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
北方人在冬天初次來到江南,幾乎每個人都用上當受騙的眼神瞪著你,說:怎么這么冷?你們這兒,怎么會這么冷?
人們對江南冬季的錯覺不知從何而來,正如我當年北上求學時家里人都擔心我能否經受北方的嚴寒,結果我在十一月的一天,發(fā)現北師大校園內連宿舍廁所的暖氣片都在嗞嗞作響,這使我對嚴冬的恐懼煙消云散。
記憶中冬天總是很冷。西北風接連三天在窗外呼嘯不止,冬天中最寒冷的時候就來臨了。母親把一家六口人的棉衣從樟木箱里取出來,六個人的棉衣、棉鞋、帽子、圍巾。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須穿上散發(fā)著樟木味道的冬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須走到大街上去迎接冬天的到來。
冬天的街道很干凈,街上麻石路面的坑坑洼洼處結了厚厚的冰,尤其是在雪后的日子。為了對付路上的冰雪,有人喜歡在膠鞋的鞋底上綁一道草繩來防滑,而孩子們則利用路上的冰雪為自己找樂子。他們穿著棉鞋滑過結冰的路面,以為那就叫滑冰。
江南有諺語道,下雨下雪狗歡喜。也不知道那有什么根據,街上很少有人家養(yǎng)狗,看不出狗在雨雪天里有什么特殊表現。我始終覺得這諺語用在孩子們身上更適合,孩子們在冬天的心情是苦悶的寂寞的,但一場大雪往往突然改變了冬天乏味難熬的本質。大雪過后,孩子們沖出家門沖出學校,他們要在雪地里撒點野,為自己制造一個撿來的節(jié)日。
我最初對雪的記憶不是堆雪人,也不是打雪仗,說起來有點無聊,我把一大捧雪用手捏緊了,捏成一個冰坨坨,把它放在一個破茶缸里保存,我腦子里有一個模糊的念頭,要把那塊冰保存到春天,讓它成為一個絕無僅有的寶貝。結果可以想見,幾天后我把茶缸從煤球堆里找出來,看見茶缸里空無一物,甚至融化的冰水也沒有留下,因為它們已經從茶缸的破洞處滲到煤堆里去了。(有刪改)
【評點】
文章猶如一幅關于冬日的寫意畫,散發(fā)著淡淡的懷舊氣息。作者用幽默的語言、飽含深情的筆調來描寫江南的冬天,將家鄉(xiāng)、母親、孩子的快樂、對雪的珍愛都融入了南方的寒冬中,給人妙不可言的美感。
文章開篇由北方人對南方冬天的錯覺引入,將讀者帶入回憶,感受了一把北方冬天的暖意、南方冬天的寒冷,強烈的反差帶來了輕松、愉悅的閱讀體驗;接著用大量筆墨描述江南人過冬的情景、雪天給孩子們帶來的情趣,最后由自己對雪的記憶來收筆。文章結構嚴謹、收放自如。