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丹,王素華,李樹舉,2,萬國安,2,王中美,2
(1常德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湖南常德 415000;
2國家馬鈴薯產業(yè)技術體系常德綜合試驗站,湖南常德 415000)
馬鈴薯富硒栽培研究
楊 丹1,王素華1,李樹舉1,2,萬國安1,2,王中美1,2
(1常德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湖南常德415000;
2國家馬鈴薯產業(yè)技術體系常德綜合試驗站,湖南常德415000)
試驗比較了硒肥施用時期、方法、濃度對冬閑田早熟馬鈴薯富硒的影響,研究了硒肥濃度與馬鈴薯產量、硒含量的相關性。結果表明,硒肥的噴施時期顯著影響富硒效果。在開花期葉面噴施1次硒肥,塊莖硒含量為0.204 mg/kg,即可達到富硒水平。在開花期葉面噴施硒肥,塊莖硒含量極顯著地高于根部噴施時的硒含量;而在結薯期施硒肥時,噴施在植株根部和葉面的富硒效果并無顯著性差異。不同硒肥濃度(1 500、750、375、187.5倍)水平下的塊莖產量無顯著性差異,但塊莖中硒含量有極顯著差異,硒含量隨著硒肥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生產富硒馬鈴薯時,需根據馬鈴薯富硒標準來調整并確認最佳的硒肥濃度和施硒時期。
馬鈴薯;硒肥;含硒量;產量
硒是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防治克山病、大骨節(jié)病、提高肌體免疫力、延緩衰老等多種生物學功能[1,2]。由于土壤—植物系統(tǒng)中的硒匱乏而導致人體硒缺乏或潛在缺乏現(xiàn)象在中國甚至全球都較為普遍和嚴重[3]。馬鈴薯作為主要的糧食和蔬菜作物,在一些地區(qū)是不可缺少的食物,因生長周期短、營養(yǎng)豐富且可周年供應,是一種理想的富硒載體,如果可以讓馬鈴薯成為富硒產品,將為全民提供一個老少皆宜的補硒新產品[4]。在農業(yè)生產中施用硒肥提高農產品含硒量,是解決居民飲食結構中硒攝入量不足的有效措施。2012~2014年筆者將桃源縣富硒農產品研究所研制的一種糧油型硒肥應用在馬鈴薯上,連續(xù)3年采用盆栽和田間試驗,研究了硒肥施用時期、方法、次數(shù)對馬鈴薯硒含量的影響,以及硒肥濃度對馬鈴薯產量、硒含量的影響,以確定適合馬鈴薯生長的硒肥最適用量,旨在為富硒馬鈴薯的開發(fā)提供技術支持與理論依據。
1.1試驗材料
供試馬鈴薯品種為費烏瑞它和中薯5號;硒肥為桃源縣富硒農產品研究所研制的一種糧油型硒肥(專利號ZL201110407547,40 g/包,Se+Sr+Zn≥10%)。
1.2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2~2014年每年的12月至5月在常德市農科所試驗基地進行。當?shù)鼐暥萅29°2′13″,經度E111°37′40″,海拔高度35 m。前茬作物為水稻,耕作層深度16~18 cm,土壤有機質含量23.6 g/kg,堿解氮107~120 mg/kg,有效磷35~40 mg/kg,速效鉀33~40 mg/kg,緩效鉀160~180 mg/kg,土壤pH值5.8~6.2,沒有施用過硒肥。盆栽試驗土壤取自試驗基地大田,理化性狀相同。
1.3試驗方法
1.3.1 葉面噴施硒肥對馬鈴薯塊莖硒含量的影響
采用盆栽試驗,將硒肥稀釋375倍葉面噴施。設8個噴施時期處理:①幼苗期;②發(fā)棵期;③開花期;④幼苗期+發(fā)棵期;⑤幼苗期+開花期;⑥發(fā)棵期+開花期;⑦幼苗期+發(fā)棵期+開花期;⑧空白對照。每4盆為1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排列,共96盆。馬鈴薯品種為費烏瑞它。
1.3.2施硒時期、施硒方式對馬鈴薯塊莖硒含量的影響
采用盆栽試驗,將硒肥稀釋375倍噴施。設5個處理:①清水(CK);②開花期根施;③開花期葉面噴施;④結薯期根施;⑤結薯期葉面噴施。每4盆為1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排列,共60盆。馬鈴薯品種為費烏瑞它。
1.3.3硒肥濃度對馬鈴薯產量、硒含量的影響
在前2年試驗基礎上,在田間進行硒肥濃度試驗。試驗品種為近3年常德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引進篩選并示范推廣的早熟新品種中薯5號[5],配套深溝高壟覆膜栽培,探討硒肥噴施濃度對馬鈴薯產量、品質的影響。硒肥在開花期1次噴施。試驗設5個處理:①清水(CK);②1 500倍液;③750倍液;④375倍液;⑤187.5倍液。3次重復,共15個小區(qū),每小區(qū)11 m2,隨機區(qū)組排列,統(tǒng)一大田農事管理。
