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中
(江蘇省揚州市中醫(yī)院心臟內科,江蘇 揚州 225002)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臨床研究
曹建中
(江蘇省揚州市中醫(yī)院心臟內科,江蘇 揚州 225002)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臨床效果。方法:8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兩組均給予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內服,觀察組另用活絡止痛經驗湯劑(自擬)內服。結果:兩組血脂、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較治療前有所下降,觀察組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心絞痛癥狀有所減輕,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有所下降,硝酸甘油片用量也有明顯降低,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傆行蕦φ战M70.5%、觀察組90.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活絡止痛經驗湯劑能減輕疼痛癥狀,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調節(jié)血脂代謝,療效滿意。
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中西醫(yī)結合;對照治療觀察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與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乳酸堆積密不可分[1]。筆者自擬活絡止痛經驗湯劑配合西藥治療UAP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共88例,均為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診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齡40~78歲,平均(65.7±4.2)歲;病程1~5年,平均(3.38±1.24)年。觀察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齡43~79歲,平均(66.2±3.5)歲;病程1.1~7年,平均(3.35±1.17)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并經心電圖等影像學檢查、參照《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2]確診。
排除依從性差者,重度抑郁、精神障礙嚴重者,惡性腫瘤患者,先天心臟病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或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
兩組均給予抗血小板、抗凝、擴冠、調脂、降壓等基礎治療。另予酒石酸美托洛爾片(上海信誼百路達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417)50mg,1日2次口服。觀察組另用活絡止痛經驗湯劑。桃仁10g,紅花5g,當歸15g,川芎15g,赤芍20g,夜交藤15g,桂枝15g,川牛膝15g,甘草6g。1日1劑,水煎250~300mL,早晚服。15天為一療程,治療4個療程。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即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消失或基本消失,硝酸甘油用量減少80%以上,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有所減少,硝酸甘油用量減少50%~80%,心電圖有所改善。無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無明顯變化,硝酸甘油用量減少50%以下。心電圖與治療前顯示基本相同。
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 )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血脂、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LDL(mmol/L)對照組44治療前13.30±3.256.20±0.652.42±1.233.54±0.42治療后11.28±2.17*4.37±0.51*1.88±0.54*2.30±0.21*觀察組44治療前13.33±3.276.24±0.712.36±1.273.56±0.50治療后9.14±1.32*△3.52±0.35*△1.42±0.55*△1.72±0.23*△組別n hs-CRP(mg/L)TC(mmol/L)TG(mmol/L)
兩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及硝酸甘油片用量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及硝酸甘油片用量比較 (±s)
表3 兩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及硝酸甘油片用量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硝酸甘油片用量(mg)對照組44治療前3.28±1.3146.5±5.2治療后1.57±0.53*23.8±4.5*觀察組44治療前3.30±1.3346. 7±6.0治療后1.12±0.52*△14.2±3.7*△組別n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次)
脂質代謝紊亂和炎癥與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研究證實,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及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等心腦血管病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4]。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屬中醫(yī)“心痛”、“胸痹”、“真心痛”
等范疇,是因素體虛弱、稟賦不足、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等致血瘀、氣滯、寒凝、陽虛等實邪為患。治療宜以活血,行氣,溫通為主[5]?;罱j止痛經驗湯劑方中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夜交藤祛風通絡、養(yǎng)心,桂枝溫通心陽,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活絡止痛之效,故活絡止痛經驗湯劑能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調節(jié)血脂代謝,療效滿意。
[1] 孫頔佳,楊一,張艷華.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及相關生化指標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2014,34(16):4432.
[2]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4) : 295-304.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72.
[4] 李若彤.血脂代謝與心血管的發(fā)生關系[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4,35(2):155.
[5] 周景想,紀文巖,盧英紅,等. 基于聚類分析的穩(wěn)定型與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證候特點及差異性研究[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7(1):43.
R541.4
B
1004-2814(2015)04-0311-02
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