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淑丹(寧??h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金橋校區(qū) 浙江寧波 315600)
小學體育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①
童淑丹
(寧海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金橋校區(qū)浙江寧波315600)
摘 要: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影響著小學生對待生命、面對困難的態(tài)度。生命的本質在于運動,生命教育與體育教學是密切相關的,體育教學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實踐基地,體育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生命理念,體育活動促進著正確生命觀的形成。該文在研究生命教育內涵的基礎上,探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開展體育活動對學生生命品質的鍛煉、促進體育教學和生活情境的密切聯(lián)系、加強學校、社區(qū)和家庭教育的合作模式等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教學生命教育有效策略
21世紀,生命教育寫入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成為與體育教育、勞動教育、安全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國防教育并列的六大教育之一。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核心,借助生命資源喚醒人們對生命的關注,不僅知道何以為生,為何而生、如何為生,更要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yǎng)一種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觀。通過體育運動培養(yǎng)人們敢于挑戰(zhàn)、樂觀積極向上的生命精神,這種精神內化為一種生命理念,影響著人們生命觀的形成。
2.1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體會生命的價值
小學體育活動的安排是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特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生命教育滲透在體育活動的每一個細節(jié),安全第一是體育活動開展的最基本要求。在體育課堂中學生的猝死事件時刻提醒著我們,面對這一部分特殊群體,我們體育教師該做些什么?因此我們在開學初應全面排查班內特殊體質學生,課內時刻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適時調整運動強度。在教學過程中,課前:教師了解學情,研究教材,合理選擇練習手段,檢查場地、器材及學生服裝,課中:落實課堂常規(guī),時刻關注學生練習狀況,課末安排有效的放松練習。例如在跳繩活動中,教師首先需要檢查繩子是否完好,會不會出現(xiàn)脫落現(xiàn)象,其次要教育給學生正確握繩子的方法,避免自我傷害,再次要選擇平整的場地開展活動,避免因為地面不平整而造成的摔跤、絆倒等現(xiàn)象;最后要告知學生跳繩以保持的安全距離是多少,在合作跳繩的過程中,應該在何時展開跳繩,什么時候進入運動著的繩子中是安全的,而且合作跳繩會采用由慢到快的方式,讓學生逐步適應。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時時刻刻都在體現(xiàn)著生命的價值,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學會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讓體育活動、生活活動與快樂同在,促進學生對生命價值的理解。
2.2小學體育教學促進小學生身體的健康成長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可以充分的調動左右大腦的使用,促進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正常發(fā)育,身高在基因影響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鍛煉可以增加5~10 cm,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體育活動可以保持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增加肌肉和關節(jié)、骨骼的功能,有氧運動的降糖降脂功效也有助于小學生身體的成長。但在最近幾年的小學生體檢中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出現(xiàn)了肥胖、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等一些列身體問題,小學生的健康狀況已經(jīng)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小學生的身體健康受到更多垃圾食品和激素食品的沖擊,這樣的食品中還有大量的不被人體吸收的物質,更加需要通過體育活動增加新增代謝,以保證學生身體的健康成長。在課堂中,教育孩子健康飲食,抵制垃圾食品,時刻關注體弱及肥胖兒童,設計調查表格,分析肥胖兒童的飲食結構,日常鍛煉習慣。首先與家長溝通,改進飲食結構,再通過實施三個體育鍛煉環(huán)節(jié)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1)每課5 min素質練習。針對不同體質的學生制定運動處方,并形成成長檔案紀錄冊。(2)家校聯(lián)合促成長。家庭合理安排膳食,學校布置每天5 min體育家庭作業(yè),聯(lián)系家長督促完成。(3)班內體育成績挑戰(zhàn)賽。每月1次跳繩、仰臥起坐、曲臂臥撐等挑戰(zhàn)賽,不斷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從中體驗運動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孩子們遇到困境不輕言放棄的精神。
2.3體育活動促進小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是小學生理解生命內涵、尊重生命價值、實現(xiàn)生命意義的重要基礎,只有擁有健康心理的學生才能夠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時尊重生命,愛護生命。生活學習中的困難會造成小學生情感的封閉性和情緒的壓抑,體育活動通過身體汗液和身體激素的發(fā)泄,是學生情緒釋放的重要方式,通過身體的發(fā)泄降低學生的緊張情緒釋放生活學習的壓力,從而促進學生情緒的正遷移,促進學生正確生命觀的形成。體育活動大多需要同伴的集體參與,學生通過體育活動促進情感的交流,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情緒可以找同伴傾訴,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找同伴解決,在同伴交往中可以增加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筆者非常關注培養(yǎng)孩子們的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共創(chuàng)編合作類游戲12個,如“賽龍舟、兩人三足、頂球走、齊心協(xié)力”等,在游戲過程里孩子們從不斷摩擦、教師介入調解,到學生學會彼此溝通,通力合作,完成競賽。體育鍛煉發(fā)揮了促進同伴感情的積極作用,也間接的促進了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1開展體育活動對學生生命品質的鍛煉