采用單壟雙行地膜覆蓋栽培,壟寬75 cm,壟高20 cm,壟溝寬 35 cm,行距55 cm,株距 26 cm。12月5日播種,1月13日芽前除草,1月30日覆膜,3月10日破膜,4月4日噴施硒肥,5月12日收獲。
1.3.4馬鈴薯塊莖硒含量測定
試驗樣品中硒含量委托桃源縣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及計量檢定所統(tǒng)一測定。采用原子熒光光譜法,依據GB5009.93—2010。
1.4數(shù)據處理
用SA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2.1葉面噴施硒肥對馬鈴薯塊莖富硒能力的影響
從檢測結果可以看出,未噴施硒肥的馬鈴薯塊莖沒有檢測出硒,而噴施過硒肥的塊莖均能檢測出硒,表明所有塊莖中的硒元素均來源于葉面硒肥的吸收;此外,在各生育期噴施硒肥后的馬鈴薯塊莖硒含量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均有一定的富硒效果。從幼苗期到開花期,隨著噴施時間的推遲與噴施次數(shù)的增加,馬鈴薯塊莖硒含量增加,富硒效果更加明顯。僅在幼苗期噴施效果較差,馬鈴薯塊莖硒含量為0.093 mg/kg;而在開花期噴施,馬鈴薯塊莖硒含量可達0.204 mg/kg,富硒效果明顯。因此若噴施1次硒肥,在開花期噴施較好。噴施2次時,也是以發(fā)棵期和開花期噴施效果更好,馬鈴薯塊莖硒含量可達到0.597 mg/kg,極顯著地高于對照和其他噴施1次與2次處理時的硒含量;而在幼苗期、發(fā)棵期和開花期噴施3次硒肥時,馬鈴薯塊莖硒含量可高達0.860 mg/kg,與其他處理均存在極顯著差異(表1)。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發(fā)布的GB2762 -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取代GB2762-2005,取消了硒、鋁、氟的限量規(guī)定(其中原標準硒限量為0.5 mg/kg)。當前富硒食品硒含量要求也無國家標準,僅有地方標準。如湖北省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4年發(fā)布了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富有機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S 42/002-2014),其中富有機硒薯類及其制品的硒含量要求為0.2~1.0 mg/kg。按此標準,在開花期噴施1次硒肥,馬鈴薯硒含量即可達到≥0.2 mg/kg的要求。
表1 各生育期噴施硒肥后的馬鈴薯塊莖硒含量(mg/kg)
2.2 施硒時期與施硒方式對馬鈴薯塊莖硒含量的影響
根據2012年的試驗結果,從幼苗期到開花期,隨著噴施時間的推遲與噴施次數(shù)的增加,馬鈴薯塊莖硒含量增加,且開花期噴施效果更好,因此進一步做了補充試驗,增加塊莖結薯期與開花期噴施硒肥以及施硒方式的比較。從表2可以看出,硒肥噴施時期以及噴施方式均影響馬鈴薯富硒效果,在開花期將硒肥噴施在葉面上時,馬鈴薯塊莖的硒含量為0.500 mg/kg,極顯著地高于其噴施在根部(0.187 mg/kg)時的硒含量,同時也極顯著地高于在結薯期將硒肥噴施在葉面(0.293 mg/kg)或根部(0.200 mg/kg)時的塊莖硒含量。在開花期施硒肥時,最好噴施在葉面;而在結薯期施硒肥時,噴施在植株葉面的塊莖硒含量雖高于噴施在根部的,但兩者之間的富硒效果并無太大差異。
表2 不同施硒方式的馬鈴薯塊莖硒含量(mg/kg)
2.3硒肥濃度對馬鈴薯產量、硒含量的影響
根據前2年的試驗結果,在噴施次數(shù)增加的同時也增大了硒肥施用量,結果表明在一定范圍內時,硒肥施用量是與塊莖硒含量成正比的。2014年結合田間生產,將硒肥應用在近3年常德綜合試驗站篩選推廣的早熟新品種中薯5號上,因不同品種的硒吸收特性存在一定差異[6],因此進一步開展了硒肥濃度試驗,以明確在開花期噴施1次硒肥時硒肥濃度與硒含量的關系,以便根據富硒食品標簽要求調整硒肥噴施濃度。
2.3.1硒肥濃度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馬鈴薯產量與硒肥濃度密切相關,適量的硒可以促進作物的生長,提高作物產量,而硒濃度過高時會對馬鈴薯的生長產生抑制,使馬鈴薯長勢減弱,產量降低[7]。而從本試驗的結果來看,各硒肥濃度下的馬鈴薯塊莖產量不同,但在1%的顯著水平下,本試驗4個硒肥濃度水平下的馬鈴薯產量與對照無顯著性差異(表3),研究結果與邢海峰等[8]的一致。
表3 各硒肥濃度下的馬鈴薯塊莖產量與硒含量
