段揣摩我見到櫻桃想象的神態(tài)和心理。學生容易犯的毛病是閱讀不求甚解,瀏覽情節(jié),對細節(jié)總是一閱而過。教師引導學生品讀詞句,提高在語文鑒賞過程中對美的欣賞能力,通過對美的形象和美的本質的認識,領悟它包含的人生意義和美學價值,撥動學生的心弦,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誦讀,能情動于衷,與作者情感共鳴
散文教學光靠品味語言還不夠,要指導朗讀,把無聲的語言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文章的思想感情,使之如出己口、如出己手、如出己心。老師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朗讀,自由讀、個別讀、配音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在師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選擇精彩的語段反復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激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
四、及時有效的背景介紹,能牽線搭橋,凸知人論世規(guī)律
散文的背景介紹,能拋磚引玉,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表現文章的主旨。大多數教師在文章的開頭介紹背景,缺少介紹的目的性。在教學《柳葉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在課堂結尾介紹背景,總結全文,因勢利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背景介紹的作用,深化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介紹背景之前,學生能體會到作者蘊含在作品中的苦與樂,因歲月太遙遠不能真切地感受,介紹背景有效,一切水到渠成,時機剛好成熟;介紹背景及時,填補了感知的空白。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