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龍濤
新型納米防水水泥施工技術
□文/徐龍濤
在我國多年以來傳統(tǒng)技術理念的防水是設置防水屏障,而新型納米防水創(chuàng)新理念的核心是修補和修復混凝土的先天缺陷(孔隙),從而達到防水的目的。新型納米防水具有施工速度快、防水效果好、二次滲漏自我修復能力強、可帶水作業(yè)的優(yōu)勢,應用前景廣泛,經(jīng)濟效益突出。
納米;防水;水泥
1)混凝土是防水的主體。主張混凝土是防水的主體,防水材料和防水工藝則是防水的客體,新理念注重的是對混凝土缺陷的“修復”,是納米防水水泥和防水工藝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新,跳出了對混凝土進行“包裹”的傳統(tǒng)思維模式。
2)防水和堵漏工藝融為一體。新理念包含修復缺陷+防水施工+堵漏施工3個過程,一道新型納米防水勝過多道傳統(tǒng)防水,達到完美防水效果。
3)防水質(zhì)量可靠。簡單工藝,可達到國家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一級標準的要求,新型納米防水具有可灌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環(huán)保性等優(yōu)良特性。
某工程防水施工范圍為地下室樁頭、底板、外墻及頂板,見表1,總施工面積32000m2。
表1 工程納米防水施工范圍
所采用的防水材料為新型納米防水水泥,它是一種以硅酸鹽水泥為基材,加入無機納米材料和活性化學物質(zhì)制得的高性能滲透結晶型的剛性防水材料。該材料在應用中通過“堵防結合”的防水施工方式進行結構防水施工,達到工程結構防水的目的并且可根據(jù)施工進度合理穿插施工,節(jié)省施工工序所占用時間。
3.1基層處理要求
1)噴(刷)納米防水材料前,混凝土基層應清除浮土、疏松的混凝土塊等雜物,混凝土基層表面應干凈、平整,無浮漿、明水。
2)混凝土表層有缺陷時,應采用抹灰方法用納米防水水泥砂漿修補,對缺陷嚴重的貫通裂縫還應再采用高強灌漿料進行修補。
3)混凝土結構表面應濕潤,滿足防水材料滲透結晶的要求。
4)澆筑后尚初凝的混凝土,要求基面經(jīng)過找平且表面不得有積水,如有積水需先行排除干凈。
3.2材料配比的要求
1)灰水比(質(zhì)量比)。噴涂時,宜為10∶6;刷涂和配制防水砂漿時,宜為10∶4;配制微縫封堵的干硬灰時,宜為10∶2;灌漿時,宜為10∶10。
2)配置的漿料宜采用機械攪拌均勻,攪拌時間應>1 min,不宜采用人工手動攪拌;干硬灰和防水砂漿可采用人工手動拌和。
3)防水砂漿材料的拌和比。P.O 42.5水泥∶納米防水水泥∶優(yōu)質(zhì)∶河砂∶水=9∶1∶30∶4。
4)攪拌后的灰漿、防水砂漿和干硬灰,應在3 h內(nèi)用完,超時按廢料處理。
4.1樁頭防水
1)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樁頭清理(樁頭有滲漏時,封堵漏點)→灑水濕潤→刷涂納米防水水泥漿→防水層養(yǎng)護。
2)墊層混凝土澆筑時與樁頭間應填實,不得留縫隙。
3)樁頭剔鑿干凈,不得留有松動的混凝土塊及土塊。
4.2基礎底板防水
1)底板防水在底板背水面與混凝土澆筑同步進行,待底板混凝土澆筑到設計標高第一次找平后(若基面存在積水,應先排水),一次噴涂3遍納米防水水泥漿,厚度1.0~1.2mm。
2)底板側墻施工縫的防水,待模板拆除并將表面清理干凈后進行,將側墻內(nèi)側和施工縫的表面刷涂1.0~1.2 mm納米防水水泥漿,側墻與底板防水搭接300 mm。
3)地下室內(nèi)墻、框架柱根部防水施工。底板混凝土施工完畢,及時鑿毛并清理干凈后,刷涂度1.0~1.2 mm納米防水水泥漿。
4.3外墻防水
1)施工工藝流程。墻面缺陷修補→清理→噴水濕潤→噴納米防水水泥漿。
2)施工方法。待外墻模板拆除后,先對墻體混凝土的缺陷及收縮裂縫進行修補、修復,再噴涂納米防水水泥,噴涂厚度1.0~1.2 mm;與地下室樓板、內(nèi)隔墻應各自在轉(zhuǎn)角位置搭接噴涂1000mm。見圖1。
圖1 納米防水水泥噴涂
4.4基礎底板和頂板后澆帶防水