2.3.2硒肥濃度對馬鈴薯硒含量的影響
與對照相比,噴施硒肥后,馬鈴薯塊莖的硒含量明顯增加(表3),硒肥濃度與塊莖硒含量呈直線相關,y=0.0507x+0.0464,R2=0.9141。
根據多重比較結果,在5%和1%的顯著水平下,各硒肥濃度下的塊莖含硒量與對照均存在極顯著的差異(表3)。雖然GB2762-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取消了硒限量規(guī)定,但農業(yè)部標準NY861 -2004《糧食(含谷物、豆類、薯類)及制品中鉛、鉻、鎘、汞、硒、銅、砷、鋅等八種元素限量》中鮮薯類(甘薯、馬鈴薯)硒限量為0.1 mg/kg,尚未廢除。本試驗中當硒肥噴施濃度為1 500倍液時,馬鈴薯塊莖的硒含量為0.073 mg/kg,可滿足此限量要求。當硒肥噴施濃度為187.5倍液時,馬鈴薯塊莖的硒含量為0.297 mg/kg,可滿足地方富硒薯類標準0.2~1.0 mg/kg的要求,達到富硒水平。
硒肥的噴施時期顯著影響馬鈴薯富硒效果。試驗結果表明在開花期噴施1次硒肥,馬鈴薯塊莖硒含量為0.204 mg/kg,即可達到富硒水平。在開花期與結薯期將硒肥噴施在葉面或根部有不同的影響,在開花期葉面噴施1次硒肥,馬鈴薯塊莖的硒含量為0.500 mg/kg,極顯著地高于根部噴施(0.187 mg/kg)時的硒含量;而在結薯期施硒肥時,噴施在植株根部和葉面的富硒效果并無顯著性差異。
硒肥(1 500、750、375、187.5倍)在大田開花期葉面噴施,結果表明不同硒肥濃度水平下的塊莖產量無顯著性差異,但塊莖中硒含量有極顯著差異,硒含量隨著硒肥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相關系數(shù)為0.9141。此外,品種和栽培條件均影響馬鈴薯塊莖的富硒效果,在本試驗中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因此在生產富硒馬鈴薯時,為防止塊莖硒含量太低達不到富硒要求或硒含量過高產生危害,首先需要針對該品種在常規(guī)生產栽培中做硒肥濃度比較試驗,以確定最佳的施硒濃度。
[1] 吳求亮,楊玉愛,謝正苗,等.微量元素與生物健康[M].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 Chen RS,Lu W.Effect of applying selenium fertilizer to improve soil and increase selenium level in food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Kaschin-Beck disease[J].J Environ Sci,1993,5(3):299-309.
[3] 鄭達賢,李日邦,王五一.初論世界低硒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1982,2(3):241-249.
[4] 李樹舉,楊 丹,王素華,等.富硒馬鈴薯研究進展[J].中國馬鈴薯,2014(6):367-371.
[5] 王中美,李樹舉,王素華,等.湖南省‘中薯5號’深溝高壟覆膜栽培技術的應用[A].見: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產業(yè)與小康社會建設論文集[C].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4.284-287.
[6] 張 洋.青海省不同馬鈴薯品種對硒的吸收特性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22):11185-11186.
[7] 殷金巖,耿增超,孟令軍,等.不同硒肥對馬鈴薯產量、硒含量及品質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9):122-127.
[8] 邢海峰,高炳德,樊明壽.鉀肥、覆膜對馬鈴薯硒素吸收分配及硒肥吸收率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2(6):57-61.
S532.062
A
1001-5280(2015)05-0485-04
10.3969/j.issn.1001-5280.2015.05.07
2014-10-08
楊 丹(1988-),女,湖南常德市人,碩士,主要從事馬鈴薯栽培研究以及新品種選育和示范推廣工作,Email:y-d-1988@163.com。
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基金項目(CAR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