不同的體育活動對學生生命教育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籃球、足球等球類項目,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和勇于擔當?shù)木瘢龑W生的良性競爭,體會自身存在的價值;乒乓球比賽則培養(yǎng)學生認真、一絲不茍的生命品質,長跑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和對待困難堅持的品質等。不同的學生由于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和個人認識的不同,在體育發(fā)展和生命素質的發(fā)展方面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有的孩子爆發(fā)力強,喜歡短跑;有的學生耐力強,喜歡長跑;有的學生跳躍性好,喜歡球類;有的孩子情緒容易激動,脾氣急躁;有的學生不自信,膽小,悲觀;有的學生自我中心思想比較嚴重等等,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一方面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發(fā)展狀況;另一方面根據(jù)學生的生命訴求,選擇合適的體育活動進行鍛煉,以糾正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不良方面。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一方面需要對學生的身體特征進行深入的了解,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特征,引導學生選擇體育活動和體育強度,同時需要對同伴活動中學生出現(xiàn)的不配合、相互抱怨等問題予以及時地指導,促進學生生命素質的健康發(fā)展。
3.2促進體育教學和生活情境的密切聯(lián)系
體育活動和生命教育都是源于生活的,都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因此小學體育教學在開展過程中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情境,將小學生生活中的各要素引入體育教學中。例如,小學生在遇到突發(fā)事件后常發(fā)生因為緊張害怕而出現(xiàn)的錯誤行為,這時體育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體育情境,“火災大逃亡、地震躲避”等,將生命常識的教育轉化為體育游戲,引導學生在體育游戲中學會躲避危險的方法。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開展“急救游戲”,要求學校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比賽,對本小組內的3名病人進行急救,并快速送往醫(yī)院,3名病人分別是心臟病人、溺水和骨折病人,學生們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漸學會習得急救常識。再者,一些社會規(guī)則也可以通過體育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引入體育教學活動中,如交通規(guī)則,通過由學生角色扮演交通指揮員,明確交通指揮的基本常識和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這樣的體驗接近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中體會生命的價值。體育活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的過程也是體育活動與生命密切相連的過程,將生活中可能危害學生生命和生命價值觀形成的要素,通過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保護生命的技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3.3加強學校、社區(qū)和家庭教育的合作模式
生命教育開始于家庭,形成于學校,發(fā)展于社會,三者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家庭教育中的飲食習慣影響著學生的身體健康,家庭教育中的生活態(tài)度和父母的生命觀影響著學生對待生命、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這就需要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合作,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小學生遇到困難時,鼓勵小學生自己面對困難,想辦法解決困難,杜絕父母代辦、不客觀看待事實的寵溺行為。當今的社會是一個開放性的社會,網(wǎng)絡信息、社會事件、大眾的價值觀無不在影響著學生的生命觀,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的生命教育絕不是讓學生遠離社會,遠離社會的負面影響,而是要在教育中引入社會要素,培養(yǎng)學生在社會環(huán)境中保護自己,在社會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的能力。社會是生命教育素材的重要來源,同時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實踐基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生命,積極樂觀地面對困難,但是要內化為學生的一種生命理念和生命技能,需要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成長,學校通過與社區(qū)的聯(lián)系,可以在社區(qū)內組織微型的社會實踐,建立社會實踐基地,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成長。
綜上所述,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對待生活,積極樂觀面對困難的生命精神,具體來說包括生命安全、個人成長、公民道德、個性形成、情緒控制等內容。體育教學是生命教育開展的重要基地,體育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生命理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不同體育活動中所蘊含的不同生命理念,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將社會生活的生命要素引入體育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展開全方面的生命教育。
參考文獻
[1]萬國華,楊小勇,王碧怡.生命——體育教育的本真回歸[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96-99.
[2]張鳳仙.呼喚生命教育的回歸——兼談體育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J].遼寧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61-62.
[3]楊漢春.體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訴求、融合及路徑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81-84.
[4]陳煌.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從小學生運動猝死事件頻發(fā)說起[J].基礎教育研究,2013,22:26-27.
作者簡介:①童淑丹(1974,1—),女,一級教師,本科學歷,寧??h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金橋校區(qū)。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b)-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