1)將該部位內(nèi)的側面及底面噴(刷)覆蓋,厚度1.0~1.2mm。
2)為防止止水帶受損,影響止水帶的止水效果,宜在止水帶迎水面預埋灌漿管,管徑宜為10~20 mm;后澆帶內(nèi)混凝土澆筑完成并達到設計強度后,應在注漿管內(nèi)高壓注入納米防水水泥漿體,待注漿管內(nèi)納米防水水泥漿體凝結硬化后,沿底板上表面割除多余注漿管即可。
3)底板后澆帶表面的防水施工可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進行。除應將該部位的表面滿噴覆蓋外,還應向底板的兩側各搭接噴(刷)500mm。
4.5施工縫的防水
本工程施工縫防水除后澆帶防水外,還包括間歇式膨脹加強帶先澆筑一側混凝土的防水、地下室外墻及消防水池側墻水平施工縫的防水。
應在先澆混凝土固化后,再澆混凝土前,將施工縫鑿毛、清理干凈后噴(刷)納米防水水泥,厚度1.0~1.2 mm。鑿毛→清理→噴水濕潤→回收多余水→噴(刷)納米防水水泥漿,見圖2-圖4。
圖2 底板橫向施工縫止水
圖3 頂板橫向施工縫止水
圖4 側墻橫向施工縫止水
5.1納米防水施工工藝要求
1)納米防水宜采用噴涂的方法,不具備噴涂條件的,可采用刷涂的方法。
2)噴涂納米防水水泥漿料,應連續(xù)噴涂3層,涂層厚度宜≮1.0 mm,其中納米防水水泥質(zhì)量宜為1.0~1.2kg/m2。
3)地下工程底板和頂板的防水應與混凝土的澆筑同步進行。在混凝土振搗抹平后噴涂,噴涂后對遺留的腳印應抹平后退出。
4)地下工程底板有上翻梁時,上翻梁的防水應在拆除模板后進行。將防水基面清理干凈、噴(刷)納米防水水泥,上翻梁側面與結構底板的表面應搭接噴(刷)200mm。
5)地下工程外側墻的防水應在拆除模板后進行。對墻面缺陷的修補、墻面清理、潤濕和噴涂納米防水水泥。
6)防水層養(yǎng)護。地下工程底板與頂板的防水與混凝土同步施工時,其養(yǎng)護應符合混凝土的養(yǎng)護規(guī)定,在已固化的混凝土上噴涂防水層后24 h內(nèi)不得踩踏、刮磨、浸泡。
5.2納米防水水泥堵漏施工工藝要求
微縫滲漏宜采用割縫、填縫封堵,填縫材料應采用納米防水水泥配制的干硬灰;通縫、蜂窩、麻面應采用壓力灌漿堵漏,灌漿材料應采用納米防水水泥配制的漿料。
1)工藝流程。割縫—沖洗—一次填縫—壓實—二次填縫—錘實—抹平。
2)工藝要求。割縫寬度應為3~4mm,深度20~30 mm,寬深比1∶(5~10);割縫的中心應與裂縫重合;割縫后應用水沖洗縫間的灰屑;一次填縫后應采用專用壓滾壓實;二次填縫料須高出表面3~4mm,再錘實抹平。
5.3灌漿堵漏
1)工藝流程。鉆孔—孔位角度校核—埋插灌漿嘴—封縫—攪拌漿料—灌漿等。
2)工藝要求。沿縫隙中心向內(nèi)部發(fā)展的方向鉆孔,鉆孔的位置宜與裂縫重合;鉆孔直徑宜為18~22mm,孔深宜為結構截面深度1/2~2/3;灌漿嘴埋置深度宜為30~50 mm;裂縫封縫材料的固結強度應滿足灌漿壓力要求;灌漿壓力值宜為5~10MPa。
3)蜂窩、麻面等嚴重部位應加密灌漿,灌漿嘴的間距宜為200~300 mm;蜂窩表面宜采用速凝材料密封;灌漿壓力值宜為0.5~10MPa。
新型納米防水水泥不僅帶來了全新防水理念,同時該項技術不占施工的主工時,基礎底板及頂板防水施工隨混凝土澆筑同時進行,基礎外墻防水施工在拆除模板后,與其他工序穿插作業(yè),可節(jié)省20~40 d的工期,新型納米防水可節(jié)省眾多工序及材料,如結構板水泥砂漿找平層、外墻卷材防水保護磚及樓板防水混凝土保護層等。
新工藝納米防水打破傳統(tǒng)防水理念,該項技術不占施工的主工時,基礎底板、頂板防水施工隨混凝土澆筑同時進行,有效的節(jié)省了工期且施工工藝簡便。地下室底板、頂板均未發(fā)現(xiàn)滲水情況,地下室外墻多次雨水天氣,未發(fā)現(xiàn)滲漏情況,總體質(zhì)量效果良好。
□DOI編碼:10.3969/j.issn.1008-3197.2015.04.016
□TU761.1+1
□C
□1008-3197(2015)04-39-03
□2015-01-05
□徐龍濤/男,助理工程師,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從事工程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